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2024年09月11日
羽扇纶巾的纶只有董宇辉老师读对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纶’字读音,从多部古代文献分析其读音,认为汉朝以前读lún,南朝后出现两个读音且无字义之别

🧵《说文》中释‘纶’为‘青丝绶也’,言‘仑声’应读lún,虽‘古还切’应读guān,但此反切为北宋加注,原著中‘纶’只有lún这一读音

📚东汉末年刘熙《释名》中对‘纶’的解释也表明其读作lún,至少在汉朝以前,‘纶’有一个读音lún

📜多种上古文献表明‘纶’常假借为‘论’‘伦’‘沦’,可佐证‘纶’原本读作lún,如《易•屯•象传》《庄子•齐物论》《管子•幼官》中的相关内容

🎙南朝顾野王《玉篇》中‘纶’出现两个读音,力旬切(lún)和公顽切(guān),虽字有双音但无字义之别,此后多部字典韵书‘纶’均为两个读音

“羽扇纶巾”中的“纶”到底应该读作guān,还是应该读作lún,还是大可商榷的。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是最早的汉语字典,其释曰:“纶,青丝绶也。从糸,仑声。古还切。”既言“仑声”,意味着“纶”应该读作lún;若依“古还切”,此字应该读作guān。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说文》的原著中并无反切,因为反切注音法在隋朝才出现,《说文》中的反切是北宋早期的徐铉等人加注的。也就是说,《说文》中的“纶”只有一个读音,即lún。

东汉末年刘熙《释名》曰:“纶,伦也,作之有伦理也。”这里依然没有注音,但据其解释,“纶”也读作lún。这意味着,至少在汉朝以前,“有一个读音,即lún。

另有多种上古文献表明,“纶”常常假借为“论”、“伦”或“沦”。比如《易•屯•象传》“君子以经纶”中的“纶”与“论”通(陆德明《释文》:“纶,本又作论。”),《庄子•齐物论》“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中的“纶”与“论”通,《管子•幼官》“定纶理,胜”中的“纶”与“伦”通。这些也都可以佐证,“纶”原本读作lún。

南朝顾野王《玉篇》曰:“纶,力旬切,又公顽切。绶也,缓也,又宽也。”这里出现了两个读音,即力旬切(lún)和公顽切(guān)。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虽然字有双音,但无字义之别。也就是说,不管“纶”是什么涵义,都有两种读法。而且以后,一直如此。那么,为什么多出了一个读音呢?笔者猜测,“公顽切”可能是南方的读音,而“力旬切”是北方的读音。南北朝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南音不被承认,所以此前的字书只有北方的读音。而南朝的政治中心在南方,所以南音得到了承认,于是出现了一字两音。

宋朝的字典或韵书比如《类篇》《广韵》《集韵》等,元朝的韵书《中原音韵》等,“纶”都是两个读音,而且没有字义之别。《广韵》中,“纶”字分属“十八谆”和“二十八山”。同样是“青丝绶”等意,既可以读作lún,也可以读作guān。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纶字读音 古代文献 读音探讨 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