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8月15日
付鹏对中美经济长期看法(7月在有色大会的分享)1.上游大宗(铜、石油这类中国无法控制的、寡头垄断的)将收紧供应维持高价,对中游形成挤压从上游看,当前大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付鹏在7月的有色大会上分享了对中美经济长期看法的观点,他认为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上游进入一种寡头垄断模式,上游将收紧供应维持高价,对中游形成挤压,中国将从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转变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并分析了当前储蓄与储蓄率劈叉的原因以及未来全球商品价格将由供给决定的趋势。

🤔 **上游收紧供应,对中游形成挤压**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上游进入一种寡头垄断模式,只要上游寡头垄断的,中国不可控的,原则上来讲,都会出现上游对中游加工费用的挤压。例如铜、锌加工费用转负的根本原因就是上游供应的收紧,这种问题不太好缓解,不是报团就可以,是上游供应的收紧在应对全球的这种变化。能源有色都是这种逻辑。巴菲特买西方石油的逻辑也是如此,上游挣钱,但是不扩产,价格一直维持优势,对下游冶炼形成挤压,好的对冲工具是买上游这些公司的股票。以前股市是呈现周期性,现在持续盈利。

📈 **中国经济将从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转变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 当前,中国国债收益率继续创历史新低,未来可能降到1,甚至1以下。中国的房地产、人口、内政、外交种种方面,都在告诉你我们将从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转变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海外,大家会犯一个错误,认为美国会降息。美国的利率短端在5%左右,长端在4.4%左右,大概就一直在这个水平,维持3-5年不降息。美国加息经济就崩溃,崩溃就降息的经验是来自1982年以后,这个阶段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阶段,美国居民部门收入的增速大部分转移给了我们,所以我们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一旦类似2016年贸易战,类似逆全球化阶段,我们居民的收入将转移给美国居民。利率的高与低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只要居民收入可承受,高利率就可持续。

💰 **储蓄与储蓄率劈叉,分配问题制约经济增长** 当前没有储蓄,只有债务,刺激没有用。居民部门一个关键的变化是储蓄和储蓄率的差异,储蓄在增加,但是储蓄率下降。谁在存钱,谁存不下来钱?这是分配的问题,高速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内部分配,这种分配会制约经济的增长。政策方面,财政和货币是具有局限性的。财政的局限就是债务,中国当前不会再搞大规模投资,中国的投资取决于税收,我们看到的公务员降薪、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等告诉我们政府债务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人口。要知道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债务本质是种税。企业部门是通过通胀来收税,比如说你1块钱生产,2块钱卖,你才能向居民征收到税收。政府的所有投资行为是要靠税收行为才能回补,维持可持续性。税收=税源*税率,税源就是人口,当前人口老龄化、总人口变少,意味着税源变少(给出了个25%的比例)。基础设施的本质要拉动增长,要能带来税源,所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见顶了。长期看,人口结构对政府行为的制约和改变,从“投资”到“福利”。

来源:雪球App,作者: 胜哥投资笔记,(https://xueqiu.com/9787974735/301070905)

付鹏对中美经济长期看法(7月在有色大会的分享)
1.上游大宗(铜、石油这类中国无法控制的、寡头垄断的)将收紧供应维持高价,对中游形成挤压
从上游看,当前大宗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上游进入一种模型
→只要上游寡头垄断的,中国不可控的,原则上来讲,都会出现上游对中游加工费用的挤压,这也是目前铜、锌加工费用转负的根本原因。
并且这种问题不太好缓解,不是报团就可以,是上游供应的收紧在应对全球的这种变化
能源有色都是这种逻辑。
巴菲特买西方石油的逻辑是什么?上游挣钱,但是不扩产,价格一直维持优势,对下游冶炼形成挤压,好的对冲工具是买上游这些公司的股票,以前股市是呈现周期性,现在持续盈利。
2.中国将从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转变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
当前,中国国债收益率继续创历史新低,未来可能降到1,甚至1以下。中国的房地产、人口、内政、外交种种方面,都在告诉你我们将从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转变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
海外,大家会犯一个错误,认为美国会降息。美国的利率短端在5%左右,长端在4.4%左右,大概就一直在这个水平,维持3-5年不降息。美国加息经济就崩溃,崩溃就降息的经验是来自1982年以后,这个阶段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阶段,美国居民部门收入的增速大部分转移给了我们,所以我们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一旦类似2016年贸易战,类似逆全球化阶段,我们居民的收入将转移给美国居民。利率的高与低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只要居民收入可承受,高利率就可持续。
中国的大问题就是终端需求不足,之前我们的高增长靠外需,当然我们提出来要扩大内需,但是分配做的不够,市场收缩后,就卷。现在,上游不可控,胀,中游被挤压,下游卷,价格战 ,根本原因是消费力不够,消费力不够的根本原因是房子带来的是大部分人的债务,少部分人的财富。
3.当前储蓄与储蓄率劈叉,需要完善分配
如何扩大有效需求?当前没有储蓄,只有债务,刺激没有用。居民部门一个关键的变化是储蓄和储蓄率的差异,储蓄在增加,但是储蓄率下降。谁在存钱,谁存不下来钱?这是分配的问题,高速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内部分配,这种分配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政策方面,财政和货币是具有局限性的。财政的局限就是债务,中国当前不会再搞大规模投资,中国的投资取决于税收,我们看到的公务员降薪、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等告诉我们政府债务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人口。
要知道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债务本质是种税。
企业部门是通过通胀来收税,比如说你1块钱生产,2块钱卖,你才能向居民征收到税收。政府的所有投资行为是要靠税收行为才能回补,维持可持续性。
税收=税源*税率,税源就是人口,当前人口老龄化、总人口变少,意味着税源变少(给出了个25%的比例)。基础设施的本质要拉动增长,要能带来税源,所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见顶了。
长期看,人口结构对政府行为的制约和改变,从“投资”到“福利”。
4.日本能走出来,没有用强制分配,靠的是那代人“走了”
25年,日本二战后获得红利的这些人走了,日本第三代人获得了好的机会,没有用强制分配,用的是自然周期的人口淘汰。我们如果不强制分配,大概也需要等一代人走。
5.全球商品价格将由供给决定
要从过去40年的逻辑中跳出来,1982-2016全球化的周期结束了。需求东西切换,不会出现需求的大增长,也不会出现需求的衰退,上游企业供给收缩,未来价格将由供给决定,价格稍微低一点,就减产,主动的减,价格上涨但是不会扩大产能。然后就会看到对中游、 对下游的挤压。
海外是通胀配通胀,商品、股价、利率
我们是上游通胀+下游通缩,价格不能向下传导,下游不断的缩,不断的卷,利率越来越低。
突破就是出去,理论上14、15年后我们就应该借贷大量人民币去海外投资。一带一路、 去海外收购矿山......这一系列的行为理论上都对,但是我们会面对政治上的阻力。
未来只有全球出现大衰退才能让价格下去,但是不会出现这个。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美经济 逆全球化 上游供应 储蓄率 人口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