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非典型伪价值投机,(https://xueqiu.com/5051392706/302214983)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逻辑简单来说就是赚美元,赚了美元买资源、买技术、买设备。然后,就是宏观逆周期调控的理论建构也是基于对外开放和贸易。
出口依赖国外,那么国外周期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极大影响到国内的生产秩序。因此当国外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时候,对中国这种制造业大国,就需要进行逆周期调节。
中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仍然有30%,已经比2007年的70%以上大幅度降低,也比越南那种外贸依存度200%以上的怪胎健康。但你不能说占比三分之一的经济不重要。
房地产和基建,以前一直叫“夜壶”。实质上,它专供外贸不行的时候,用来做逆周期调控的。2020年,海外需求一度出现过短暂问题,逆周调控来的非常强力及时。21年,外贸突然又起飞了,这时候,逆周期调控猛打方向变成了防止经济过热,三道红线劈头而至。
这波很特殊的一点就是,海外的高需求一直没有降低,从2021年开始一直火到了现在。也不用辩论,只要你认可国外通货膨胀就是总合需求大于总合供给这点就行了。
因此,可以说国内从2021年到现在,宏观偏紧的货币金融政策一直都在持续。房地产在偏紧的金融环境中,从夜壶,变成了夜尿。
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同时又是世界断档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国内和国外的消费,特别是大宗耐用品消费,必须有一个时间错位。也就是当国外需求低迷的时候,中国应该刺激内需,而当国外需求旺盛,中国就必须抑制一些国内消费。这样才能保护经济的基本均衡。
那么我建议是,激进一点的,现在就可以布局内需消费了,9月美元降息已成定局,欧元已经提前降息。刺激国内需求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了。如果保守一点,也可以等确实看到,外贸、顺差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