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张浩_,(https://xueqiu.com/5355205180/304743591)
毁掉费雪的除了杠杆,还有偏执。股票市场在 1929 年秋终于盛极而衰,开始暴跌。从 9 月初到11 月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超过 1/3。但让费雪万劫不复的不是股市的崩盘,至少当时没有马上让他倾家荡产。当然,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比 2008 年的银行业危机还要严重得多的金融灾难。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是西方国家在和平时期遭遇的最大的经济滑坡。费雪的风险也比别人都高,因为他利用杠杆进行投资,赚或赔都被成倍放大。
毁掉费雪的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期间他使用了杠杆,还有他的偏执。那场金融危机有其惊心动魄的一幕,比如像“黑色星期四”或“黑色星期一”这样的日子,股指飞流直下,但在更多的时间里它是慢慢下挫,其间偶尔出现短暂的反弹,道指就这样从 1929 年9月的 380 点一直跌到 1932 年夏的 40 多点。如果费雪在 1929 年底能割肉离场,他还可以保存实力,靠多年来著书立传和做生意赚的钱继续他体面奢侈的生活、他的学术研究及其他爱好。
可是费雪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他确信市场会反弹,多次点评说这场金融危机正在“从无序中走出来”,这是股民的“恐慌踩踏事件”,经济会马上复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是,他不仅不割肉离场,反而因为对市场的判断过分自信,继续加了杠杆,对股票市场下了更大的赌注。费雪根据自己的“趋势点评”,重仓了雷明顿兰德公司的股票。但是股价并没有让他如愿:崩盘前为 58 美元,几个月后跌到 28 美元。这时的费雪本应该知道杠杆的厉害了,但他执迷不悟,借了更多的钱继续买进,股价很快跌至 1 美元,他的投资血本无归。
他不断反思,对大萧条如此严重的原因做出了精辟的解释,包括计算债务对经济的影响,但可惜,反思不等于反省。所以,尽管他的经济理论今天仍受到尊重,但他本人却光环不再。他晚景凄凉,太太过世,孤独一人,欠着国家巨额的税和经纪人大量债务,生活窘迫,经常被骗,因为他总是想在金融市场再赌一局大的来重振他的辉煌。那座豪宅早被卖了,之所以没有被扫地出门和免于坐牢,都是因为他的妻妹为他偿还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债务。这种好意对于骄傲的费雪教授来说却是最大的羞辱。
经济史学家西尔维亚·纳萨尔在谈到费雪时说:“他的乐观、过度自信和固执害了他。”凯恩斯则不同,他有过辉煌战绩,但他也惨败过,他从失败中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有些事不是逻辑能解释得清的。(转自巴伦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