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29日
“我有权利”从来不是好用的公关解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从公关回应角度,探讨了在处理事件时强调‘我有权利’的不当之处,通过多个案例分析了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在吉祥航空宝宝被关厕所事件中,尽管强调了‘授权’,但两份回应不仅拉高舆情量,也未降低负面比例,公众依然不满并指责多方

🏅王楠家送金牌一事,尽管王楠夫妇有权决定赠予谁,但‘有权’仍引发许多人对其的言语攻击,导致他们未出现在公共场合

🏨长荣旗下酒店以‘有权利决定布置’为由,在公关角度火上浇油,被公众感受到强硬、无视等,使情况恶化

🏊中国游泳队被反复检查兴奋剂,相关方强调‘有资格决定’检测,这种权利主张增加了对立,使舆情恶化

做公关,很多时候需要“切换”视角。有些刚刚入行或者干了很久依然屁都不会的同学,习惯用自己活了几十年的社会经验和生活习惯来处理公关问题,很多翻车事故都是这么来的。

最近有几个事儿算是凑了一波例子,简单从公关回应角度,讲下公关处理事件和个体面对问题的差异。

01

大部分人面对问题的时候,有个老硬气回复叫作“我有权利”。但凡我有权利,天皇老子来了我都不怕,告到天边我也能赢。

事实上呢?天皇老子不会来的,甚至10万天兵天将忙着跟300万黑吗喽作战;而全世界的舆情量里,直接间接都算上,与“告”相关的微乎其微,天边是在哪边?什么时候去啊?

简单来说,“我有权利”在公关处理舆情中的作用,跟私董会差不多吧,不求有多大用处,没把脑子搞坏把事情搞得更糟已经万幸。

02

我们看4个例子。

吉祥航空1岁多宝宝被陌生人关在厕所挨训的事儿。吉祥的公告有多翻车这里不展开说,主要意思就是人家爷爷奶奶同意的,航空公司也不好插手。

后来上游记者联系机场公安,拿到的回复同样在说不是被强行带走,爷爷奶奶同意了的。

这里其实都有在隐性强调“授权”的意思,削弱了训小孩者的非法性,也有中和社会环境不安全性的作用。

但是,两份回应实际上不仅拉高了舆情量,也没有让负面比例下降。

即便爷爷奶奶都同意了,即便最后把宝宝关在厕所的这两位在法律角度无罪,不用承担责任, 公众还是铺天盖地地指着鼻子骂,骂两个当事人、骂爷爷奶奶、骂航空公司,连带当时不在飞机上后来没有追究并说表示理解的孩子爸妈,也一并骂进去。

爷爷奶奶同意两个当事人把宝宝带进厕所训话,这个信息点里包含的“有没有权利”,对于控制舆情发展几乎没有作用。

反过来说,得亏两位当事人没有再出来嘴犟“人家家里人都同意的,我怎么不能训,关你们什么事”,否则更是要被送走。

03

再说王楠家送金牌的事儿。

2021年东京奥运会结束不久,国乒老将王楠便兑现诺言,送给国乒获奖队员每人一套海景别墅,一共9套,人人有份。舆情一片叫好。

今年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不说奖牌,拿金牌的就有6个人,而王楠这边特别定制的大金牌只有3枚,每枚金牌6斤。最后,马龙、王楚钦、孙颖莎拿了,同样拥有奥运冠军身份的陈梦、樊振东、王曼昱没拿。

给出3枚金牌的标准被形容为“具有特殊贡献”,稍微知道一点乒乓球的不难理解:王楚钦和孙颖莎的混双金牌因为上届丢了这次拿了回来而具有“拔刺”和“雪耻”的特殊意义,马龙作为中国唯一的6块奥运金牌获得者也是非常特殊。

实际上的舆情,对于“有人有、有人没有”的状况十分不友好。公众的基本脑回路都是不公平,有内幕,要为“不患寡而患不均”呐喊。

王楠一直没有说话。王楠丈夫郭斌发了要送金牌的视频,瞬间就被各种评论攻击,也就没再多说。

这是纯捐赠啊。王楠夫妇完全有权决定将金牌赠予谁,然而“有权”也完全不耽误许多人对王楠进行“言语攻击”,这也导致在本次奥运会中,王楠夫妇未曾出现在公共场合。

04

奥运期间,巴黎一家长荣旗下酒店也在中国红了:不挂中国国旗。

自媒体去做交涉,并拍了很清楚的视频。画面里的一位高管强调:我们酒店有权利决定,我们要如何布置我们的酒店。

长荣酒店的“我有权利”,在法律角度毫无问题,在公关角度就是火上浇油。

这种“权利”主张,其实是明确的双方站在对立面的表态。一方在说:我就这样,你能拿我怎么办?一方感受到了:“强硬”、“无视”、“拒绝”、“挑衅”。

而且,这个感受很可能是对的。

05

中国游泳队被反复检查兴奋剂也是奥运周期里的大热点。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被记者问到的时候,回答世界 反兴奋剂组织和国际泳联“有资格决定”到底做多少 例兴奋剂 检测。

听着是不是也挺强硬的?再仔细翻翻外面传播的比较多的,巴赫另一天关于兴奋剂问答的原文 表述是“is all about the respect for the supreme authority of WADA”。不痛不痒地说“尊重最高权威”,和稀泥人设不倒。

这跟上面长荣的事儿是一个逻辑。假如强调我查你是因为我有权利、有资格,等于是在增加“对立”,只会让舆情恶化,根本不存在“一句话就堵住他们的嘴”。

06

“我有权利”从来不是好用的公关解释。

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或法人实现其利益的力量,与义务相对应。它体现了法律对个体自由和利益的保障,是法律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关键词:法律、利益。

权利只在法律框架下。再说一遍罗翔老师的话: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个人如果只能做到遵守法律,一定是个王八蛋。

不违法,但挨骂的,比比皆是。首富儿子美国籍,主播问问别人你努力了吗,用“一坨”做量词……哪个违法,又哪个没挨骂?

而到了非得“谈权利”的地步,也肯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按照舆情大型双标现场的实际状况,维护自己的利益虽然一点儿错儿都没有,不过给很多人的感受就是打折打折再打折了。

07

你仔细想,会用“我有权利”来做回应,也是真的没有别的什么好说的状况。

既然真的没有别的什么好说,只能说明这事儿啊就是真的不好处理。这么不好处理,怎么还能轻易觉得一句“我有权利”是突破口呢?

08

“我有权利”是强硬性质的主张,把天聊死的那种。

感受一下语境:

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个?”

回答A:“哎呀,人家喜欢嘛~”

回答B:“颜值高,多好看啊。”

回答C:“我看了3个专业博主的测评,做了功能对比,我把链接发你。”

回答D:“我有权利。”

公关基本属性永远都是对话、沟通、说服。“我有权利”式的表达意味着拒绝、对抗、终止。

09

如果你只跟我聊权利,也等于说,放弃感情。

公关,处理的是与公众的关系。什么企业,是靠“权利”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喜不喜欢?不重要。

认不认同?不重要。

在不在意?不重要。

只问一句“有没有权利”?

对于公关岗位来说,根本没法操作。

10

“我有权利”,是公关处理问题之前,要先确认的基本点,是下限。

有个下限,嘚瑟什么。

专业公关需要用“权利”去做表述的情况不是绝对没有,而是真的很少。

各部门开会时候,经常有人跳出来说:我们有权利啊,早该回应了啊。

怎么说呢,公众也有diss你、一万个看不上你、再也不买你、到处举报你的权利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在公关”(ID:justPRit),作者:姚素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公关处理 我有权利 舆情影响 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