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哥奇谭 2024年10月31日
我是i人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探讨自己在MBTI中的i人属性,认为自己虽有i人的一些特征,如享受独处、精神能量源于独处等,但也需要他人陪伴,并非完全离群索居。同时提到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鼓励大家通过自我剖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认为按照对i的解释‘精神能量来源于独处’,自己应算典型i人,如中午独自吃饭,喜欢在书房独处等。

🤔作者虽需要他人陪伴,很少空窗,但也不喜欢众人聚会,在聚会中常独自坐在角落。

😜在日常工作应酬中,作者会讲段子逗大家开心,同时也享受和挚友散步聊天的时光。

👏作者提出大部分人难彻底改变命运,应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成为更好,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原创 辉哥奇谭 2024-10-31 07:05 上海

我可能是一个非典型的i人

「配图摄影 by 张辉」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不断给自己贴标签,然后随着心智的成熟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可能又会把这些标签一个一个卸下。

但是,有鉴于MBTI的流行程度(我所尊重的学者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专门提到他对于MBTI的推崇态度,此外,现代职场和社交场合会以MBTI为沟通和交往的桥梁),我还是绕不开这个话题,按照所谓MBTI,我到底算i人还是e人?因为通常意义上大家会认为,所谓的i人必须享受孤独。如果无法享受孤独,那还算什么i人。

每次当我告诉别人,我是i人的时候,大家都不信。其实我有时也在问,到底什么才算i?曾经听过对i的解释是「精神能量来源于独处」。按照这个标准,我应该算是典型的i人。

甚至在生活中我也能找到这样的端倪,比如中午吃饭,我一般都是独自一人,除非真的有事需要找人聊天,否则肯定是避开吃饭高峰期,找一个人少的桌子,独自吃饭。我甚至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朋友圈发了这个「认知」,即通过是否愿意独自吃饭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i人。

但我又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我其实是非常需要有人在身边陪伴,所以在青春期之后,到了「合乎家规」的谈恋爱年龄之后,我很少空窗,印象中最长的一段独自一人的生活也不过是6个月不到的时间。

但矛盾之处又来了,我似乎不喜欢众人的聚会,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每次同学聚会的时候,我都是热闹的人群当中,愿意独自坐在角落里,审视着熙熙攘攘的盛景,但是却默不作声的一个人。我曾经在中学的时候就写下诸如「人群当中的落寞」这样的词句。

不过,虽然我不喜欢众人一起、热闹非凡的场景,但是日常工作中,还是少不了这样的应酬。而且有些时候,我是要「主持大局」的人,于是我会一个接一个地讲段子,惹得大家经常哄堂大笑,纷纷夸我幽默。

而且,在周末、假期的时候,除了和家人一起的欢聚时光之外,我也比较enjoy另外两种状态,一个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看电影、听音乐、写文章。另一个在屈指可数的挚友当中,邀请一枚,两人一起去散步,聊天谈心。

如果我对MBTI中的i理解没错的话,我可能是一个非典型的i人,即高质量的独处以及与契合的朋友相处都能带给我能量。

各位MBTI达人,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此外,你的MBTI属性是什么?你觉得它是否准确?(作为交换,分享一下我的信息:我的MBTI相对稳定在INTJ上。)

相关文章:自我的闭环
上一篇:20年后何以为生?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做自我剖析?

我们大部分人很难彻底改变命运,只能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很多辉友的提问中,我发现一个有共性的问题,很多朋友对自我的认知是不够清晰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也不知道有哪些关键的特点。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很多人生关键的选择上会遭遇困难,包含感情、职业的选择等等。

希望听完这篇语音后,大家可以给自己当下的特点做一次全面的扫描,建立快照。一方面,当下的特点很大概率会延续终生;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具备新的特点,或者需要改掉旧的特点,其实也是可以的。我在语音中会重点说明这一点,大家尤其要留意。祝大家都能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BTI 自我认知 i人特征 独处与陪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