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月坛小猫鲨,(https://xueqiu.com/6082907707/297840059)
机构总是乐观。原因除了屁股,还有一点他们热衷调研,而且道听途说的调研居多,很少多方验证、对上市公司的看法进行严肃的论证。你去上市公司,和老板聊天,老板们就没一个不乐观的,口头禅好像都是订单来不及接啦。为什么个体的和宏观有如此冰火两重的感受?这问题就跟“为什么企业老是失败”一个道理。实业是专注当下为主,而金融市场先天是关于未来的定价。而且,企业个体不过是被市场洪流裹挟的一个原子,他携带的关于系统整体进程的信息,总体来说是有限的。首先是生产活动的顺周期性强化金融投机的顺周期性。进一步的,投融资活动的内生性、与实体的日益剥离,有了基础;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歧,也有了说法。穿越技术面去实现基本面价值,再接下去的周期里将会越来越难,因为他将面临的是多层共振,而非单独的价值锚定,或者说整个价值体系的基础在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