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26日
许多性格问题的根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尊对个人性格和心态的影响,分析了低自尊可能导致的自卑问题,以及高自尊中的健康与不健康之分。通过具体阐述不健康高自尊的四种类型,文章引导读者理解这些性格特质的形成原因,并提供「讲故事」等心理技巧,帮助读者重构自尊感,促进个人成长和心态转变。

📌自尊是人们行动和交互的基本动力来源,低自尊可能导致自卑,表现为自我怀疑和否定,而高自尊则有助于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不健康的高自尊分为四种:不稳定型、防御型、依赖型和不一致型,它们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敏感攻击、迎合他人和自恋等问题。

📌自尊的形成与成长过程中的外部期望和自我认知的剥离有关,导致个人价值感的不稳定和内在冲突。

📌通过主动叙事的「讲故事」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重构自尊感,将生活经历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养分,从而提高自尊的健康发展。

📌接纳自我、承诺未来和感知当下是提升自尊感的三个心理技巧,有助于个人建立起更加积极和坚定的自我认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人,性格会有点别扭和矛盾。

比如:

明明看起来充满自信,有时却又特别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明明非常聪明,头脑很好,但却总是特别固执,不能接受一丁点的批评;

明明有很好的机会,却总是临阵退缩,不敢越雷池一步……

今天的文章,我想帮你梳理一下,这些问题可能的源头。

如果你自己有类似的问题,那么今天的文章也许能给你一切启发;如果你身边的人有这些现象,那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处理跟他们之间的关系。

1

我们从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开始聊起。

人活在这世上,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觉得「我是有价值的」,我们才会有动力去行动,去跟他人交互,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这种对一个人价值感的自我认知,在心理学里,就叫做「自尊」(Self-esteem)。

一个高自尊的人,会认为「我是有价值的」「我是有能力的」,从而会有更强的动力去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哪怕是失败了,或者遭遇挫折,他也不会产生自我怀疑,而是能够坦然地面对。

反过来,一个低自尊的人,很容易导向什么呢?自卑。

自卑的人,会有一种明显的「不配得感」。也就是说,他们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各种好的东西,会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甚至会自我贬低。

面对一份优越的工作,他们可能会不敢去争取,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配不上;

面对一个喜欢的人,他们可能不敢去表达,因为会觉得不配得到对方的喜欢;

面对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往往会退缩,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意见是不重要的、不值得「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个自卑的人,会经常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普通的,做事喜欢被动,喜欢顺从别人的指挥,也经常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渴望。

当然,低自尊不一定意味着自卑,也不一定全都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讲,低自尊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

更容易听得进去别人的话,从善如流;

往往不会违反规则和破坏秩序,更安全;

容易表现出谦卑、平和的态度,具备更高的亲和力……

诸如此类。

2

前面讲了,低自尊可能会导致自卑,那么是不是高自尊就一定是好事呢?其实不一定。

高自尊其实可以分为两种:健康的高自尊,以及不健康的高自尊。

一般情况下,自尊是由自我内在进行衡量和判断的。举个例子:你特别擅长某项技能,能够在做它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也能够客观理性地把自己的成果跟别人对比,判断它们的优劣。哪怕没有得到公正的评判,你也有足够的自信,知道「我做得很好」。

—— 这就是一种「健康的高自尊」,它是一种正常的、理想的状态。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健康的高自尊。心理学家 Michael Kernis 将其称为「异质性高自尊」—— 这就是许多性格问题的根源。

那么,异质性高自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Kernis 将其分为4种不同的类别。

以下详述。

1.不稳定型高自尊。

这样的人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的自尊水平不稳定。有时候会觉得充满自信,没有什么能难得倒自己;有时候又会陷入自我怀疑,产生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

很常见的「冒名顶替综合征」,就常见于这类人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显现出高自尊的一面:自信,笃定,充满激情;但当他们取得某些成就的时候,他们又很容易产生低自尊的心态:

我的成功真的是由我创造的吗?会不会只是运气好?我会不会被别人发现这一点?

因此,他们在生活中会承担不少压力,会比较容易过得「如履薄冰」。原因就在于:高自尊会带给他们探索和行动的欲望,但低自尊又会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心理负担和焦虑,使得他们常常处于心情的「大起大落」之中。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情绪常常大起大落、明明很自信却又常常自我怀疑、明明很优秀却又很脆弱……他很可能就属于这种。

2.防御型高自尊。

这种类型的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非常抗拒外界的否定,总是会下意识地进行「防御」,维护自己的感受、意见和形象。

你在生活中可能会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上去充满自信,也能好好地跟别人沟通,但一旦涉及到某些比较敏感的地方,就特别容易产生非常大的反应,甚至勃然大怒。

又或者,他们总是对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非常笃定,一旦别人提出不同观点,或者指出他们错了,他们就会将其解读为「这是对我的攻击」,从而被激发起反击的欲望,哪怕对方是对的,也要维护自己的立场。

这样的人,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敏感」,很容易把非常小的事情放大,看得特别严重,也很容易对很小的威胁产生巨大的反应。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没法接受批评,总是「嘴硬」,说话喜欢习惯性反驳,哪怕自己错了也不愿意在口头上认错……很可能就属于这种。

3.依赖型高自尊。

这种类型,跟防御性高自尊恰好相反。如果说防御型需要的是「不被否定」,那么这种需要的就是「被肯定」。

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生活中可能会很「乐于助人」,热心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见解,满足他人的要求和期望,从而从他人处得到反馈和认可,来确认和强化自己的价值感。

甚至,如果严重的话,这种倾向可能会变成一种「讨好型行为」,有时甚至会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还重。

所以,依赖型高自尊的问题,主要是让自己痛苦。这样的人,会感觉一直都在满足别人的期望,在符合外界的判断标准,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特别需要别人的夸奖和肯定,甚至可能会为了刻意「迎合」别人而曲解和压抑自己,那可能就属于这种。

4.不一致型高自尊。

这种就比较复杂了。它指的是:外显的自尊跟内在的自尊是不一致的。外表呈现出来的可能是高自尊,但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认同这一点,可能存在自卑。

这种可能导向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自恋。

什么是自恋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超出客观现实的「自我感觉良好」 —— 也就是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并希望受到外界的瞩目。

原因在于,这种内在和外在的不一致,会带来一种不协调的痛苦。为了消除和掩盖这种痛苦,他们可能会将矛头转向外界,通过从外界获得关于自己的积极感受和评价,来掩盖和抵消内心的自卑感。

甚至,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他们去打压别人、攻击别人、操纵别人、贬低别人……通过这些方式,来强行让别人和自己觉得「我是比你们优秀的」,从而满足内心对于自我价值感的空洞。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当然,这就属于很严重的情况了,一般人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3

必须指出的是:健康的高自尊固然是好的,但可能不多。大多数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上面4种「异质性高自尊」的情形,只是组合和程度不同罢了。

它们源于什么呢?很大程度上跟我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剥离」有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周围的人,包括家人、老师、舆论……会不断地给我们灌输一个信息: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你只有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去压抑自己的天性,按照外界环境所要求和期望的那样去表现、去行动,以迎合他们的标准和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恰巧做得还不错,很好地契合了环境对你的要求,那么你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剥离的感觉:你会觉得,那个满足他们期望的你,并不是真实的你。而那个真实的你,其实被「藏起来」了。

换言之:异质性高自尊的本质在于:你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但这个有价值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以上某种特质,是很正常的,并非一定不好。

我们要警惕的,只是被这种过度的异质性高自尊所主导和操纵,从而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这种状态呢?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那就是「讲故事」。

举个例子:你试图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最终失败了。对此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是:这个任务我从来没有做过,缺乏经验,因此失败了;

而另一种解释则可能是:这个任务实在是太难了,换了谁来都不可能成功,本来就不应该让我去做。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故事」。前者是一种主动的叙事方式,后者是一种被动的叙事方式。

再举一个例子:你遭遇了一次挫折,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解读是:我收获到了一次宝贵的经验,知道了这里有个坑,下次就可以避开它;

而第二种解读则可能是什么呢?这次失败让我非常丢面子,影响到了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我的一世英名全毁了……

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前者,把行动的主导权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上,把一切的经历看作自己的养分;而后者呢,则把评判的标准拱手交给了别人,任由别人评判和规范自己,在别人的目光下活着,为了迎合自己塑造出来的「理想形象」而行动。

不管你是否有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讲故事」。而往往也正是我们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左右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塑造我们的自尊状况。

因此,一个立竿见影的做法就是:当一个事情发生之后,有意识地留意一下自己对它的解释。问一问自己:

我对它的解释,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在我构建的故事里面,掌握主导权的是我,还是外部世界?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一个倾向,总是下意识、不自觉地往被动的方向去解释它,那么不妨试一试:换一个角度,从主动的视角去解释,重新讲述一个新的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让自己转换视角,慢慢地让自己建立起这么一种信念:

我的生活并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掌控在我自己手里的。我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改变我想改变的事情。

4

最后,有3个简单的心理技巧,也能起到作用。

1)接纳

坦率、平和地接受「我」现有的一切。优点也好,缺点也罢,过去的成功也好,失败的经历也罢,这一切加起来,才共同造就了「现在的我」的存在。失去任何一点东西,「现在的我」都是不完整的。

要理解一点:生命中的每一个状态,都是当下最好的状态;每一个「我」,都是所有可能世界里面最好的「我」。

2)承诺

给自己一个承诺,告诉自己: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做到什么;我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想法、目标和计划。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从小处开始,一步步前进,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信心、勇气和成就感,让它们成为你价值感的支柱。

3)感知

如同我在 这个容易忽略的思维方式,是改变生活的关键 所说的:我们的认知是由行为塑造的,而我们的整个人生,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每一个细微的日常行为决定的。

因此,尽可能把握住每一个当下,让自己去做想做的事、以及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

当你把生活握在手中时,你才会感受到自身的重量。

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许多性格上的别扭、矛盾和脆弱,根源可能都跟自尊密切相关。

过低的自尊,可能会导致自卑,带来一系列问题。而不健康的高自尊,可能也会导致许多问题。

这种不健康的高自尊主要包括:

不稳定:时高时低,容易大起大落和陷入焦虑;

防御型:过于敏感,具有攻击性,自我封闭;

依赖型:依赖外界的反馈,容易追求满足他人期望;

不一致:内在和外在不一致,容易导向自恋。

如何解决这5类问题呢?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生活重构为主动的叙事,来提高和纠正自己的自尊感。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你再扫清一些迷雾,解开一些疑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自尊 自卑 心理技巧 个人成长 心态转变
相关文章
阿笑呀小阿笑:想起高一的时候谈了一个对象,有次我给他…
和同事聊天,聊到输出倒逼输入,所以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就要保证多输出。 在保证输出上,我的经验是:每天保持写作,写800-1000字的短内容。 大家听过金发女孩...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伟大始于无名》 在线阅读英文版:https://chipwilson.com/chapter/why-i-am-writing-this-book 网站内有PDF.EPUB 等格式下载。 本来想用沉浸翻一下,但是貌似...
“特意去接触那些聪明、有趣、有抱负的人。为他们工作,雇佣他们(实际上,工作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之一就是与真正优秀的人建立深厚的关系)。尽量与那些在他们领...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我毕生所愿。
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的家人告诉我 长大后谈恋爱不可以问男生要礼物 人一定要有自足的能力 不论精神还是物质首先要学会向内求.. 以至于我长大后从来都不会张口问男...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