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开始看到有姜萍作弊的流言,我想这怎么可能,哪有高难度的数学比赛能作弊的道理。后来一看,原来这个数学考试的赛制是不是公开的,而是在家里考试,把考试答案传上去就可以了。那我想这确实有作弊的可能,在家里有高人帮忙写好答案这可能性是存在的。 有网友提起当年的韩寒代笔事件,正好一起说说其中道理。
2,韩寒当年参加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和这次的数学比赛一样,也是不公开的,而是在家里写一封信寄给杂志社,杂志社评委拆开信一看,觉得写的好就获奖了。赛制就是这么简单。韩寒当年寄给杂志社的文章是《书店》+《求医》,最后获奖作品是《书店》。 现在大家以讹传讹,以为《杯中窥人》是获奖作品,这是错误的。
3,很显然,这种不公开的赛制,必然会导致一个疑问产生:到底是不是作弊?
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公开复赛。谁敢于公开复赛,在评委们的众目睽睽之下体现了自己的水平,谁就是清白的,谁不去参加复赛,谁就是一直有嫌疑。这就是萌芽杂志社当初制定的复赛规则的目的,目的就是以复赛来判断选手是不是代写的。
4,萌芽杂志社给所有拟定的获奖人寄复赛邀请信,让他们统一时间来杂志社进行公开复赛。到了复赛那天,韩寒没有来参加复赛。这件事按理就结束了,评委应该很自然的把所有没来复赛的人当做心里发虚不敢来处理。结果有个评委特意联系了韩寒家,韩寒家回答说没有收到复赛邀请信,于是重新邀请韩寒来上海参加复赛,这次复赛只有一个考生韩寒+一个评委。其本质也是不公开的。
5,三个月之后,数学比赛的决赛开始。姜萍只要参加比赛,那么所有流言烟消云散,如果姜萍不参加比赛,那么质疑就会一直存在。
6,韩寒的问题在于参加比赛是不公开的,复赛也是不公开的,后来出书写作也是不公开的,在大家的质疑之中,以“无法自证清白”为理由,从此离开写作届,转行干起来导演。这就造成了韩寒永远处在代笔风波里。
如果姜萍像韩寒那样,宣称一个人不应该“自证清白”,拒绝公开比赛,并且从此退出数学届,安心搞服装设计,那么,只要是中立的人,一定会认定这次数学比赛是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