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三方创建,(https://xueqiu.com/4058756044/297788174)

如果说政策是指挥棒,合规是牧羊犬,那么草在哪里呢?
当前对药店发展影响最大的政策是门诊统筹,其中核心则是处方流转,处方就是那一片草。
虽说医药分开是大趋势,但当前医疗机构和医生并没有动力外流处方,其本质原因在桌面下方。触动利益相当于触动灵魂,医疗深综改包括FF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融利益坚冰,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统筹处方还得另辟蹊径。
当前获取处方比较流畅的是药店+诊所模式,这方面全国标杆连锁是山西仁和大药房,然而该模式很难复制,仁和模式是长期形成的,有地方政策的开明,也有企业自身的坚守,其它连锁想临时抱佛脚学习仁和是不现实的。
如果当地政策开明,可以变通为药店+诊室模式,经营面积较大的门店隔离开辟出一处诊室,配备医师主要开药。
互联网医院合作,此类其实是实体医院的线上窗口,医师力量严重不足,且大都收取一定的开方费用,消费者不乐意,其实医生也不乐意,药品大都是患者点单指定的,并无诊疗技术含量,好处小但隐含责任却不小,这就很拧巴了,不能多方共赢,焉能长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陷入了僵局,非改革不能破解。
当前主要矛盾是:患者久病成医,自己吃什么药是比较清楚的,他就是享受统筹政策开药就好,而国家拧巴着非要提供诊疗服务,但当患者提出常规慢病药品之外的用药咨询时,却又给不出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岂非聋子耳朵?
非改革不能破局,棋筋则是盘活执业药师,授予其一定的处方权。当前注册在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总数有72万多人,配备执业药师是政策要求,但其职能却长期虚位,若能学习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在普适诊疗指南基础上梳理慢病常用药进行分类管理,将适宜的分类药品处方权授予经过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处方药师,则是符合各方需求的良策。
其实一心堂创始人阮鸿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已经提交了相关提案,可谓前瞻性切中要害。至于提案的采纳情况,相信需要更多的行业呼吁,需要更多的实地调研,以至于可以期待在未来推行局部试点,这方面云南省或可有所作为。
$一心堂(SZ002727)$ $健之佳(SH605266)$
免责申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