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WadeGao,(https://xueqiu.com/4434828448/301173882)

前段时间,gw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里面有关教培这块相关的内容如下:
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
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条新闻,或者是标题,因为其中提到了在促进消费这块教育培训出现在前几名,于是乎有关教培重新放开的声音不绝于耳,毕竟三年了,关于重新放开的期望无论行业内外呼声都是很高的,但这次的意见究竟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首先要界定好这次促进消费的类目,旨在指引非学科类培训发展,促进教育和培训合理消费的政策,看清楚,是非学科,不是学科,所以针对学科类机构全部放开的消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政策给出。
那么实质性利好的是哪些赛道呢?一说教培,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K12,这部分年龄跨度和市场潜在用户规模都是最大的,但必须说明的是,教培泛指所有跟教育培训相关的行业,这次提到的恰恰是除学科之外的其他类目,成人培训、职业培训等,抛开K12学科讲,是不是说明这几类出现实质性利好呢?
也不是,因为成人和职业培训这几个赛道从未受到过政策限制,甚至职业技能培训在过去几年还受到来自政策的支持。一个行业的兴衰不单单是只依靠政策这么简单,“强有力的政策基底+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超级无敌的商业模式”,所以即便受到打压下的学科教育依然“生生不息”,而受到政策支持下的职业教育则很难出现长时间的巨头,有人说中公是个特例,我想说的是中公教育在某一阶段的成功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正常商业层面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运营手段+财技”,所以一旦过了那个阶段就是一地鸡毛。
“双减”政策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界点是:把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划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一方面从未完全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只是以“教育公益”的标准对其价格和数量进行严格限制;但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数量,只是对其消防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作出规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重新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的政策出台。
所以这条政策能起到的实质性作用着实有限,而过去一周的上升更像是对前一段时间大幅回调的反弹走势。所以任何对视这条政策为学科放开标志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
对后续政策的猜想
既然是猜想,没有任何依据和佐证,纯粹是我个人的推断,不做任何投资上的参考。
先给结论:放开的政策一定会在今年出台(欢迎打脸)
还记得2月的校外培训机构征求意见稿么?这都半年了一直也都没出来,这里面其实会涉及比较多的流程,这一过程包括征求意见的反馈收集、对送审稿的审查(可能需要多次审查)、党代会或人大会的商议和表决等环节,具体时间还需根据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具体情况而定。
有人说会出全新的政策,我不认同,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当前阶段既有对以往政策起到的一定“回收”作用,也有重新提振消费信心和促进行业发展的意义在里面,因此不会如此的“草率”,就像我们说之前双减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18年xxx谈治国理政重提出的,但直到21年中才正式发布。
此次政策正式出台后的几点猜测:
1、K12阶段教培机构的定义
二月意见稿已经说明了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那么如何定义有益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内容肯定不能超前这是底线原则,既然是补充,就不能喧宾夺主,所以过去的那套不能超前学校教的估计会沿用至今后很多年。
翻译一下,那些注定在学校要教一遍的内容你是不能教的,也不能用刷题这种方式,你要是这么做了那就不是有益补充,那就是有害威胁。
解法还是要通过“非学科素养课”来实现,专注点在于融合、拓展、培养能力为主,而不是刷题、超前和提分,这两种有没有区别?肯定有就像披萨和馅饼,本质都是让你填报肚子,但这中间的制作形势和体验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硬要拿筷子吃披萨或者拿叉子吃馅饼,不伦不类单说,体验一定很难受,所以好未来搞出来的那套素养可不是换个皮那么简单,科学课程中融合了数理化中的知识点,短时间别家就是抄都未必能抄明白。
2、新牌照再无可能下发
几无可能,毕竟常规监管还是在的,只有真正做到截留,才能有效控制管理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对于头部机构无疑是件大好事,相比偷偷摸摸干,正大光明的收钱不爽么。这点的确定无疑让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再次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基本再无新入局者的可能(有点像新能源汽车的资质下发)。
3、高中阶段明确放开
之前分歧和争议最大的也是关于高中阶段是否也开展双减,双减政策准确来说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K9这部分群体,并没有一开始对高中阶段校外培训加以限制,只不过后续地方解读和执行起来,高中阶段也跟着连带其中。包括之前某网红举报的杭州新东方其实也是举报的高中业务。
因此这次的政策下达也将会对此给出明确说明。
4、在线教育将继续被限制
在线教育最近两年真实情况不是很好,主要原因都出现在了获客层面,这块我已经起好下一篇的标题了,所以单独拿出来分析,我自己最近一年也是被在线这块弄得身心俱疲…我的判断政策这块大概率会支持在线教育在落后区域的发展,很可能通过当地政府采购的方式,机构作为优质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进驻当地市场,类似课后330和公立校之间的做法。
当然上段提到的获客层面,据我本人了解,市面主流头部平台有关教育公司(学科&非学科等)AD类全部下架,记住是主流平台,在线下陆续开始扩张的当下,针对线上这块的投放限制到上升了从没有过的高度,因此对于这块我不是抱非常乐观的一个态度。
另一种最极端的情况:
可能没有什么政策出台了,不说加码那就是当下最好的结果,有点像两年前的某某清0,人们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慢慢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生活,只不过咱们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任何政策的确立实际相当于是在给行业托底和给市场重新树立信心,即便业绩的提升,利润的增加都不足以让一切重新回到原来,因此我是笃定具体政策一定会在年内出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空云卷云舒。”$好未来(TAL)$ $新东方(EDU)$ #投资感想# #教育行业# #星计划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