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2024年09月09日
到底有多少人忙着在互联网上重启人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现代人的人生规划现象,包括各种规划内容及背后的焦虑原因,还提到社会时钟对人的影响。

🎯人生规划内容多样,如时间按小时分割,目标细化到每月、每周、每天,涵盖学习、工作、体能、财务等方面。

💡有人认为规划模板是生意,不少人分享售卖且销售额不低。也有人从培养习惯、管理时间等方面寻求改变人生。

😟人们想精密规划人生,原因包括追求成就感、应对焦虑。焦虑的来源多样,如对生活的失望与渴望,未按时间预期完成目标等。

🕰社会时钟给个人施加压力,要求在特定时间实现人生里程碑,如今社会变化使传统时间表改变,进而加剧焦虑。

原创 小辣椒 2024-09-09 00:00 浙江



你会做年度规划么?


想必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答案都是:这不废话?


无论你的梦想是考 211 、 985 ,是某张含金量拉爆的证书,又或是高效完成某日待办,拉个计划都是必经之路。


从小到大,小学写寒暑假作业进度安排,高中写冲刺高考复习计划,有计划的度过一生写在人类的 DNA 里,一支笔、一张纸,就能直接开启对自己的全面统筹管理。


简单粗暴点,时间段按小时分割。


详细一点也有啊,设定月目标,分到每一天,还有有点时间管理意识的小萌芽,每天 24 个小时,吃饭休息占多少小时,锻炼多少小时,睡觉多少小时,努力了多少小时。


但近几年来,我发现情况有变。


如果说,以前的规划像一种鞭策自己前进的小皮鞭,那么翻开现在年轻人的规划事项,感觉就像是皮鞭都要挥断了:


原本我以为大家的人生都一样:每年设定一套目标,然后在除夕夜把 2008 划掉改成 2009 , 2009 划掉改成 2010 ,多划几次,轻松理解我命由天不由我。


结果大家的人生是:目标必须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今天要完成哪些事情,养成什么习惯,有哪些复盘与改进,都要记录归档,目标完成进度还会自动生成进度条。


上班背负着老板的 KPI ,下班背负着人生的 KPI ,日日悬命。


最开始,我还以为这种系统用得人不多,应该都是硬核猛人。


但随手打开一个社交网站,我就被打脸了,看着播放量,你应该就能感受这事有多少受众了。


这市场需求甚至旺盛到,已经成了门生意,好多人自己做了规划模板,放在平台上分享售卖,销售额度还都不算低。


用各种精心模版规划时间,仅仅只是重启人生的路径之一。


有人复盘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缺的不是规划,而是注意力,或者没有一个高效行动的习惯,所以想要超越 99% 的人必须得从 “21 天培养一个习惯 ” 开始。


有人则认为规划和习惯都是助攻,只有时间管理才是撬动人生的支点,向油管大神们学习 “ 坚持 5 点起床,搞懂早起改变人生的秘密 ” ,简化任务清单,决定把时间消耗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改变人生没有固定公式,只要你说得够有道理,就能征服无数正谋划重启人生的人。


教人学习、工作、副业、规划人生都能成为倍受关注的赛道。


在剑桥大学拿第一名的学生,在个人简介里标明了效率达人等关键词,出来分享如何在剑桥拿高分同时还有时间搞社交和副业,爆火。


复杂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行业前景,无数人正为前途和可能的发展路线而困惑。


所以有人专注职场,分享 “ 一定要明确人生主线 ” ,如何挖掘真正的事业,为自己节约 10 年,同样引发无数关注。


无论是学习还是搞钱,都由体能承载,于是一篇篇 “ 体能就是人生的底线 ” 、 “ 体能决定了职场天花板在哪 ” 被生产出来,如何规划体能也成了必修课之一。


类似的还有超完美存钱计划,拒绝无意义消费,坚持养成记账习惯等等财务向的规划内容。


各行各业的规划铺天盖地,全方位,无死角,给人一种一秒都不能浪费,一步弯路都尽量别走的感觉。


一言以蔽之,都想往死里培养自己。


为啥这么多人想精密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事有现实意义,许多优秀的人完全按照规划走,塑造出了一个优质的自我。


清华大学学霸作息表


也有精神爽感,负责苹果手表的技术副总裁凯文 · 林奇,就解释过苹果健身环消费心理—— “ 人们就是喜欢封闭、喜欢有结局、喜欢完成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 ” 


为啥有人为了把 Apple Watch 健身圆环合上,大半夜起来运动;有人为了游戏里的白金奖杯,各种重启重玩。其实就是这个心理,规划也是一种任务,完成了能获得成就感。


但同时,你还会发现,跟这些规划、效率提高相伴而生的,往往是这样一些关键词:


「 人生 “ 改命 ”APP 」、「 重启自律生活」、「 夺回生活掌控感」。


听着就好像懒惰的这个自己不是本我,是某个 “ 鬼魂 ” ,自己只是被夺舍了。


这些想要重塑人生的人,具体动机五花八门,但有一个统一答案:焦虑。


有人焦虑是对生活失望,在 30 出头的年纪,姻缘不顺,工作受挫陷入了 emo ,制定一个计划对于她来说,是走出低谷的起点。在诸多生活分崩离析的时刻,试图去重新感受生活,爱上生活。


有人焦虑出自对生活的渴望,希望通过考试的人,正在追求获得更好工作的人,想要现在拼命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让老年有保障的人。


更多人在高考前,人生都有参考答案, “ 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 ” ,但一进入社会就迷糊了?我该干嘛?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有想法。


这也是焦虑的来源,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没有进展,停滞原地,稀里糊涂,人生荒废,焦虑。


看完这些推文,有这样一个感受:自律是极致的欲望,焦虑是欲望严重偏离航线时的恐慌。


但现代社会,好像没有谁的欲望保持在既定航线上。


努力学习的人,学习压力大的焦虑,学习摆烂的人,懊恼没有好好学习焦虑。


英年早婚的人,懊恼没有探索人生的机会,焦虑, 30 岁还没有结婚的人,忧愁于合适的人越来越少,焦虑。


每一个人好像都能从生活中挖掘出一份罪恶感。


而这些焦虑背后的最大关键词就是——时间。


学习、搞钱、职场、婚姻,但凡没有按照时间预期完成某个目标,那就是失败了,难受了,完蛋了。


1965 年,心理学家 Bernice Neugarten 提出过一个概念,社会时钟,意思就是社会的隐含期待,会给个人施加压力,要求人要在特定时间框架内实现人生的重大里程碑,实现了意味着一个人精神和能力成熟,落后的人则被社会认为能力比较差。


其实就是那句土话: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学习上,别人 18 岁读大学,你 12 岁读,就是天才, 24 岁读就是笨蛋,在婚姻上也类似,顺应时钟会获得社会认可,偏差则会产生焦虑和羞耻感。虽然有个性的人一直存在,但更多人会选择跟上社会期待。


但,如今急速变化的社会,让 “ 时间不够了 ” 。


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让传统的时间表发生变化,比如初婚年龄逐渐变高,为人父母的年龄随时后推,职业生涯单份工作时间缩短,退休年龄变长。


再比如,古人说三十而立,现在是三十而富,好像三十岁还没富,这辈子没机会了。


胡适之在焦虑以后,第二天就去打牌。


现代人在焦虑后,怎么也能坚持个七天的勤奋计划。


同时,互联网将整个社会的生活链接一处,当你把自己生活的不顺跟社交媒体上精心策划的成功对比时,原本催人奋进的动力,就变成了落后的精神焦虑,仿佛全互联网都发财了,只有你兜里就两钢镚。


为了缓解焦虑,就只能立刻行动。


但其实生活就不存在什么时间节点。


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苦恼,许多人都希望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现状,希望三十而富,却忽略了生活本身应有的乐趣。


其实规划也可以单纯作为一种痕迹存在,帮多年以后得你记得。


哦,原来那一天我是这样过的。



撰文:渡渡鸟武士

编辑:莽山烙铁头 面线   


图片、资料来源

知乎:望望 yxp 、正能量女神啊巧巧

小红书:是小懒同学、肥汪卷、氧气小豆包、自律少女是亭子啊








修改于2024年09月04日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生规划 焦虑 社会时钟 生活乐趣
相关文章
有什么能月入10w+,还不用太努力的方法? - 最近认识了位好漂亮的女孩,但她却特别容貌焦虑、自卑。本来我以为是位漂亮而不自知的大美女。 一聊原来是,退役娱乐...
一位杭州律师哥们最近买了个大别墅,杭州观湖里,昨晚玩得好的兄弟们向他表示祝贺。我们顺便又聊起了“百万买房千万买邻”的话题。很多年轻人很天真,觉得我没那...
一些我解决焦虑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还没完成的事使人焦虑,那就尽快(最好立刻)着手去做。 2.无法立即完成的焦虑事项,树立小的、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和计划...
EP43《驱动力》:为什么随着年岁增长,我们越来越麻木了 - 纵横四海
@小七姐 给我讲了个故事:我们年轻的时候看成功人士,例如财务自由的老板,又或者学识渊博的长者,觉得人和人差距好大。不过我们忽略了年龄,成功是几十年累积的...
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 《重启人生》布鲁克斯写的 我觉得对理清自己发展思路有点子关键的~
你并不富有,你只是在担心"--格兰特-卡东说 "百万富翁基本上都是中产阶级"。
Ask HN: 人工智能让我不知所措。如何应对?
这人生在世啊,真是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今天朋友发来一个帖子,人到中年房贷700万买千万房产,跟老公工作都比较危险了,现在一个月还四五万房贷,嘎嘎焦虑。...
今天在看《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看完焦虑与抑制作用这一章,我意识到好像我对“无业”的焦虑其实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因为在之前的gap中,包括现在这段,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