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格多巴卡,(https://xueqiu.com/5642562501/299053590)
价值投资的著作中,涉及到股票价格的成因,一般进行系统论述的不多,费雪算是讨论得比较详细的一位。
在《保守投资 夜夜安枕》一书中,费雪用了三节进行讨论股票价格的形成,其中有很多观点极具启发性。
在讨论费雪对股价成因论述之前,我们还必须了解一点,对于费雪这位成长股投资理论家来说,如果你通过对企业的全方位研究后,发现股票后面的公司真的是一家非常好的具备成长性的公司,那么,以任何现有的市场价格买入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可以不择时,尽管在不同的著作中,费雪都会论述一下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择时机会。
实际上,不择时买入成长股并长期持有是有其道理的,这就是芒格所说的长期持有,你的收益率大致与企业的ROE相当。从我经常提到的施洛斯和巴菲特共同投资的42年间,施洛斯让资产增加了5000倍左右,而巴菲特让资产增加了15000倍左右,也就是说对于一家42年间年均ROE为23.4%的巴菲特公司,你在公司成立之处以3倍的净资产买入的话,你的年化收益率约为20.5%,42年后你的年化仅与ROE相差2.9个百分点。最近有人讨论可口可乐上市以来的回报率,有个资料是98年期间,回报为12万倍,看似极高,但年化也仅为约12.7%,有人说是50万倍,也许是说持有到2024年是50万倍,我们姑且不论,就说98年50万倍,其年化收益率也就是14.3%,也就是说公司上市之初,以1倍市净率买入的投资者,其年化是14.3%,以4.2倍市净率买入的投资者,其年化收益率约为12.7%,二者仅差1.6个百分点。但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当你看到多少万倍投资回报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多少年,尽管说几十万倍,但是要好几代人才能完成,其实对于普通投资者并没有多少意义,而具体到年化,实际上年化收益率并不算非常突出,如果用15%的年化作为优秀投资回报率下限来衡量的话。
回到费雪对股票价格形成机制的讨论,费雪认为:单只个股相对于市场的每一次大幅度涨跌都是因为金融界对该股票的“看法”改变了。这种改变一般会因为管理水平的升降,或新产品开发成败或是老产品利润率的升降等所导致,在经历了一定时间后,这些变化会让公司的业绩出现较大改变且被金融界发现,从而在实现利润变动的同时出现PE变动,最终导致股价大幅波动。但是,很多时候,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仅仅是金融界对某只股票或某个行业看法,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相对于市场总体出现大幅度涨跌。
“看法”的改变是理解市盈率(注意,费雪经常用市盈率代替价格进行市场行为的讨论)反复无常的核心要素,但永远不要忘记:看法是一种主观判断,并不必然反映现实,而是反映人主观上认为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候这种主观判断会严重脱离现实。
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上做出正确判断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种“跟随名人心理”(跟我们所说的抱团有点相似)导致价格与现实之间产生差异,这为套利带来机会。因为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价值,即使有时候价格可以在脱离价值很远的地方停留非常长的时间,但是,因为各种信息或心理因素,价格会向价值回归。如,当价格长期高于价值的时候,尽管价格一直高位徘徊,但持有股票的人迟早会产生倦怠心理,导致卖出力量逐步增强,从而实现价值回归,让股价向它该处于的位置慢慢靠近,最近几年的茅台就是这样,前几年,其价格的上升速度远高于利润的上升速度,时间久了,价格与价值的差异扩大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以后,价格就需要下跌,当然,下跌期间,股票的价值也会上升,一个下降一个上升,最后,回到它应该处于的位置。
费雪在看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时候,经常用市场总体估值与公司股票价格进行对比,如果公司基本面真的发生了实质性改变,那么,这种变动可能被认为是合理的,除非偏离极大,一般情况下,费雪并不主张卖出股票。这里也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那就是1997年附近的可口可乐,当时的市盈率大概达到了70余倍,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的地步,巴菲特并没有卖出,当然,后来他多次表达过后悔的意思,如,在2006年他说过:“没有在50倍PE以上卖出股票,你可以认为这是我的错。”要知道,在那个疯狂价格买入可口可乐股票的投资者,可能需要承受10多年的账面亏损,最大亏损幅度可能会达到50%以上,所以,信仰“怕高都是命苦人”的投资者,在坚定长持信心的时候,可以设想一下亏损50%以后,你是否还会那么信心满满。
从“大幅偏离”这一个关键描述中,提醒我们在买入股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那些近期经历了大幅上涨的股票,是基本面真的发生了本质性改变还是金融界对公司或行业的看法变了?如果是基本面,那么很好,如果是看法变了,那就需要注意了,一只上涨了数倍的股票,一定要引起自己的警觉,如果没有基本面的配合,大致应该是该股票前期被严重低估了,但是低估到需要数倍涨幅去弥补,那还是比较少见的。
下图是在费雪讨论价格的三个小节后面的备注。
费雪经常将个股的价格于市场总体进行对比,以确定股票价格是否合理,这本身是非常有道理的,你不能期望在一个极度低估的市场里实现某只股票的价值回归,假若在低估市场里真的实现了价值回归,那么,相对市场,这个回归后的价格实际上已经相对高估。如,费雪曾经举例说:一只股票的市盈率为20-30倍,或一只优质股票的市盈率是道指市盈率的2倍,或公司依靠成长可以让以现价买入的投资者在5年后得到与道指一样的市盈率,那么,这样的股票并不算贵。
也就是说,对于一只以15%的速度增长的公司,当道指市盈率为15倍的时候,其市盈率为30倍,在费雪眼里,这只股票并没有被高估。如果一家在未来5年可以将利润翻番的企业,其市盈率是当前道指市盈率的2倍就认为高估了,这是一种错误认知。因为5年后,利润如期翻番,但因为公司前景依然乐观,股价仍可保持道指市盈率的2倍。但是,如果道指对应的市盈率为10倍以下,那么,2倍的PEG可能会看着高了,因为在一个总体低估的市场上,严重低估的机会并不罕见,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切换相对低估的股票,这会对股票的价值回归形成压力,让价值回归变得困难重重。
所以,当我们期待股票价值回归的时候,还要参考很多与企业经营不相关的因素,如金融界对行业的评估、金融界对市场总体的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