大S可能死于日本的医疗制度...
我在B站看过一些视频,日本曾在201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医疗水平世界第一,但很多人并不认可这个排名。
因为日本药品短缺非常明显,医生常常只给抗生素。另外还有很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小病先预约到街边诊所看,有了诊所医生的介绍信才能住进大医院。外国人还要填大量表格,价格还是国际患者家乡的3-10倍,如果语言不通很容易放弃治疗。
这一切怎么来的呢?
日本1961年实行全民医保,一开始是免费,后来日本财政兜不住这么沉重的负担,改由患者自费承担10-30%,到了1991年,日本政府还会考核医生的控费水平,降低药品价格等等,来降低这块的赤字。
日本因此也成为了高税收国家,假设一个日本家庭的年收入是400万日元,一夫一妻两孩子,那么需要缴纳60万日元(2.8万rmb)的国民健康保险。(日本也执行累进税制,收入越高支付的越多。)
日本医保会支付医药费的50%,国家付40%-20%,个人付10%-30%,所以日本政府很重视降资费。
在日本执行一些医改策略后,日本医院收入下滑,医护压力增大,许多医生辞职,成立了遍布日本街头巷尾的诊所,许多以XXX市、町、村诊所 或 某某主治医生为名。与医院一同形成了一种覆盖面广的医疗体系,于是日本出现分级诊疗制度。
一次医疗圈:诊所
二次医疗圈:能住院的基干医院。
三次医疗圈:提供高精尖服务,除转诊外基本没有门诊业务
诊所在日本成了大医院的基础部门。
我想日本诊所为了谋生,会要吃掉一些基础业务,那么先开药,比直接给介绍信更稳妥。
以感冒为例,无医保在日本就医:
日本诊所挂号5000日元(310元)
中国大陆门诊20-50元,专家100-200元
中国台湾200新台币(44元),专家450新台币(100元)
是中国大陆的6-15倍,中国台湾的3-7倍,此处不包含医药费,如果加上治疗住院,整体费用大概3-6倍于中国台湾。
大S、小S、S妈、具俊晔不至于心疼这个钱,毕竟睡200万的床垫。
日本的门诊与分级诊疗制度,是导致日本流感药品短缺与患者数量巨大的超级元凶。
另一元凶是综合性质的,日元贬值、原材料涨价、日本政府规定了很低的药价,以至于日本药企减产了流感仿制药。
日本一些二次+三次医疗圈会囤药,导致部分没手段的门诊缺药,门诊医生说话做事又极其委婉,患者不认真询问,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到上一级医院解决问题,耽误了许多病人的病情,也让许多日本人发展成肺炎、肺积水,暴增日本流感患病率。
属于制度与利益闷发的第三重问题。
明明日本医疗水平很高,却存在系统性自戕。
大S早年吃过十年素,身体底子不好,还在台湾医院吃过大量抗生素,成为咳嗽与哮喘的常客,她在日本旅行感染流感,又因与诊所医生沟通不畅快,家人也可能因旧病轻视问题,进一步发展成肺炎肺积水,行走困难。日本门诊未尽职,大S家人没重视到送她复诊与进大医院救疗,以至于死在了48岁。
多种巧合,织成了她命运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