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交流1974,(https://xueqiu.com/9040918561/300610941)
做投资看的一定是未来,而不是当下。公司未来的业绩确定性越高,增速越高,就能享受高估值。就象兴齐眼药,因为一款控制近视药上市,股价能从30多涨到214元,估值200多倍。万泰生物因为九价HP疫苗即将上市,虽然业绩是大幅下降的,但估值169倍,股价高高在上,而其它的疫苗类公司跌得惨不忍睹。背后逻辑都是新品上市会带来业绩的确定性高增长。
长春高新21年前股价暴涨几十倍,背后是它的业绩70%多高增长,所以它也享受了多年的高估值。而21年后跌跌不休,估值跌到了只有8倍,背后是这三年业绩增速不断下降,今年业绩增速将会是负值。集采,出生率下降及竞品增加都是压在它上面的三座大山。虽然看多的会进行反驳,但市场一定是对的。
不少雪友劝我换股。其实我一直在说我投它的逻辑是它的转型。集采,出生率下降及竞品增加这三大利空是长逻辑,不管你现在生长激素还能保持增长,但最终这三者的压力一定会显现,估值就不可能有大幅提升。如果投资只看公司的少儿生长激素,可能长期下来也是赚不到钱。除非生长激素成人,出海有突破就能打破三大利空对估值的压制,但这种几年之内是看不到的而且是有很大不确定能做成的。还有一种打破这种困境的方法就是公司的转型。如果非生长激素营收保持每年40%的高增长,三年后做到了三四十亿。而少儿生长激素的营收占比下降到50%,那压制公司的三大利空对公司的影响就越来越低,市场看到的是公司新业务高增长的确定性。公司估值会不会由现在的10倍以下回到医药平均的三十倍,同时新业务带来的营收净利的增长,同样的45亿净利,现在估值是370亿,几年后同样的45亿净利,可能公司的估值能到1000多亿或更高。如果公司的转型能成功,这种估值回升就是确定性的,如果正好碰到市场牛市或者医药风口,估值会更高,那就是赚泡沫的钱了,是运气的钱。我想赚的就是这二倍的确定性的收益。虽然时间以年计。对于大资金,只要一次就了。
医药公司想转型创新药成功,二个条件,一条是有钱有钱,有持续的现金流。二是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我认为公司都具备。有钱就能挖来人才,有钱就能持续投入研发进行药品替代,强大的渠道能力就能代理到好药品,BD到好东西。
这位置看空长春高新,不外乎三大利空还会让公司的业绩崩蹋式下跌。而我看到的是8倍估值包含了悲观预期,看到小儿身高需求旺季开始一号难求,看到的是竞品的单适应症的合规性问题,看到集采对院外市场为主的药品的影响很弱,看到如果长效生长激素进入战争,降到水针的价格带来的碾压性优势,基本能把控大部分的市场。当然这种急论也没有意义。小儿生长激素做得最好,也带不来高估值了。我投的是它的转型,所以就一步一步盯着它的中报,季报,年报,看看公司的非生长激素营收的增长情况。这才是重点,当然我也希望今年公司能把净利做得够烂。业绩降得越多,未来的增速就越高,市场就喜欢玩这种数字游戏。
可惜这几年又是疫情,又是集采,又是反腐,公司的生长激素还是展现了它强大的刚性需求。没办法,今年公司就采取了加大了三费。希望今年的业绩能做得很烂。下星期四就公告中报了,估计还不会太烂。公司费用的开支大头在四季度。希望今年公司能把业绩做烂到下降30%吧。
做长线就是这样,你预见到公司具备转型成功的一切条件,但转型之路是很长的,一年,二年,三年。长线投资就是熬时间等到未来的确定性到来后的收益。这条路很难很难。中国社会各行各业都慢慢进入成熟期了,以往那种长线跟随行业高速发展而获得几十倍收益的机会基本很少了。但几倍的收益还是能争取的,特别是熊市让这种行业龙头公司估值低到极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