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坐着不动,(https://xueqiu.com/3070860120/298212214)
今天看到两个帖子,有感而发,就想再聊几句理念,过过嘴瘾。先大概复述一下帖子的内容。其中一个帖子的大意是:很多投资者由于个人阅历,交易经验等,形成了一套投资逻辑,后来由于市场的正反馈,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后来,市场环境变化了,以前赚的钱又还给了市场,信仰也崩塌了。另一个帖子是说港股很残酷,只能依靠股息率、回购来估值。
我想说的是,这两个帖子,其实是说同一件事。第一个帖子描述的情形很常见,比如有人一直做ST摘帽的,有人跟踪牛散去做微盘股的,反正是各种生态,过去若干年确实也做得不错,但这两年环境变化较大,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的套路不是基于价值的,而是依据对市场某一阶段某种偏好的统计规律,那一定是不保险的,与看K线差不了太多,以前摘帽很常见,现在退市很常见,以前游资在微盘搞小动作,现在被量化收割。怎么才算基于价值呢?就是第二个帖子说的,价值只能来源于公司本身支付给投资人的现金流,即股息与回购,不只是港股这样,所有市场都这样,港股只是太残酷,把真相展示给世人看,用明白无误的事实,告诉投资人,你们靠得住的只有股息与回购,不要指望任何其他的东西。所以说,如果你就是持股收息的理念,市场的认可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这样市场环境再怎么变化,也不影响你,因为你的出发点就不是依赖市场。
有的人把市场以往的估值作为锚,我认为非常不妥当,可能会吃大亏,有些行业,以往跌到30倍市盈率就是底部了,就拿30倍作为锚,说现在如何便宜了。而银行,以往经常四倍,三倍多市盈率,现在五倍了,就说贵了,如果从股息角度考虑下问题,就知道这个很荒谬。我们计算一下,30倍市盈率,假设一年业绩增长15%,假设能稳定增长10年,这两个假设在这种经济环境下逆天了吧,则10年后大概变成7.5倍市盈率,你的分红比率要达到45%,才能跟当前的银行(5倍市盈率,30%的分红比率)达到相同的股息率,银行要在原地等你10年。
无所谓成长与价值,都是为了收息,或者是为了未来收息,或者是为了现在的收息。指望未来收息的投资人要克服两点困难,一是看准了公司真能成长,二是认为未来公司失去成长后真舍得分红。想起一个电视剧片段,一个酸秀才,他的老婆让他做点家务,你猜他说啥,想我将来是做大官的人,岂可如何如何,你他娘的,先不说你能不能考上,就是考上了,你还认不认你老婆,现在先去给老娘刷碗。第一点,关于成长,可能真有人能看准,第二点,关于成熟期能分红,就是赌人性了。明明已经有进入成熟期,并且舍得分红的,为啥要高溢价拿那些还在成长期,未来十分不确定的呢?我是倾向于高股息加低成长,高股息保证了股价有底,并且现在就能吃息,低成长也非常重要,5%的增长也比不增长强太多,股息不也就5%左右吗?再加5%的成长不就10%了吗,这也比单纯8%的股息,周期性波动的要强很多。$江苏银行(SH600919)$ $杭州银行(SH6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