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价格衡量,地球上什么最贵?
铁:便宜但超有用
铁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是建筑、机械制造和汽车等多个领域的主要材料。目前,铁矿石的价格是每吨106.51美元,大约每克0.00012美元,可以说相当便宜。
铝:轻质、韧强的多面手
比铁贵20倍的是铝,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实时结果,每吨铝的价格是2515.50美元,大约每克0.0025美元。作为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铝因其轻质、耐腐蚀、导电导热性能良好,在建筑、汽车、航空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铀:能量大,但价格不大
铀用于核能和核武器,每克的价格大约是0.1888美元(85.7美元/磅)。虽然比铝贵75倍,比铁贵1573倍,但相对于核能产生的能量来说,铀的价格并不算高。1克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000升汽油。
iPhone 15:现代科技的代表
iPhone 15最便宜的版本每部售价为800美元,重171克,每克大约4.68美元。作为现代科技的标志之一,iPhone 15不仅代表了技术的最新进展,还反映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高端市场价格。
布加迪:世界上最贵的车,可以买6套陆家嘴的房
2013年,布加迪推出了一款名为“La Voiture Noire”的黑色定制跑车,价格达到了1740万欧元(约1870万美元)。这样的价格让它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汽车之一,它重量仅为1000千克,每克的价格约为18.7美元。这辆车拥有W16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500马力,峰值扭矩1600牛米,0到100公里加速仅需2.4秒。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房价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上海的中心地段,例如陆家嘴或外滩,每平方米的房价可以高达20万元人民币(约3万美元)。以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计算,总价可以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约300万美元),是1/6辆布加迪。
黄金:永恒的财富象征,比布加迪贵4倍
黄金每克的价格大约是74.91美元(2328美元/盎司)。作为人类文明中最古老和持久的价值储存手段,黄金在金融市场和珠宝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铑(lǎo):稀有金属之王
铑每克大约是148.72美元(约4625美元/盎司)。铑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元素,耐腐蚀且反射性强。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稀有、最有价值的贵金属。铑的主要用途是清洁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器,它最大的生产国是南非(占世界供应量的60%),其价格波动极大。在2021年3月,铑曾创出29800美元/盎司的天价。
爱马仕包:奢侈品追求的不是价格,而是价格高的感觉
爱马仕铂金包,特别是用喜马拉雅鳄鱼皮制作的版本,镶嵌着钻石和白金,售价高达38万美元。按重量计算,每克的价格大约是400美元。
钚(bù):超贵的核能元素
钚每克的价格约为4000美元。钚是铀-238裂变的副产品,是人造元素,可用于制造核武器和核燃料。由于其高放射性和稀缺性,钚的价格非常昂贵。
世界上最贵的书:知识的价值
《莱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达芬奇的科学笔记,1994年被达芬奇的狂热粉丝——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购得。按重量计算(假设这本书重2公斤),每克的价格大约是15400美元。
钻石:恒久远,永流传
衡量钻石的重量一般用克拉,5克拉=1克,按照StoneAlgo的实时结果,每克拉天然钻石的价格为4306美元,每克21530美元。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重达3106克拉(约621克),1905年在南非发现,并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百达翡丽怀表:时间很贵
百达翡丽的亨利·格雷夫斯超级复杂功能怀表,在2014年日内瓦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2130万美元,每克的价格约为39739美元。这款表重约536克,集中了24项复杂功能,是制表工艺的巅峰之作。
达芬奇的画:以价格衡量艺术只能越来越高
达芬奇的《救世主》是世界上最贵的画作之一,2017年以4.5亿美元的价格拍出。假设这幅画重450克,每克的价格可能超过100万美元。
锎(kāi):最贵的人造元素
锎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每克的价格大约是2500万美元。它是由加州大学合成出来的,具有强放射性,也有作为中子源的潜力,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癌症治疗。
阿波罗13号:最贵的一次失败
1970年,“阿波罗13号”任务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事故。航天器在距地球表面210,000英尺时,第二个氧气罐爆炸,导致第一个氧气罐迅速失压。尽管船员幸存,整个事件的成本仍达到了2830亿美元。
02 红海危机、楼市变动的背后
华尔街著名大空头杰西·利弗莫尔对股票市场运行有过一句很经典的描述:价格总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在当今的商业活动中,价格无处不在,利弗莫尔的这条总结其实放到任何一个市场上都适用。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格作为信息载体,传递着市场中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需情况[1]。
它是一个重要信号,浓缩了一切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预期,并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一股均衡的力量。供给收缩,需求旺盛,商品价格会毫不犹豫地飙涨;反之,供给扩张,需求减少,商品只能不断降价以达到均衡的态势。诸如此类的经济活动,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上演。
例如,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随着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对抗以色列,往来红海水域的以色列船只频繁遇袭,后来影响进一步扩大至普通船只。出于安全考虑,以马士基为代表的欧洲四大集装箱航运巨头宣布暂停红海航线服务。这些影响全球商品供给的集装箱只能选择绕道好望角,运力供需失衡下集运费用应声大涨,如今集运欧线期货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红海和期货市场可能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那往近了说,房价变化一定是近两年国人冷暖感受最强的。从2021年上半年的狂热,到如今市场的沉寂,对于“价格总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这两年每一位卖房者的体会应该是最深的。
在这些场景中,价格看似是供需信号的传递者,其实它又反身影响着供需力量的博弈。关于这一点,在不同的市场结构里,价格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03 蛛网理论与完全竞争市场
谈蛛网理论之前,我们先聊一个熟悉的品种:猪。
在陆家嘴,你至少可以找到5000个对养猪产业分析得头头是道的金融民工,比上海养猪的农户还多。他们整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叫做“猪周期”。[2]
在2018年以前,中国经历了差不多4轮完整的猪周期,每一轮周期的长度差不多在1400~1500天。每次“猪周期”,故事和情节都非常类似: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养殖户倒过头来大量补栏——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剧增——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在每次周期底部,养殖户都会陷入亏损,开始淘汰母猪。有人会疑惑:既然猪周期明确存在,为什么养殖户不逆势而为,在底部扩充产能,等到周期顶部时赚大钱呢?这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养猪业跟中国的证券市场一样,散养户太多,占比接近50%。
如此庞大的养殖散户基数,使得猪肉市场接近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也就是说,供给方数量庞大,大到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主导市场的价格,所有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同时,下游需求方(猪肉消费者)的消费总量基本变动不大。这个市场结构是蛛网模型得以发挥作用的大前提。
如此一来,当价格上涨时,养殖户觉得有利可图,大量涌入后供给增加(上图P1价格下,Q1→Q2的运动路径),需求端弹性小,供给激增下商品价格开始下降(Q2供给下,P1→P2的运动路径),降至无利可图后又被迫出清(P2价格下,Q2→Q3的运动路径),如此一轮一轮周而复始。
如果你把“猪”这一主体换成任何其他的农畜产品,会发现非常通用。尤其水果等经济作物,除了少数自然环境造成的天然进入壁垒会让供给扩张没那么快,蛛网效应一直都在默默发挥作用。
例如我们身边也能感知到,榴莲、车厘子等不少过去高价的水果都有所降价,背后就是高价水果吸引果农入场扩产的结果。这似乎也印证了一句话: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所有的超额都会被抹平。
04 价格战与寡头垄断
比起完全竞争市场里供给方只能“唯唯诺诺”接受价格,寡头垄断市场中,供给方的市场地位就完全是另一副面貌了。后者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也让他们经常与“价格战”关联在一起。
下面,我们用资本市场的一个案例来详细聊一下寡头市场里价格战这回事,两家企业从剑拔弩张甚至差点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共同享受“戴维斯双击”,全程非常精彩。
两位主角都是来自浙江上虞的企业,一家是浙江龙盛,一家是闰土股份,主营业务都是做染料的。染料行业是非常小众的⼀个领域,了解的朋友应该不多。但它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近,举个例子,衣服之所以能有红橙黄绿各种颜⾊,就是用染料染出来的。
根据性质和⽤途分类,最常⻅的染料有两种:⼀个是分散染料,主要⽤在涤纶材料上;另⼀个是活性染料,⽤来染棉纤维、⽺⽑等织物。每年全世界需要的染料,有60%是在我们国家⽣产的;⽽我国的染料⾏业,基本上是由⻰盛和闰⼟这两家寡头主导。
在这段博弈最精彩的2012年,龙盛在国内染料市场上的占有率第一,大概是35%,闰土30%位居第二,这两家合计就占了接近七成,可以说主导权都在它们⼿⾥。
两家公司本⾝都实⼒雄厚,谁也不服谁, 2012年⼀整年⼀直在打价格战,憋着⼀⼝⽓和对⽅竞争,不停地压低染料价格。2011年时分散染料的价格⼤概是2.5万元/吨,2012年因为两家巨头的价格战,最低打到了1.6万元/吨,价格创了过去五年的新低。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龙盛和闰土打价格战,只能影响供给,而价格的最终形成是靠供需博弈的结果,加上直觉上认为服装需求量很大,这里面需求的影响在哪里呢?
主要是染料行业非常特殊,价格形成基本就是供给单方面主导的。它的下游需求,确实90%都集中在纺织服装领域,但染料在一件衣服里的成本占比太低了,客户对价格波动并不敏感。
举个例子,哪怕仅按照5万元/吨的价格估算,染1公⽄的布,需要花费的成本也就是2块钱,⽽1公⽄的布做成⾐服,售价少说⼏⼗元,多的话可以卖到⼏千甚⾄上万,这样看来,染⾊的成本在整个服装制作中的占⽐是微乎其微的,⽆论染料价格腰斩还是翻倍,该怎么染还是怎么染,需求是⽐较恒定的。
外加染料这种东西基本不存在替代品,只要⼤家还喜欢穿带颜⾊的⾐服,就总要⽤到染料,⽽且因为服装⼚对染料价格不敏感,这使得它的需求⾮常稳定,所以价格变动的主要矛盾,就完全落在了供给端上。
那2012年的供给是什么状况呢?⻰盛和闰⼟打了⼀整年价格战,不停地压价出货,把染料价格从两万五打到了⼀万六,⽽除了价格战以外,两家公司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全⽅位对抗,连法律武器都⽤上了。
11月29日那天,浙江龙盛⼀纸诉状把闰⼟告上法庭,指控闰土股份侵犯了他们的专利,要求赔偿一个亿。这⼀下⼦打破了之前的平静,在⾏业内引起轩然⼤波,两家公司的竞争也基本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本来以为这两家公司真要法庭上⻅了,可两个⽉以后,事情发⽣了戏剧性的转变。闰⼟和⻰盛⻬⻬发布公告,宣布化敌为友,签署《和解协议》,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浙江⻰盛向法院提出了撤诉申请, 两家握⼿⾔和、皆⼤欢喜,相逢⼀笑泯恩仇,⼤家还是好朋友。
最后据说是上虞当地的政府看不下去了,出⾯当和事佬调解,安排两家握⼿⾔和,停⽌对抗转向合作。这样价格战不打了,两家巨头形成结盟,他们的市场份额本来就⼤,结盟后更是有了主导定价权。竞争寡头转身变成合作垄断,产品染料价格和公司股价上涨都非常迅猛。
⻰盛和闰⼟的和解协议是2013年1⽉份签的,那时候分散染料价格应该还是⼀万多⼀吨,过了半年左右,就基本翻倍,涨到了3万元/吨,此后更是⼀路上涨,等到2015年⾼点,已经超过了五万,算下来与低点相比翻了三倍多。
而比染料涨得更猛的,是浙江⻰盛和闰⼟股份的股价,他们握手言和的时间点,就是股价的历史性低点,从2012年底到2015年这段时间都成为⼗倍股,走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行情。
05 需求主导下的价格变化
上述提到的案例,都是需求变化不大,价格主要受供给影响的典型。那有什么是需求主导价格变动的吗?
2018年之后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需求激增以及预期变化带来整个锂电产业的爆发,属于一类代表。
2019年,海外机构曾给全球锂行业的市场规模做过测算。根据他们的测算,2020年全球锂行业的市场规模是在33.5万吨左右,后续随着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到2028年时,全球锂行业的需求将达到201.3万吨,年复合增速达到了35%。
能支撑如此高的增速,动力电池可谓功不可没。2020年时,动力电池的需求占到整体锂行业需求的34%,而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就变成了69%。
既然行业景气度如此之高,资本开支自然就不会少。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就相继公布了30余个投资计划,规划的电池产能超过780GWh。电池厂商的大幅扩充,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上游原材料。
锂电池主要有四种原材料,分别是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这四种材料各有各的特点,但站在2020年的时点,从进入壁垒、行业格局看,供给端最强势的是隔膜,这里我们也就把重点放在隔膜上。
隔膜这个行业本质上属于精细化工,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根据兴业证券的测算,在四大细分材料中,隔膜是单位亿瓦时资本开支第二高的,仅次于正极材料。并且隔膜环节的折旧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7%,高于其他细分赛道。
第一个资本开支较高,意味着准入门槛也较高,毕竟你要花的钱更多了。而第二个折旧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意味着产能利用率的高低将显著影响公司得盈利水平,换句话来说,那就是经营门槛也较高。
我们再来看下技术上的壁垒,生产隔膜的设备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普遍被日本和德国的企业所垄断,当时海外公司不愿意扩产,导致行业的产能无法快速释放。供给端受到了压制,并且由于扩产周期也较长(2年),容易造成供需错配,全行业的供给也就相对有限。
有限供给,需求又处在高速增长,从2019年底到2021年底,给当时电池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带来股价两年十倍的高速增长。
但市场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高额利润开始刺激隔膜产能供给抬升,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不仅传统隔膜巨头走上了扩产道路,其他化工企业也开始眼红进场。供需结构开始反转后,需求及预期变化,价格进一步自我实现,2022年之后的隔膜价格和恩捷股价,又变成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可见,产业链上下游、消费者、政策,任何一环的变动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只要身处市场中,没有人可以忽视价格发送的信号,所以,不要绝对与偏执、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任何变化,这或许是价格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案例的启迪」:定价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每个人在生活中不乏讨价还价的经验,特别是互联网购物不流行的年代,和商家为点小钱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是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有人说,再精明的消费者,也斗不过商家,不仅是因为信息差,更重要的是,商家在做定价策略时,已经把市场供需、消费者心理、品牌溢价等考虑在内。我们介绍经典的定价案例和定价策略,透视价格背后的人性,通过有代表性的关于薪酬、创新药、数据的定价案例,来了解价格背后的世界运行规则。
一、经典定价案例
吉列(Gillette)创造了一种定价模型,姑且叫它“剃须刀和刀片”模型,卖给你一把便宜的剃须刀,让你爱不释手,从此坐收昂贵的刀片费。这种“免费增值”模式被互联网公司用得炉火纯青,它们总是让人产生天上会掉馅饼的幻觉,被免费的基础服务吸引过去,然后给我们提供高级的付费服务,想想每个月都在掏你我腰包的各种VIP会员费。很多时候,消费者并没有得到什么高级的服务,只是少看了几分钟的广告。
独家热播剧《庆余年》第二部时隔五年终于开播,腾讯视频想出种种招数满足观众一睹为快的心理,可以购买按月、年付费的VIP会员费,还有付费超前点播服务,事实上,现在都是原生广告了,不看都不行,植入在剧情中的广告让腾讯视频等投资方已经稳赚了一笔。 只要剧好,广告就当短视频刷了,如果品牌广告的创意再出彩些,就算付费看广告也会有人欣然接受。
开市客(Costco)是会员费模式的大赢家,标价299元/年的会员费成为Costco的重要收入来源,虽然在总营收中占比不高,但那部分是纯纯的净收益。有了这部分收入做保障,Costco为会员提供质优价平的商品,才能妥妥地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苹果公司是价格分层策略的行家里手,很多3C品牌都学会了。在苹果的产品线中,会根据存储容量和型号提供若干个版本,在高端定位和更多用户之间,两手抓,两手硬。苹果高端定价的依据是价值定价法。苹果粉丝不仅可以为极简的设计买单,还可以为品牌溢价买单,甚至为不作恶的价值观买单,这些都超出了手机本身。
Saas公司也是分层定价策略的爱好者,尽管大家都知道版本越少,成本会越优,但大家也默默扛下了一个现实,拉到一个新客户太难了,你能拒绝客户稍微一点点个性化的需求吗?在标准化和定制化之间,Saas公司往返奔波,不得不设计出多层次的软件订阅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客户。
二、价格中的人
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会认为稀缺性是高定价的根本原因。而奢侈品其实反其道而行之,用高定价来制造稀缺性。另外一个定价反骨,是心理学玩家。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卡尔·门格尔 (Carl Menger)早就说过,商品的价值并非由生产成本决定,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估。让消费者满意,才是好的价格。
所以,在买卖双方的价格谈判过程中,最后成交的并非只有金额,而是双方对彼此关系的认知和进一步安排,即关系资产。听起来有点玄乎,举个例子。你挂牌300万想卖掉一套上海的老破小,买家一口给你还到了260万,你的底线是250万,你是该一口答应,还是再要一点?聪明人都知道,选二。不管要多少,你会让对方舒坦些,你要得越艰难,对方会对本次交易结果越满意。房子交易往往是一次性买卖,照顾另一方的情感对你更有利,更何况其他有来有往的买卖了。
定价不仅关乎当下。雇主给出的薪水定价,也不仅关乎员工的幸福。1933年爱因斯坦接受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offer,提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为自己的助手迈耶尔安排一个正式职位,条件二是自己的年薪可以是3000美元或根据当地物价再低一些。校董弗莱克斯纳几经恳求,说服爱因斯坦接受了1.6万美元的年薪。如果普林斯顿大学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心理薪酬,结果会如何?答案留给各位思考,你也可以报考复旦管院MBA来卫田老师的谈判沟通案例课上寻找答案,或给我们留言。
雇主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薪酬来吸引、管理和筛选员工。雇主的代理人又是怎么给自己的劳动定价的呢?波音公司的现任CEO大卫·卡尔霍恩最近接受了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他被指控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州参议员追问卡尔霍恩:“你的年薪为什么是3280万美元?”言下之意,一家被自己员工举报偷工减料,取消安全程序,削减工作岗位的公司CEO,怎么配享天价高薪?!这份年薪比2023年增长了45%。全球500强企业CEO的薪酬往往与股票期权、奖金、长期激励计划挂钩,波音公司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200名左右,CEO的年薪可挤进前20名。
这些有钱的主儿给大Boss和员工开多少薪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价格来标识关系资产。波音公司用高薪标识了CEO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想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就算飞机事故,仍希望CEO主动卸任,而不是被动辞退。普林斯顿大学通过远超爱因斯坦预期的薪酬,标识了一所百年名校对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巨星的认可,这是普林斯顿对爱因斯坦身价的估值。
薪酬激励制度希望结合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锦标赛制度(rank-order tournament)是最典型也最有名的相对业绩方法。Edward P. Lazear和Sherwin Rosen在1981年撰文提出这个理论,认为:在员工风险中立的情况下,按照职位付薪可以产生与按照绩效付薪相同的激励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监督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按照竞赛理论,奖金之间的级差较大,参赛者的表现会更好。因此,将该理论运用到薪酬领域,如果员工与总经理的薪酬差距越大,就会对除了总经理之外的所有员工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该理论还认为,员工不但不会抱怨总经理薪酬太高,相反会因为薪酬级差而加倍努力,朝着总经理的职级攀登。
显然,时代在变,参议员对波音CEO高薪的质疑,也是对锦标赛制度理论的拷问。
三、公司的价格
经济学告诉我们,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风险、未来预期现金流及其增长。这意味着要实现股东价值,一家公司不但要有短期利润,而且要注重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以及利润的可持续性。
如何对公司进行估值呢?在EVA评价体系中,有利润不等于创造了价值,只有弥补了投资成本以后剩余的利润,才提高了价值,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将非市场化的资源投入与市场化的资源投入进行分离,并将最终的经济业绩评价建立在市场化行为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而言,更具可控性和公平性,对未来行为也更具激励效果。
那么,EVA是什么?谁适合导入EVA评价来进行公司估值呢?
EVA全称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始于学者们对企业价值衡量的探索。1940年代,企业的价值被定义为投入资本在未来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现金流的折现;1950年,伊莱克特里克提出剩余利润概念,用于绩效评估;1958—1961年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里阿尼发表系列关于公司价值模型的文章,为EVA从剩余收益的概念发展成为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奠定基础;1965年,沃顿商学院大卫·所罗门将剩余收益引入业绩衡量,推动EVA发展。
EVA从经济利润发展而来,又超越了经济利润,他包含了对经济利润各项构成要素的调整,可以反映行业特点、企业发展战略、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对会计准则下的利润和资本计量进行了纠正。
简单而言,当EVA>0,即可认为被评价对象创造了超过机会成本的经济利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反之,EVA<0,即便被评价对象利润大于0,也认为没有创造股东价值,甚至有损股东价值。
在EVA的评价体系下,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不仅要考虑创造利润,更要在投资决策中考虑资金使用效率,在融资活动中考虑降低融资成本。
回到前面两个问题的后一个,谁适合用EVA评价?不仅充分市场化的企业适合,国有企业同样适合。复旦管理案例《EVA评价指标在国有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中的应用》正是国有企业某铁路地产公司借鉴国资委对央企的绩效管理模式引入EVA评价系统的实例。案例以“Z市名墅”项目为例,详细描述了EVA评价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
这个案例不仅告诉我们国有企业可以如何引入EVA,而且提醒我们EVA不仅是一个评价指标,而是一整套以提高股东价值为目标的管控系统,包括预算、决策、绩效考核等,关乎整个公司的资金流动,只有各决策系统互相配合才能实现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
四、创新药的价格
有些买卖的定价特别艰难,譬如创新药。全球创新药的定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市场机制、政策调控、成本考量以及药物经济学等多个方面。放眼全球市场,创新药的定价各不相同。美国市场实行自由定价模式,药企可以根据自身成本、研发投入、市场需求等因素自主定价。日本采用类比参考定价,通过比较类似药品的价格来确定新药的价格。英国则通过利润调控定价,通过设定销售增长上限和调整企业返利比率来干预药价。
以美国为例,其创新药定价模式以市场定价为基础,但政府和保险公司等支付方通过谈判来影响最终价格。这种模式虽然为药企提供了较高的定价权,但也可能导致药价过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中国近年来通过医保谈判等机制探索创新药的定价新模式。截至6月14日,符合2024年医保谈判条件的创新药接近200个,包括罕见病用药、肿瘤药物、糖尿病用药,涉及多家企业。业内普遍认为,医保谈判势必会进入“砍价”模式,医保作为“超级买家”,要的就是厂家薄利多销的结果。在药品可及性和企业合理回报之间,跳平衡操。
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手段,它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全球已有多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但百万元级别的价格让很多病人家庭无法企及。诺华制药研发的凯美瑞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在不同国家的价格一般在47.5万美元左右。凯特制药研发的Yescarta是FDA批准的第二个CAR-T疗法,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定价在37.3万美元左右。国内,复星凯特的奕凯达率先上市,定价120万元,随后上市的药明巨诺的倍诺达该如何定价呢?
倍诺达的高定价源于CAR-T疗法的特殊性,它是一个完全定制化且高风险的医疗过程。CAR-T疗法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要为每个患者单独定制T细胞、有极为复杂的细胞制造过程、在细胞培养和回输过程中存在高度的风险,因此研发成本非常昂贵。这种神奇的创新药,如果按成本定价,就是天价药,没有多少病人家庭用得起,因此药品的可及性较差。
复旦管理案例《药明巨诺的细胞疗法》不仅告诉我们倍诺达最终采取的上市价格,更告诉我们这个定价背后的成本因素。毫无疑问的是,在倍诺达的竞争压力下,复星凯特必然会采取措施,以保证其先发优势。复星凯特推出了“按疗效付费”策略,即如果患者使用CAR-T疗法后未达到完全缓解,可以获得最高60万元的退款,这一招够狠。
五、数据的价格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据的价值,数据产品交易正在中国逐步落地,企业将数据变现的能力也在提高。2021年,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超过463亿元。近五年来,金融业数据要素采购项目数量符合年均增长率达到40%。
一旦想把数据变为资产,企业才会明白过程如同翻山越岭。数据权属问题,数据隐私安全,数据价值不透明……因此,对数据定价,这事儿比较困难。
数库科技创始人沈鑫开始了面向金融业的数据产品探索。窦一凡老师的《数库科技:释放数据的要素价值》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将可公开访问的数据转化为数据产品,数据产品竞争有何特点,企业如何玩转数据交易所。
数据交易受制于三种类型的交易成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交易不确定性。这个案例主要探讨了道德风险问题,即锁定与套牢问题。当从一种技术品牌转换到另一种技术品牌的成本很高时,用户就会面临锁定,锁定的种类不同,相关的转换成本亦不同。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库,DOI:doi.org/10.12156/FUDAN.CASE202301401
数库科技作为金融行业数据产品的新进入者,如何解除“前浪”的锁定与套牢呢?
一是“抢占桌面”。在数库科技初入市场时,包括万德在内的许多竞争企业通过“抢占桌面”低价捕获用户。利用数据产品高转移成本的特征,企业以低价抢占主要用户的桌面,特别是当竞争企业间提供服务相近时。
二是“万得涨价” 。万得(Wind)终端软件在每年续费时都会要求加价10%-15%,针对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加价幅度不一。2020年,万得(Wind)终端软件大幅提价,部门一年将多花数百万元。在万得涨价之后,大智慧、同花顺与东方财富等金融终端软件服务商的股价涨幅均一度超过6%。这意味着,前期以低价捕获的用户终将面临不断上涨的价格,因为高转移成本被迫接受。
在复旦管理案例中,数库科技针对业务场景开展数据深度挖掘,提高数据资产的专用性,以适应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成本问题,提高模块复用性,从客户角度出发,以工程化思路围绕核心场景打造样板间。譬如其TWC产品,在与不同的企业合作时提供不同的天气数据。
数库科技还通过梳理产业链数据,重新打造数据库系统与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以及打造自动化数据工厂DAS系统等方法,通过数据工程路径来提高数据的生命周期成熟度,以释放其数据价值。
参考资料
[1] 塔勒布对「黑天鹅」狂热的背后:不确定性到底深藏了哪些秘密?,复旦商业知识.
[2] 中国养猪往事,饭统戴老板,2019.
[3] 动力电池中游最强赛道:隔膜,兴业证券研究所,2021.
[4] 世界上什么最贵?老高与小茉电台.
追本溯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我们需要厘清基本概念。涉及本文的内容,我们在《管理学大辞典》上找到了如下相关概念,供各位参考: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
在管理经济学中指市场经济中通过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资源配置进行调节的功能体系。在这种调节中,市场价格是市场信息的最有效和最廉价的传递者,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根据各自的利润状况和效用对价格作出反应,就可以使市场资源配置“自动”地趋向均衡。其调节过程大致为:对同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方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厂商将减少产量甚至退出该市场;供不应求时,则相反。对不同商品,供求状况变化时,相对价格与相对利润变化,导致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这种利用价格信号进行资源配置调节的方式常常也被称为“价格机制”。
价格领导(price leadership)
寡头垄断市场中厂商之间对价格默契共谋的一种形式。在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企业率先制定价格,其他企业随后以该“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再决定各自的产品价格。如果产品是同质的,则价格通常是一致的;如果产品是有差别的,则价格通常也会有差别。其模式按领导企业的性质可分为:晴雨表价格领导、支配型价格领导和低成本价格领导。在某些行业中,有时也会出现领导者经常变动的情况。
差别定价(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企业把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价格销售的定价方式。通常是,对价格弹性不足的消费者索取高价,对价格弹性充足的消费者索取较低的价格。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不同子市场之间是可分割的,即不会造成套利条件;不同子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
两部收费(two part tariff)
企业除了向消费者索取“注册费”(固定费用)之外,还按一定价格(可变费用)向消费者销售其产品的非线性定价方式。消费者只有在支付了注册费之后,才能获得使用企业提供的服务或购买其产品的资格。
捆绑销售(bundling)
将两种产品捆绑起来销售的销售和定价方式。纯粹的捆绑销售是只有一种价格,消费者必须同时购买两种产品。混合搭售则是一种菜单式销售,企业既提供捆绑销售的选择,也提供单独购买其中某种商品的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商业知识”(ID:BKfudan),作者:宋朝阳 张春依,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