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8月28日
聊一聊UTG产业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主要阐述UTG材料产业链,包括玻璃基板和玻璃盖板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凯盛科技在UTG领域的发展及成果。

🎈玻璃基板曾被美日企业垄断,我国通过合作摸索,目前已基本处于领先水平,而UTG等材料属于玻璃盖板。

💎玻璃盖板用于保护电子产品显示屏,UTG在耐刮性、硬度和屏幕显示效果等方面优于CPI,虽初始成本高,但成本有望降低并将逐渐取代CPI的市场份额。

🌟凯盛科技在超薄玻璃领域取得突破,其生产的UTG具有多种优势。公司历史悠久,技术实力强,在UTG的研发和生产上成果显著,满足了华为等客户的需求。

来源:雪球App,作者: Simons666,(https://xueqiu.com/9220532445/302720991)

一、引言

(废话os:刚开始刷到有人抄我文章,还是比较无语的,抄都抄不明白,就是直接复制粘贴。但转头一想(其实是和轮回总交流过),像轮回总那样的人物,言论都有人拿过来直接印刷直接售卖,有人抄证明我写的东西还是有价值的

这篇文章主要是接上次聊一聊折叠屏及预期一文来展开说说UTG产业链网页链接,默认已经明白什么是折叠屏、折叠屏的意义、折叠屏的三大技术关注点等,本文主要阐述面板材料中的UTG(超薄柔性玻璃)材料产业链,其他如铰链或者软件适配,看心情再发!如有吹票,纯属巧合!

KS科技:建材老大你坐下,其他的人听着:比我规模大的没我能制造原片、比我能制造原片的没我薄、比我薄的国内目前还没出现、我就是这里最靓的仔!

二、堵在中国显示产业的两堵墙

在聊UTG产业链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时代意义,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为什么我这种中长线玩家会推荐自研、花费篇幅来阐述UTG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触控,是从按键时代到智能时代的一个重要突破,手指在玻璃上轻轻滑动,掌阅天下,这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触摸到的这层玻璃,我们叫做电子玻璃。在电子玻璃细分领域中,有两片玻璃非常重要:一片是托在屏幕下的玻璃基板,另一片是盖在屏幕上的玻璃盖板。就是这两片薄薄的玻璃,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挡在我国显示产业中两堵透明的墙。

2.1玻璃基板

电子玻璃制造因其技术要求严格而被视为行业内的一项挑战,高端技术专利长期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AGC)、日本电气硝子、日本板硝子(NSG)等少数国外公司所掌握,这些公司因而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在液晶面板产业中,显示玻璃基板是至关重要的上游原材料,其成本占比超过15%,而面板成品的分辨率、透光度、厚度、重量、可视角度等关键指标都与玻璃基板的质量紧密相关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曾指出,“美日企业经过20多年技术研发和积累,垄断了全球玻璃基板市场,获取高额的利润。没有自己的玻璃基板企业,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很容易被别人‘卡脖子’。

“大尺寸玻璃基板生产难度的确很大。”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虽然G8.5相比G6面积增加一倍,但是对单张玻璃的微缺陷数量要求却保持不变,缺陷密度要求大幅下降,工艺实现难度更大。此外,大尺寸玻璃基板的板厚均匀性和平整度要求维持不变,控制的精细程度要求更加苛刻。因此,之前G8.5代+液晶玻璃基板是我国显示面板制造关键材料配套率最低的一环。

为了推进我国高世代玻璃基板发展,中国企业与多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美日企业建立了高世代玻璃基板的合作关系,但实际上,这些合资与合作主要集中在玻璃基板冷端的后段工序,玻璃基板中最核心的前段热端工序还得靠我们自己摸索。

关于玻璃基板这块,我们目前已经基本处于领先水平,而我们说的UTG等材料,则是属于玻璃盖板。

2.2玻璃盖板

玻璃盖板是用于保护电子产品显示屏,尤其是触摸屏设备最外层的一层材料。它通常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具备高透明度、耐磨损、易清洁等特点,同时还能提供一定的装饰作用。玻璃盖板的主要特性包括高硬度、抗划伤性能,以及通过丝印工艺实现的个性化图案和标志,满足产品美化和个性化需求。此外,为了提升视觉效果,盖板玻璃还会镀上各种功能膜,如防指纹膜(AF)、防反射膜(AR)等 。重温一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折叠屏材料主要有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超薄柔性玻璃(UTG)两种。这里要区分一点,就是我们讨论的材料不是完全独立的元器件

上文也说过,相比较上下折和左右翻折,三折叠对器件的薄度、屏幕、铰链、散热、信号以及啸叫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INNO Research表示,三折折叠机在屏幕、铰链等较高难度零部件环节的技术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但随着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正在逐步被克服。

而作为其中三大技术关注点之一的面板材料可弯曲性直接决定着折叠屏的耐用性、灵活性以及寿命,在大众认知里,折叠屏的难以接收点主要聚焦在屏幕修复成本高、折叠屏的重量大、使用寿命不长

CPI(透明聚酰亚胺):CPI因其成熟的量产技术和稳定性能,早期被广泛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的盖板材料。然而,CPI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它在成本敏感的市场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CPI的硬度、透光率和耐刮性相较于UTG存在不足 。主要原因为全面实现柔性显示,显示器盖板部分应当具备可反复弯折、透明、超薄、足够硬度的特点,相比于玻璃材料的坚硬易碎,PI是目前主要选择。但与基板不同的是,作为盖板的 PI必须为无色透明的,而PI本身是淡黄色的,因此无色透明 PI 就成为发展的关键,全球供应商正在努力开发无色透明、性质稳定的 PI来满足需求。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实现的难度较大,主要由于 PI 薄膜的透明度与其耐高温性能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即当要保证薄膜的透明度时其耐高温性能就会受到影响。也有些厂商尝试混合多种多种有机材料,如混合 PI,PMMA,PET 和 PU 来制作柔性盖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也很难量产化。

UTG(超薄柔性玻璃):UTG在耐刮性、硬度和屏幕显示效果等方面优于CPI,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UTG柔性玻璃的优势在于可减薄到具有可弯折的特性,同时具有普通玻璃的性质,透光好、硬度高,可以有效隔绝外界气体,减薄后弹性模量和硬度不变,折痕也较为轻微。尽管UTG的初始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发展,预计UTG的成本将会降低。UBI Research 预测,UTG市场将从2023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7.4亿美元,逐渐取代CPI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中的份额,预计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

三、UTG材料

超薄玻璃(UTG)通常指的是厚度在0.1至1.1毫米之间的玻璃,这种材料因其轻薄、耐刮擦、高硬度、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良好的平整度和触感,在智能手机屏幕盖板材料中占有一席之地。UTG的这些特性不仅提升了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还增强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

然而,超薄玻璃的生产技术复杂,工艺难度大,曾一度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少数公司所垄断。举一个例子能看出来我们之前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日本电气硝子在2005年就开发出了0.1毫米厚的超薄玻璃板,美国康宁在2012年发布了0.1毫米厚的超薄柔软性玻璃Willow Glass,并逐渐将其应用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屏幕上 。中国在超薄玻璃领域起步较晚,2013年以前还没有生产1.1毫米以下厚度超薄玻璃的能力,所有超薄玻璃都需要进口,这导致了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2018年,凯盛科技突破了百余项技术瓶颈后,终于将玻璃厚度一降再降,最终成功生产出仅0.12毫米、相当于A4纸厚度的超薄玻璃,柔韧性很好,被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

这一点到底是有什么意义呢?

UTG的材料生产主要有两大环节:玻璃原片制造玻璃厚度减薄。当前,UTG玻璃的制作方法可分为一次成型与二次加工成型,取决于是否有能力自制较薄的原材玻璃。

一次加工成型著名的有SCHOTT的非接触式窄缝连续下拉法,也是目前能稳定做到30um甚至以下厚度量产的厂商,在生产中玻璃表面与狭缝接触,需增加导流器改良平整度较差的问题。紧跟其后康宁的溢流下拉法,在整个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外界,所以玻璃板表面平整洁净,不需要再研磨抛光。目前掌握在德国肖特和美国康宁手中。

相对地,无法规模化直接生产超薄玻璃原材的玻璃厂商,则是利用二次玻璃化学加工减薄制程来达到超薄的需求规格,国内厂商比如长信科技等基本不具备原片规模化制造,也就是说没有原片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必须从外部购买。

两者的区别是:一次成型法必须使用肖特和康宁生产的100微米以下的超薄玻璃原片,这种原片由于技术封锁,国内企业无法购买。而二次成型法则使用200微米左右的原片,通过减薄技术将其减至30微米,这种原片不受技术封锁的限制,可以在市场自由购买。减薄这块就不说了,国内挺多的了。

凯盛科技:建材老大你坐下,其他的人听着:比我规模大的没我能制造原片、比我能制造原片的没我薄、比我薄的国内目前还没出现、我就是这里最靓的仔!

四、聊一聊凯盛科技

第三章说了,一次成型法必须外采,国内无法购买,因此国内更多是外采原片,通过减薄技术减至30微米左右(当然,现在是20多微米)。为什么会着重说凯盛科技是明牌,下面会慢慢道来!

凯盛科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国家级综合性甲级科研单位

在玻璃工业就技术史上,蚌埠院第一个将中国玻璃技术打入国际市场,设计出了第一条具有国际水平的浮法线,也是第一个将玻璃厂烟气脱硫技术在中国成功推广应用的单位。

2000年,蚌埠院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同一年,安徽华光玻璃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蚌埠市珠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两年后在上交所上市。

2015年,方兴科技通过收购深圳国显,正式进入显示模组行业,并于次年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凯盛科技将业务分列为两大板块:新型显示技术和新材料产品,前者在后续数年的发展中逐渐延伸出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保护盖板、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的较为完成的显示产业链。

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先后发布,CPI(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盖板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手机屏幕盖板,CPI量产技术成熟,性能比较稳定,价格相对具备优势,因此在初代折叠屏机型上,各家都选择这一材料作为屏幕盖板。

然而,CPI盖板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如硬度差、透光率不足、易刮伤,且反复折叠易出现折痕,因此CPI盖板被视为一种妥协的“过渡方案”。

此时的凯盛科技率先意识到了折叠屏产业中UTG盖板的潜力,于2019年整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光电材料等企业的技术优势,组建了柔性玻璃联合实验室。

2019年6月份,我国首个G8.5代液晶玻璃基板在凯盛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生产线点火,这意味着我国首次实现G8.5代液晶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2020年,彩虹股份首条溢流法G8.5玻璃基板生产线在彩虹合肥基地成功量产;2022年,其G8.5+大吨位液晶玻璃基板达产速度达到国际同行最好水平;今年2月,彩虹股份G8.5二期顺利点火投产。

经过1年多的持续攻关,2020年8月凯盛科技成功自主开发出30-70微米厚度的主流规格超薄柔性玻璃,弯折半径小于1.5毫米,实现产品连续20万次弯折不破损,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12月,凯盛科技投建了UTG盖板一期项目,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可满足供货条件,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一期项目的投建将为凯盛科技带来150万片/年的UTG盖板产能。

2021年2月,凯盛科技宣布在超薄柔性玻璃产品的良品率,以及弯折半径、弯折次数上持续突破,实现30微米弯折半径小于1毫米。这也意味着华为外折版本的折叠屏方案,采用UTG玻璃已经基本可行。

2021年3月:公司宣布投资10.25亿元人民币建设UTG二期项目,预计形成1500万片/年的产能,并计划于2022年12月建成投产 。

2022年:凯盛科技的UTG一期项目已建成,并开始和下游客户,包括终端厂商、面板企业等进行沟通合作 。

2022年9月:公司表示UTG已经具备量产条件,正在提高生产良率、改进工艺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并启动了一次成形玻璃中试线建设 。

2024年7月31日:凯盛科技的UTG二期项目部分产线已进入联线调试状态,并在第二季度具备试生产条件。同时,公司对二期项目相关设备进行了调整,减少减薄产能,一次成型试验线正在建设中 。

知识点:华为对折叠屏手机的面板厚度有明确的要求。根据公开信息,华为要求其折叠屏设计中使用的UTG(超薄玻璃)柔性玻璃的厚度达到28微米,这一要求是由华为的研发团队提出的,旨在实现更轻薄的机身设计同时保证耐刮性和屏幕硬度 。凯盛科技作为能够提供原片并且进行减薄工艺的厂商,已经做到了28微米的厚度,满足了华为的需求 。这表明华为在折叠屏手机的材料选择和设计上有着严格的标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总论

不要以日k判断一个股的好坏,$凯盛科技(SH600552)$ 因为太过明牌,而且相当于是卡脖子行业,被基金、机构早早的布局了,但在大局面前,不至于搞过河拆桥。尤其是现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原片的厚度直接决定着后续进口一旦被缩减,其营业额的直接变化。凯盛科技具备完整的产业链齐全能力,而华为一直强调的是全自主可控。包括凯盛在调研中反复提到原片自供的重要性,凯盛认为“原片技术也需要掌握,如果其他厂商只是做后加工,肖特的玻璃是买不到的,因为他是专供三星的。”

就这吧,回家吃面去,其他的材料有心情了再写。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凯盛科技 UTG 玻璃盖板 显示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