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涌津投资,(https://xueqiu.com/8290242329/299725149)

巴菲特曾说价值投资只有两门课程,一门是如何给企业估值,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在别人贪婪时要保持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就要贪婪,短短两句话,即使是专业投资者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到。大师的成就不仅归功于对商业的敏锐洞察和对公司价值的深入发掘,更在于大师在投资过程中对心理因素的巧妙驾驭。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理性决策和情绪控制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投资心理学# #行为金融# #情绪管理#
本文,我们将列举几种典型的投资心理偏差供大家参考自查。
锚定效应(Anchoring Bias):
依赖先前的信息或特定锚点,比如将买入价格作为参考点,导致持有不适当的投资。投资者对于某只股票如果已经有心理锚定价格,那么后续决策都会被此影响。
举个例子:两只股票一只亏了20%,一只赚了20%,如果投资者有流动性需求的时候应该卖出哪一只?可能大部分人会卖出赚钱的那一只,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卖出的理由不应该是亏损或者盈利的比例。
如何避免锚定效应?
首先需要审视买入时的逻辑与决策标准,当考虑卖出时,重新评估最初设定的买入逻辑是否仍然有效?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还具有持有的价值?或者是否受到了锚定效应的干扰?
具体到上述的例子中,应该审视这两只股票的基本面是否发生了改变,买入时的逻辑是否发生了改变,我们应该卖掉基本面更差的那一只股票,而不是简单地以未实现的盈亏来决策。公司的价值不应仅由股价决定,而应基于公司的实际业务发展和股东回报决定的。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过高的预计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判断。在这个充满不同声音和辩论的世界中,我们往往坚信自己的立场是坚不可摧的。然而,坚信的并非总是事实:许多人在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上过于自信。这种过度自信不仅让我们坚持己见,也可能引致错误的决策。《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说,如果他有一根魔杖,最想消除的就是这种偏见。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如何克服过度自信?
定期对自己的决策和结果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判断是否总是准确。积极寻求并接受他人的反馈,尤其是批评性的意见,这有助于你看到自己的盲点。认识到知识的无限性,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做决策时,尝试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包括那些与你的观点相反的视角。培养概率思维,意识到即使最有可能的结果也可能出错。
在预测和应对中选择应对,其实就是克服了过度自信后做出的正确行动。
选择支持效应(Confirmation Bias):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支持自己已有的观点或偏好的信息,而忽略或拒绝接受不支持自己观点或偏好的信息。选择支持效应在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政治宣传,市场营销,社交媒体,包括投资研究报告,以及投资者个人选择深度阅读的信息,都存在这个心理偏差。
如何克服选择支持效应?
首先需要认识到选择支持效应的存在,并意识到自己可能受到这种偏差的影响。在做决策后,尝试客观地评估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仅仅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就盲目地支持。在做出选择之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反对的信息,以便做出更全面和明智的决策。思考每个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认识到不是所有决策都有完美的答案,有时候需要接受不确定性。避免在做出选择后立即寻求确认,因为这可能会加强选择支持效应。定期反思决策过程,包括决策的原因和结果。
短视效应(Short-Term Bias):
过度关注短期利润或损失,忽视长期投资规划和目标。股价上涨时,投资者往往变得越发乐观,股价下跌时,则变得悲观,急于卖出,这是市场参与者的典型行为——过分关注短期股价波动,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价值。
另一种短视效应是基于企业短期业绩的快速反应。当企业年度业绩超出预期时,便认为企业前景一片光明,而当业绩未达预期时,便认为企业前景无比暗淡。这种以短期业绩为依据的投资行为,实际上忽视了即使是优秀的企业也可能经历短期的低迷期。评估企业业绩需要年度以上的时间评价,而不是季度。
如何避免短视效应?
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并将它们放在决策过程中的中心位置。进行未来规划,想象自己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状态,并思考现在的决策如何影响那个时刻。在做决策时,权衡短期和长期的利益与成本。抵抗即时满足的诱惑,专注于长期收益。定期评估自己的决策和行为,确保它们与长期目标一致。
投资是一项心理和技术并重的活动。克服这些心理陷阱,将使自己能够比其他投资者更稳健地保持盈利,抓住下一个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