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024年10月07日
跨越 7 公里!我国科学家研究分布式光量子计算获重要进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在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演示了分布式算法,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此成果为解决量子计算可扩展性难题提供新思路,展示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两量子节点分别位于中国科大和大蜀山。

💻研究团队通过通信波段光子和专线光缆进行量子纠缠态远程分发,两节点分别执行本地两比特量子门操作,中国科大节点采用掺铕硅酸钇晶体实现纠缠光子存储,受控非门保真度达88.7%。

🎉基于非局域量子门,团队进一步在两远程节点间演示了两比特的Deutsch-Jozsa算法以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成功实现量子算法的远程分布式执行。

IT之家 10 月 7 日消息,IT之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了跨越 7 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并演示了分布式的 Deutsch-Jozsa 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该成果 10 月 2 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跨越 7 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a.量子节点分布地图和实验装置图;b.量子门隐形传送的逻辑线路图

分布式量子计算是解决量子计算可扩展性难题的一条可行路径,它通过非局域量子门连接独立的量子计算节点,从而整合量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来实现量子计算规模的提升。然而,非局域量子门目前仅在数十米的尺度下实现实验演示,无法满足在大尺度量子网络中整合算力资源的需求。

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基于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来建立两个量子节点之间的非局域量子门。两个量子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7 公里,分别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简称中国科大)和合肥市大蜀山东侧(简称大蜀山)。研究团队首先在两节点间使用通信波段光子和专线光缆进行了量子纠缠态的远程分发。随后,中国科大节点和大蜀山节点分别执行本地的两比特量子门操作。中国科大节点采用掺铕硅酸钇晶体实现纠缠光子的存储,直到接收到大蜀山节点的测量结果,并根据这一结果执行相应的单比特门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大节点的光子与大蜀山节点的光子之间完成了两比特非局域量子门操作,其中受控非门的保真度达 88.7%。固态量子存储器的纠缠存储时间达到 80.3μs,相比前人工作提升近 2 倍,并且纠缠存储的时间模式数达 1097 个,使得非局域量子门的生成速率获得了线性的提升。基于非局域量子门,研究团队进一步在这两个远程节点间演示了两比特的 Deutsch-Jozsa 算法以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成功实现了量子算法的远程分布式执行。

该工作首次在城市距离上实现分布式光量子计算的演示,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为规模化量子计算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量子网络 非局域量子门 分布式量子计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