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懂编程的朋友来说,这是小儿科罢;但对我来说,是提效的重要一步,我以后有需求可以不用先找软了。”
个人觉得,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的@凡不易 的这段话,是 cursor 对技术小白的最大帮助之一。
1、
作为技术小白,平时遇到困难后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找到解决方案之前就心力交瘁了。
①
其实很多困难,在懂编程的人眼里,根本不算事儿。但如果拿这个去找他们帮忙,他们就要衡量优先级了。一旦优先级不够,那就永远不可能帮忙做。
所以,在明知优先级不够的情况下,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搜相关的工具。
②
可搜索对于多数人来说,也是个需要耐心的技术活儿,很容易搜到一半就放弃。
哪怕真搜到了,功能也不一定 100% 匹配,工具本身还有学习成本;哪怕功能明明很匹配,如果订阅费贵了一点,我也会打消念头,删掉工具。
如此一来,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轻易地把我给卡住了。
2、
现在好了,有了 cursor 后,我既不用管优先级高不高,也不用找相关工具。直接花个十几分钟,做个最基础的小工具,就把困难解决了。
①
这种感觉,就像@崇旭_Ken 《有车后才知道的事》那期 newsletter中说的一样: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的「心理状态」。
在中国,出行已经算非常方便了,可是不管公共交通还是打车,依然会有很大的心理摩擦力,因为这些方式都不在自己的可控范围,这在无形之中会降低我的出行意愿。有趣的是,在有车之前,我从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买车让人有了说走就走的底气,随之而来的是自己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许多。打车要一个小时的路程,我可能就不想去了,但开车一个小时却觉得很轻松(其实算上停车各种,花的时间明明更多)。前往另一个城市,比起买高铁票飞机票,自驾又有别样的乐趣。”
②
newsletter里说的,是车对现实世界探索的影响;而 cursor 至于技术小白,则是对各种业务探索和兴趣探索的影响:
那些因为怕麻烦、懒得撕逼而中途放弃的探索,如今多花个十几分钟写个小工具就解决了,这无疑是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3、
当业务探索像自驾一样“说走就走”之后,我们跟工程师的协作方式也随之改变。
并不是说有了cursor之后,就不需要工程师了;而是在于,我不只是拿着个文档就过去找他们,而是拿着用户侧反馈良好的基础小工具去找他们。
这个时候,工程师只需把更多时间花在架构、性能等重要的事上面,而不用担心说写了半天代码还要返工,在一些细枝末节处浪费时间。
4、
如果让我们这些技术小白从 0 开始做个toc的网页,或者做个能用的App,确实没那么容易。不仅学习成本高,出错概率也大。
但如果在做业务的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了,直接用 cursor 快速写个小工具给迈过去;
或者在产品设计之处,先做个最基础的小功能去测试,测完有效再让工程师做正式版,那就很舒服了。
因为这是很顺手的事,但直接把心里摩擦给干掉了大半,把整个效率都给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