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股的市场是乱炒嘛?市场眼瞎了没有发现好东西,只有自己是清醒
这个观点经常有,并且非常多,我的观点就是
1:市场不会错,2:如果你认为市场错了,就看第一条,
投资本身就是讲的顺势而为,对抗没有意义,因为你没有几百亿,几千亿来买起来。跟随大的趋势,才能赚钱。因为来市场就是来赚钱,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
并且好多时候说市场错了的的人,对宏观,对行业,最基本的生意的模式都没有了解,
我来举几个例子
第一类:上游的一些企业,比如设备类企业,这一类是二阶传导
光伏设备企业的 奥特维,以及 捷佳伟创,出了财报,都说业绩很好,但是为什么不涨一直跌?为什么这么低的PE,市场就是不认?
所有的上游设备企业,股价会是二阶传导,这一类看当期的业绩没有意义,因为要看的是新签订单,设备的订单公司的业绩释放,是签了单付一部分,出厂了付一部分,余下的安装验收了付一部分钱,还有要留一点质保的尾款这样的。
那对应到财务报表来说,看到的业绩,实际是过去订单的释放,对于未来,如果下游的客户资本开支减少,扩产开始变少,那设备厂的业绩就会差!
所以逻辑就是:晶澳,隆基这一类的扩产开始变缓,扩产的高点过去以后,设备厂的股价就没有机会。看的业绩,实际是滞后的,这一类公司的股价要有反应,要看下一轮的扩产高峰到来才可以。要不然就没机会。
同样的CXO,以及半导体的上游设备,包括英伟达,中际旭创这样的,都是要看下游的开支,来推上游的业绩,看报表的业绩,没意义!因为这个是滞后的。看着PE低,但是如果资本开支不可持续,那最终就是股价越跌,PE越高。
所以看当期业绩,这个实际是已经被市场定价,预期内的,所有人都知道,看得到的东西,这不叫预期差,这叫已经被市场定价。
对设备类企业:市场的定价一直有效,这里面比较例外的就是CXO,因为法案的特别影响。单独例外,但是抛开这个,CXO的下跌,更多的还是生物医药这2年投融资的下降。
第二类:行业周期的反转的时候,为什么不同的公司,反应区别会很大,是市场不懂嘛?
当行业周期向上的时候,第一段反应的,实际是C端的,也就是直接面向市场的终端的这一类,他们的业绩实际是最先反应,因为他们的报表也能最先直接反应利润出来
就以这一轮逆变器来说,涨得多的是户储类的,这一类是滚动下单,正常30到60天的下单周期,财报上显示出来很快。
大储就慢,因为他是提前6个月以上的招标期,并且像阳光电源来说,大储还涉及到项目最后确认,阳光的业绩上关于储能的确认部分,也是滞后的。
这就是不同的公司的基本面,带来的财报上的不同的反应,而市场定价的就是这个预期
另外多说一句地产行业,地产行业是现金流前置,报表业绩后置的。今年上半年看着的地产公司的业绩确认,实际是前2年卖的房为主。
21年的时候是地产的销售的高点,23年和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是大部分当时交付的高点
当这一波交付完成,就带来了房地产后周期的这些公司的业绩释放,房子交付,要家电,要装修。所以今年家电的业绩还可以。
第三类:宏观环境对行业和个股的预期的影响
我那天看爱美客,有一个人我看发了一堆对爱美客静态财报的解读,这个有意义嘛?说实话,没什么意义!
现阶段我们的经济问题就是消费不好,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地产的拖累,地产占居民家庭的财产占比非常高,地产不稳,消费类的股票没有机会,可选消费更是。
那基于这个大的宏观框架下面,消费类的,股价就很难有表现的机会。实际就是经济顺周期的一个关系。
所以当整个大的消费板块预期不好的时候,再分析个股实际是没意义的。整体的投资,自上而下来看,才能有机会。我们的现在这些互联网公司实际也差不多,因为主要还是消费互联网为主
按我的观察和理解,市场定价,绝大部分是非常有效的,唯一失效的时候,基本上是极端恐慌的时候,比如2020年的2月,2022年的4月,以及今年的2月头上那几天,但是这一类基本都有当时特殊的背景,余下的大部分,都是按照 基本的逻辑来交易的。
本话题在雪球有33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