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9月26日
初代网红女装,被年轻人抛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初代网红女装店,例如张大奕的店铺,曾经凭借着淘宝高速发展期的东风,在模仿穿搭、学习打扮的潮流中迅速崛起。然而,随着消费者审美升级、消费习惯改变,以及电商平台竞争加剧,这类店铺暴露出了致命缺点,最终走向闭店。

🤔 **初代网红女装店的崛起与没落** 初代网红女装店,例如张大奕的店铺,在淘宝高速发展期凭借着模仿穿搭、学习打扮的潮流迅速崛起。消费者最初出于模仿网红穿搭的需求,愿意购买这类店铺的服装。但随着消费者审美升级、消费习惯改变,以及电商平台竞争加剧,这类店铺暴露出了致命缺点,最终走向闭店。 在初期,消费者对网红穿搭的需求强烈,但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具体的服装质量和个性风格。同时,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平台都提供了更便捷的退换货服务,消费者也更加理性,更倾向于退回质量不佳的商品。 此外,初代网红女装店往往缺乏产品开发优势,缺乏对面料、打版等专业知识的了解,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需求。

🤑 **女装行业的高退货率和资金链风险** 女装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高退货率的问题,尤其是网红女装店,由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退货率更高。随着电商平台竞争加剧,退换货门槛降低,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退回质量不佳的商品,导致网红女装店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链风险。 高退货率不仅会增加店铺的运营成本,还会影响店铺的资金流转,甚至导致店铺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此外,女装的销售周期较短,款式更新速度快,一旦库存积压,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红女装店,虽然看似赚钱,但实际上却面临着高退货率、资金链风险、库存积压等问题,最终可能走向闭店。

📈 **电商平台竞争带来的价格透明和内卷** 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平台都在努力降低退货门槛,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导致了价格透明度的提高,消费者可以轻易地比较不同店铺的价格和质量,从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这种竞争环境下,网红女装店很难通过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因为其他店铺也可以提供类似的价格和服务。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网红女装店不得不不断降低价格,甚至压缩利润空间,最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此外,平台上的竞争也导致了退换货条款的内卷,各店铺都在努力提供更优惠的退换货政策,以吸引消费者。这种内卷不仅会增加店铺的运营成本,还会降低店铺的盈利能力。

🤔 **未来趋势:小而美、扁平化经营** 张大奕在闭店微博中也提到,她认为红人店最好的状态是“小而美,扁平化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更便于管理和风险控制,也更容易发挥网红效应。 未来,网红女装店需要转变经营思路,不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注重产品质量、品牌塑造和客户服务。同时,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兴营销方式,提升店铺的竞争力。

🌟 **总结:初代网红女装店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初代网红女装店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消费者审美升级、消费习惯改变,以及电商平台竞争加剧,这类店铺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未来,网红女装店需要进行自我革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 **总结:时代在变,只有不断适应才能生存。**

今天被曝上热搜的几条新闻,读起来颇有种“时代的眼泪”观感。

一度被称为李佳琦、薇娅前辈的初代带货网红张大奕,宣布关闭名下开了十年的女装网店。

“将无限期延迟店铺上新,算是关店。”

张大奕本人,在直播带货时代到来前,是被称为“电商带货第一人”的网红。

经营的店铺卖女装,2016年双十一她的店成为淘宝第一家销量破亿的女装类店铺时,李佳琦、薇娅还是素人。

今昔对比起来有些讽刺的是,张大奕最红的时候,曾经自曝一年赚了三个亿。

而在闭店微博里,她把这门让自己赚了数个小目标的女装生意形容为“毛利率微薄”

作为最早试水女装店生意的初代网红,张大奕的起飞搭上了淘宝高速发展时期的东风。

而如今,她又再度在闭店微博中把自身服装生意的挫败与平台相关联,“淘系目前为止我没看到任何一家转平台成功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淘宝目前仍在电商服饰市场首把交椅的位置,超4亿服饰用户,年平均购买次数达22次。

大众仍然习惯于在淘宝上买衣服,新兴电商服饰品牌仍在不断涌现。

只是以张大奕为代表的初代网红女装店铺们,在彻底耗尽时代红利后,开始暴露出了致命缺点,被消费者抛弃。

初代网红女装,只能骗过初代网购消费者

相比于十年前开店时的名噪一时,张大奕近年来的名气、影响力已经削弱了许多。

“淘宝带货第一人”“中国第一个在纳斯达克敲钟的网红”等名号早已淡去。

不少00后、05后网友甚至并不清楚她过往的辉煌史,只在2020年时从热搜上看到过她陷入疑似第三者丑闻的词条。

在这条丑闻发酵之后,张大奕风评直下,还导致了一个衍生现象的出现:

部分网友在需要商品进行满减凑单时,会特意用她店里的衣服进行凑单、下单后再退款。

凑单退款的行为理论上会增加一定客服工作负担,一些网友认为这么做时会稍有负罪感,但因为并不喜欢张大奕,觉得用她的商品凑单更“心安理得”一点。

张大奕一度因此与网友们对线,表示对自己没影响,“恶心想凑单捡便宜的”。

闭店的新闻上热搜后,评论区还出现了“以后没凑单商品”的调侃。

2014年,模特出身、在微博上小有名气成为网红的张大奕与合伙人开设了第一家女装店。

当时正是网红电商最火的时候,诸多因颜值或身材走红的网红转型成为服装店老板,自己当模特拍商品图。

王思聪前网红女友雪梨、因校园清纯写真走红的林小宅、赵大喜、林珊珊、滕雨佳……

通过到杭州四季青市场这类传统服装批发档口拿货等方式,赚起了电商时代颜值变现的第一桶金。

最早期的一批顾客,普遍出于模仿穿搭、学习打扮之类的目的追随张大奕等网红。

十多年前还是普通人基本都不懂穿搭为何物的年代,只能对着电商平台上能搜到的海量服饰商品图发呆。

甚至“网红”都还是个新鲜词,许多人还在字正腔圆地使用完整的“网络红人”词汇,不用“网红”的缩写。

瑞丽模特出身、给时尚杂志打过工的张大奕等网红,在当时占据了些许审美优势。

又正赶上淘宝上线了一个名叫“淘女郎”的重点项目,名义上是模特展示平台,许多模特在上面与网店商家进行接触合作,实际上变相推动了电商届最早“种草”业务的诞生。

张大奕们成为了最早的“穿搭博主”,许多人愿意到网红们经营的店铺中买同款、学穿搭。

2015年时,部分网红店铺销售额增长超过500%。

张大奕的店“吾欢喜的一处”成为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前十的个人网红店,店铺年度进账3亿。

问题在于,属于张大奕们的这类辉煌注定是短暂的。

当时有一部名叫《网红》的微纪录片,其中拍摄到了张大奕一次直播带货后与一位高消费顾客的连线。

开始前,张大奕与团队都认为对方大概率会是自己的微博粉丝,消费了很多大、直播间内也互动了几次。

连线接通后,张大奕信心满满地问对方“你是先喜欢上我衣服,还是先喜欢上我这个人的呢”。

然而电话另一头的女生回答“是先喜欢衣服”,张大奕听到后愣住了几秒。

初期的网购消费者,不论是早年第一批网购受众,还是年纪尚小刚接触网购的受众,或许会有相对较强烈的追随模仿需求。

大众基础穿搭审美体系的建立过程很快,流行的穿搭风格、时尚风潮变化得也很快。

普通人也许会跟着张大奕们买上两三年的衣服,只要培养起了属于自己的服饰偏好,就不会再仅仅出于模仿穿搭的需要继续追随这类初代网红店铺。

人们很快便会衍生出更具体切实的需求,譬如质量。

此时,消费者最在乎的就不再是担任店主、模特的那位网红穿搭好不好看,而是到手的衣服质量高不高。

而这一点,恰巧是这类网红女装店铺的死穴。

女装消费者们升级,但张大奕们没有跟上

众所周知,初代网红服装店往往有三大特点:

快时尚价格、质量普通、款式抄袭。

据虎嗅对服装业内人士的采访,在产品开发端,不少网红店铺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成熟的服装公司往往会调研消费者的实际体型和穿着习惯,但“网红很多不懂面料、打版等专业知识,一般由工厂或档口老板来负责制定样衣”。

这会导致有些时候网红店衣服只有照片好看,实际版型与细节却大打折扣。

质量有限也与其价格定位相关,服装行业成本都相对透明。

这意味着一件衣服值不值它的价格,网红店家们心里有数,普通消费者们心里也有数。

网红店铺通常走的都是快时尚定位,价格便宜,材质、工艺、版型、细节差意味着用更低的成本换取更多盈利空间。

消费者们一看价格也就知道便宜不会有多好的货,在购买这类网红店铺服装时心理预期也不会抬得太高就行。

因此在过去很多年内,网红服装店与消费者们之间其实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你卖便宜但质量一般的潮流衣服,我想买的就是这类衣服,彼此之间相安无事。

甚至由于网红店铺发家早、粉丝量多,往往是大店、店铺等级更高,消费者们乐于在大店铺下单。

即便在张大奕们本人的网红带动效应消退,初期种草博主的时代红利衰弱后,这类网红店铺也依旧可以像所有常规服装网店一样正常生存,且在粉丝量大的基础上运营得还不错。

只是店铺与消费者之间的这一微妙平衡,近年来随着平台生态、消费习惯的变化开始被打破。

随着电商与短视频的融合、直播带货形式的普及,如今许多普通人网购的习惯已经不再是点开一家喜欢的店铺、仔细浏览挑选每个款式。

而是变成了刷手机过程中随机看推荐、刷视频过程中随机看广告,某件衣服看着顺眼,再点进链接斟酌一番性价比。

在这个过程中,单品很重要,店铺特色反而不那么重要。

近年来涌现的诸多网红店铺都有着少款式、重单品的特点,比如以卖防晒衣、光腿神器出圈的茉寻,美妆品牌中也有类似以卸妆油出圈的逐本等品牌。

只要有少数爆款单品卖得好就行,可以是一条版型不错的直筒裤,可以是一件符合近期流行风格的吊带裙,不追求品类上的完整、风格上的出圈。

这一模式大大降低了店铺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利于一些小店、小品牌的成长出圈。

但相对而言,并不利于供应链、销售链条已经铺开的头部大店生存。

对部分较大规模的店铺来说,转变经营思路、摆脱路径依赖已经迫在眉睫。

女装网店越头部、越危险

近年以来,其实陆续传出过不少百万粉丝级别的头部女装网店闭店的消息,只是没有引起较大水花。

直到今年上半年,一家女装店铺“少女凯拉”卷款4000余万元跑路,数百位供应商卷入其中的新闻被曝出,头部女装店铺的恶循环困境才逐渐被注意。

这家卷款跑路的“少女凯拉”属于女装超头部玩家,店铺粉丝超550万,月销量超90万件,外人看来风光无限。

但据“豹变”对多位女装从业人士的采访,女装虽然曾经属于利润较高的类目,如今却已变成高危品类。

“女装行业正在陷入一种规模悖论,做大规模看似赚钱,但往往规模越大,退货堆积如山,最后亏得越惨。

也就是说店铺规模做得越大,反而越容易失控。

张大奕的店铺有1240万粉丝

这一困境的成因复杂,备受讨论的原因有两类:女装的高退货率、电商平台竞争带来的价格透明、退换货条款的内卷。

前文提及,由于生产制作知识上的不足,网红店铺货不对板的可能性,相对成熟品牌店铺而言更高。

过去许多消费者会因为退换货麻烦、衣服便宜没多少钱等理由,凑合着并不退货。

但近年来,随着各电商平台生态趋于成熟、竞争常态化,店铺之间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在售前售后环节上开启竞争。

运费险、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服务基本上成为了所有平台头部店铺的标配。

当退换货的门槛降低,再叠加上消费降级带来的顾客心态愈发冷静,过去那些凑合着留下的衣服,现在都被退回了网红店铺的仓库。

客观条件上,它既带来了资金链风险的增大,发货、退货、清洁熨烫后又再卖出去,钱款回收的链路变长。

同时也增加了服装过季的风险,一款衣服卖出又寄回,常规情况下最快也需要一周时间。

女装的销售与上新周期往往以月计算,有些款式被退回两三次就会变成旧款,沦为过往库存。

库存太多,触发服装业最常见的恶循环。

张大奕在闭店微博中也提及,认为红人店最好的状态是“小而美,扁平化”。

这样更便于进行管理与风险管控,让网红效应发挥到最大。

这次闭店风波中,张大奕其实并未关闭旗下的所有店铺,而是保留了一家走升级高端路线的“黑标店”。

或许对像她这样的初代网红店主来说,也算是一种明智的急流勇退。

本来钱就赚得不少了,何必再冒大风险支撑一个大摊子。

属于张大奕那代网红的时代红利消退了,但总有人会处在新变化的风口之上,接替成为新的头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初代网红 女装店 闭店 电商平台 消费升级 竞争 退货率 资金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