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时2024年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8月18日11时许),抵达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自2009年8月3日首次下潜以来,“蛟龙号”历经海试、试验性应用、业务化运行等阶段,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完成300次下潜任务,累计搭载900人次下潜。(新华社)
🎉 **蛟龙号完成第300次下潜,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自2009年8月3日首次下潜以来,蛟龙号已完成300次下潜任务,累计搭载900人次下潜,这不仅证明了蛟龙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展现了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水平。 蛟龙号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其成功研制和应用,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蛟龙号的成功,不仅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人类探索海洋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 **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进行首潜,将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此次下潜,蛟龙号搭载了首席科学家许学伟和两位潜航员齐海滨、张奕,他们将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包括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环境监测等。 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区域。蛟龙号在该区域进行科学研究,将为我们了解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重要数据和信息。
👨🔬 **蛟龙号的成功下潜,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技术创新。** 蛟龙号的研制和应用,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也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蛟龙号的成功下潜,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缩影。相信未来,蛟龙号将继续在深海探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探索海洋奥秘做出更大的贡献。
船时2024年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8月18日11时许),抵达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自2009年8月3日首次下潜以来,“蛟龙号”历经海试、试验性应用、业务化运行等阶段,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完成300次下潜任务,累计搭载900人次下潜。(新华社)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