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届我参加过一次,进了决赛后自知没能力拿奖就没继续,本届比赛我没参加,但周围挺多同学参加。
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闻,是当天中午吃饭时,听一个非数学系同学说起,“有个中专17岁女生阿里巴巴数学竞赛考了全球12”,向我求证这个比赛的含金量。
因为没有提及预赛,我第一反应以为是她在阿里决赛某个赛道排12名,再加上“中专”,“17岁”,等条件,我觉得这是个神仙选手,可能是全中国范围的数学顶尖天赋了。
同学说明是预赛后,顿时觉得正常了一点,大概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天赋很好,但具体有多好很难判断,毕竟周围同学确实是一下午做完,后面想到什么就改改,想不到就提交了。在获得更多信息,如“老师是多次参赛选手”,“两天时间全用在做题上”之后,又觉得正常了一些,存在是天才的可能性,但现在的表现不能说明这一点。
此时看到一些要求浙大,北大破格录取的说法,给我看麻了,要是阿里初赛能开特招的口子,那是真不想让普通人家孩子上个好大学了,中国对数学特长生的保送机制又不是没有,真有实力去打cmo或者丘班的选拔不就完了。
后来看到有自媒体拿她踩刘奔让我和周围挺多同学挺不爽的。但仅限于对自媒体和不明事实的网友不爽,依旧很敬佩姜萍。
事实上,姜萍目前的传奇性可能也不如刘奔,只不过刘奔没啥人宣传罢了,刘奔是清北之外丘赛历史最佳成绩获得者,巴黎高师录取,可能是山大数院历史最强的本科生。这里说明一下丘赛的情况,丘赛是丘成桐牵头举办的本科生数学竞赛,题目类似美国高校数学专业博资考,含金量远远高于阿里初赛,并且个人认为丘赛含金量还要略高于阿里决赛,同时,丘赛的奖牌基本被清北学生垄断,科大和复旦的学生偶尔能拿下一两块,山大历史上全校的奖牌都是刘奔自己拿的。
但目前为止,周围绝大多数人没有质疑过她的真实性,最多觉得吹过头了。一个有数学天赋的人如果不好好学其他课程,确实是有可能进中专,再配上一个有一定水平的老师,确实有可能实现这样的成绩的。阿里的初赛也没太大作弊的意义,只不过自媒体和网友把这比赛看太高了。
时间来到今天,周围同学里质疑的声音明显变多了。
核心点在于,黑板上的符号错误太奇怪了;累加符号是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大学的数学课本上会出现无数次,她的错误相当于一个数学成绩拔尖的中学生把证明题中的三角形符号“△ABC"写成了“凸ABC”,后面伽马函数的符号错误也类似。至于中专数学考试成绩83,莫名的latex水平,等情况也有人在意,但不能构成很强的质疑,不在这里提及。质疑的重点是:黑板上的符号错误太基础了,绝不可能是阿里初赛93选手在神志清醒时能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