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摆脱地球引力的幻想,(https://xueqiu.com/8993233749/304646857)
过去几年,没认识到白酒股、2013-2016做房地产投融资没有认识到房地产股,那时候脑子还不在股票上面,不认为投资能发财,但我更不认为投机能发财,十年前是把投资股票当理财看,没有资本家的思维,还是思维高度和认知高度太低。这几年跟踪、研究消费股的周期,大概得出以下结论:
白酒:假设白酒还是有人喝的,只不过喝的人少了,量少了。但市场也会向八大名酒集中,参考国外烈酒的历史,最后一个国家可能就剩下两家酒厂,其他品牌都被兼并了。中国还没走到那一步,并且中国人口基数大,再没人喝,喝烈酒的人也比欧洲多,所以中国不太可就剩下两家酒厂,但是一个口味、香型最后剩下1-2家是有可能的。
上一轮2016-2021,中产崛起 消费升级、酱酒热,结果是资本支出集中于酱酒,昨天看新闻,警察捣毁个造假酒的窝点,上面箱子写着酱酒,可以猜的到,酱酒卖的贵,能下口的酱酒基本都要在百元以上,零售150以上,所以造假酱酒有利润。那么,造真酒的资本开支方向一定是酱酒,因为有利可图,所以酱香型白酒从资本支出周期看就是过剩的。浓香、清香没这么高的资本支出。
第二,八大名酒的周期很大部分是库存周期,白酒销售的特点,导致经销商、终端渠道和生产厂家都有库存,那么社会上的库存取决于经销商手里压了多少货,茅台还有黄牛的库存、消费者存酒的老酒库存,所以茅台的社会库存很难计算。
还有,白酒没有保质期,正确储藏理论上是可以一直放,所以白酒不存在像牛奶、食品一样,过半年、1年的销毁掉,库存被动空掉。
白酒存款只能靠喝掉,所以白酒去库存的周期会远高于食品的周期。
我只能朴素、简单的认为,过去一个周期,谁的酒卖的越好,那么谁家的经销商库存就越大,反之亦然。这个逻辑指向老窖、汾酒、古井贡,老窖不必说,董事长自己都说经销商库存大,最多坚持一年,我猜汾酒也不会例外。古井贡上一轮成功出省,由一个省份品牌成功打成江淮地区品牌,现在北京的渠道也能买到古8,说明他正在全国推广,但是北方不怎么喝古井贡,主要还是口味太淡。
老八大名酒中在上一轮周期因管理层不作为,没有及时开发高端酒,渠道没有改成大商制的洋河,业绩是几家里面最差,卖洋河的酒最不赚钱,逻辑上我觉得他的库存反倒是这几家里面相对问题最少的,但是我没有实地验证过,不认识洋河经销商,有经销商球友可以说说。
上一轮,浓香的市场是萎缩的,除了五粮液和1573涨价。酱香和清香在扩大市场份额。这一轮白酒调整,酱香冲击最大,华润啤酒高价收购的金沙酒估计在这一轮下降周期没戏了,对华润的资产负债表冲击会有,毕竟高商誉悬在那。
最后,如果是消费者消费降级,注重性价比,我觉得江淮浓香有机会,尤其是洋河,首先产量大,可以提供品质高的低价酒,第二这个价位不可能有假酒,造假成本40一瓶,洋河大曲卖50多,造假利润率太低。第三,百元以下光瓶酒,能打就玻汾和江淮浓香:洋河大曲、双沟大曲,乳玻贡。老窖和五粮液的低端酒非常难喝:黑盖二曲和尖庄,川酒的酿造方式似乎注定了只有中高端才会好喝。且100-200价位产品非常乱。
假设有消费降级,酒友追求性价比,白酒涨价的短期难度大,叠加经销商去库存不赚钱、同时如果还赔钱肯定对品牌没有长期信心,设想下,如果我是经销商,连赔三年,第四年我还会代理这个牌子的酒吗?至于今世缘,江苏省内酒,出省需要砸大钱,古井贡牌子硬,老八大名酒,积累了多少年才杀出安徽。想铺全国更难,需要时间沉淀,短期砸钱是砸不起的。洋河是唯一一个全国性的江淮浓香。
洋河我一股没有,持续跟踪,欢迎讨论。
$洋河股份(SZ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