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1月11日
边缘型人格的一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以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为切入点,探讨了松子悲惨人生背后的心理机制。文章分析了松子童年时期父亲的忽视和偏爱,导致她成年后不断重复选择虐待性关系,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文章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松子可能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并详细阐述了其表现特征,如拒绝体验真实感受、内心空虚、冲动行为、表达愤怒困难等。同时,文章也提醒读者不要对号入座,若自身存在类似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 **童年创伤导致成年后关系模式的重复**: 松子童年时期父亲的冷漠和偏心,让她形成“不被爱”的感受,成年后不断选择虐待性关系,试图修正早期不良体验,最终陷入痛苦循环。

💔 **松子可能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文章分析了松子身上体现出的边缘型人格特征,如拒绝体验真实感受、内心空虚、冲动行为、表达愤怒困难等,但需注意,仅凭这些特征无法诊断为边缘型人格。

👨‍👩‍👧‍👦 **家庭关系失衡影响松子心理发展**: 电影中父亲对两个女儿的偏心,以及母亲的缺席,导致松子与父亲形成畸形依恋,与母亲缺乏安全依恋关系,进而影响其人格发展。

🤬 **“强迫性重复”导致松子悲剧命运**: 松子不断重复着童年时期被忽视和拒绝的体验,潜意识里试图获得被爱和认可,却始终无法摆脱痛苦,最终走向悲惨结局。

⚠️ **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若自身存在类似边缘型人格特征,且生活受到影响,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避免陷入类似的悲剧。

我再也不会劝你别混黑社会了,你要是一个流氓,那么我就是流氓的女人。只要能在你身边,我什么都无所谓。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篇文章是我在看完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写下的,没想到反响很好,那段时间有不少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来预约我的咨询,他们都从松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绝望,热烈与空洞,恐惧与悲伤。再次推送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松子”可以停下盲目的追寻,来审视自己的内心。

松子出生于一个表面上结构“健全”,实际上功能紊乱的家庭。她从童年早期就生活在与生病的妹妹争夺爸爸的痛苦中。爸爸偏心体弱多病的小女儿,对松子是极度忽略的。

电影中有一幕,幼小的松子看到爸爸回家,兴奋的跑到爸爸面前,期待地看着爸爸手上拿着的礼物盒,但是爸爸面无表情地把公文包给了她,上楼到妹妹的房间,微笑着把礼物拿到妹妹面前。

松子失落地站在楼梯下,望着那扇紧闭着的,只属于爸爸和妹妹的房间的房门。父亲把温暖和关爱都给了小女儿,而松子看到的,永远是父亲冷漠或面无表情的脸。

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在与爸爸唯一一次的单独相处中,松子偶然发现,当自己学着小丑做鬼脸时,爸爸被逗笑了,爸爸冲她笑了!

从此以后,这个大多数女孩都不会做的小丑表情,成了松子的招牌表情,无数次的出现在她原本漂亮的脸上——在她想要取悦爸爸的时候,在她成年后被辱骂欺凌,想要取悦他人的时候。

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的人生很好地诠释了精神分析中“强迫性重复”的概念。

我们都有一种倾向,就是将早期的关系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正早期不好的体验,获得新的体验。

童年时爸爸的冷漠,忽略,偏心,甚至是精神上的虐待,让松子持续深刻的体验着“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爱的”感受。

而松子成年后选择的恋爱对象包括落魄自杀的作家,自卑的有妇之夫,薄情寡义的丧妻男人,懦弱的街头混混......无一例外,都是暴力的、施虐的、没有爱的能力的“渣男”。

这些男人像爸爸一样,不能给她真正的爱和情感,他们虐待她、背叛她、抛弃她,让她失落失望,一次又一次的验证着根植于内心来自爸爸的否定与远离。

她在恋爱中不顾一切地付出与交付,就如同她童年想尽办法博爸爸一笑。她拼尽全力去爱,其实是无意识地拼尽全力试图修改早期“我是不被爱的”痛苦体验。

痛苦使人重复,只有意识到了,被充分言说,重复才可能停止。不幸的是,她到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痛苦的缘由,因此到死都只能够不断重复。

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的daddy issue显而易见。不同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情结”是关于孩子和父母的,而这部电影中,是关于爸爸和两个女儿的。

电影中给妈妈的镜头少之又少,我甚至疑惑,松子有妈妈吗?松子的妈妈是不是去世了,只有爸爸带着孩子?但其实松子是有妈妈的,只是妈妈在家庭中类似于缺席。

电影中看不到任何爸爸和妈妈的互动,也看不到爸爸和儿子的互动,似乎爸爸将情欲全部投射给了体弱的小女儿,松子将情欲全部投射给了爸爸。所以松子嫉妒的、恨的、想要杀死的是她的妹妹,而不是妈妈。

妈妈,每个婴儿赖以生存的客体,却没有出现在松子的内心。松子的内心幻想中有爸爸、有妹妹、有男友们,但从未出现过妈妈的脸。我心里对此有很多的联想和疑惑。

松子和妈妈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松子没有想过妈妈吗?我想,也许 “妈妈”从未以一个养育性的客体存在于松子的内心,松子和妈妈之间根本就没能建立起依恋,更不用说安全的依恋关系。

或许在早期母婴关系中,松子是经历过巨大分离创伤的,这解释了松子在成年后亲密关系中对于分离,对于被抛弃的巨大恐惧。面对男友的暴力,她说“你打我也没关系”;面对男友的堕落,她说“不管是去地狱还是什么地方,我都跟着他”;与男友做爱的时候,她一遍遍地要求男友对她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只要你不抛弃我,要我怎么样都可以”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特质。如果松子来找我做咨询,我很可能判断她为边缘型。我尝试将松子身上呈现出的边缘型人格特质做一个分类:

1. 拒绝体验真实感受,感觉到被抛弃或拒绝 

边缘人格患者通常自我认知能力都很差,他们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存在来体验自己的价值,他们害怕独处,当独处时他们会感觉到强烈的被抛弃和拒绝。

在电影中,松子在被男友伤害抛弃后,仍然选择与又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在一起,她说“我已经无所谓了,只要不是一个人”。即使一段关系充斥着伤害与虐待,也无法放弃这段关系,因为孤单的感觉比被伤害还要可怕。

2. 持续性或经常性的感觉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 

年轻时的松子不断地投身到恋情中,年老决定不再爱的松子将食物不断塞进自己的身体里,在我看来,都是对于内心巨大空虚感的填补与逃避。

3. 存在冲动及自伤行为 

不少边缘型人格患者存在暴饮暴食,药物滥用,酒精成瘾,性生活混乱等症状。在电影中,松子的性都发生得很轻易,甚至是在她还不确定是否爱对方的时候,性就发生了。

当恋爱受挫后,松子转战了声色界,做起了陪酒与AV女优,与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心死后的松子,以不停地进食来替代了不停地做爱。进食与做爱都是口欲期的问题,提示了松子的创伤远远早于我们看到的与父亲之间的创伤。

4. 无法表达愤怒或过度表达愤怒 

松子很少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当她受到学校的冤枉、老师的侵犯、学生的欺负、男友的背叛时,她都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愤怒。无法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愤怒,边缘型的人很有可能会表现出暴力侵略性行为。

当松子无法处理那个把她赚的500万赠予另一女人的男友时,她把他杀了。将愤怒付诸于语言而不是付诸于行动,是一种能力,而松子的早年经历,却没能让她发展出这样的能力。

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以上是我认为松子身上呈现出的比较明显的边缘特征。当然边缘型人格特征远不止以上四点,要诊断为边缘型人格,仅凭这几个特征也是绝不足够的。

在此也想提醒阅读此篇文章的朋友们,切勿对号入座,自己给自己贴个“边缘型”的标签。保持对自身的觉察是很重要的,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有很多边缘型的特质,并且生活受到影响,关系混乱,社会功能受损等,那么建议你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

松子的一生,是被人嫌弃的一生,也是让人敬佩的一生。一生受伤,一生想爱。松子本来有不错的资质:美丽的长相,性感的身材,热情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唱歌的天赋......却过着让人悲叹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里的“社会漂移学说”,有一些原本智商不错,资质不错的人,由于心理问题,从不错的社会阶级不断往下飘移,最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松子的内心从早年起便从未被满足过,“未被满足的,则永远挣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松子的一生 边缘型人格 童年创伤 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