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enyoung 14小时前
知道该做什么和真正去做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我们常知对错却难行动,作者认为这源于对问题认知模糊。真正改变需深入了解,而阅读书籍是最佳途径。书籍凝聚作者长期思考与整理,远胜碎片化文章。作者以克服社交网络成瘾为例,说明认知深化如何助力持久改变。但读书本身亦需克服,建议创造条件培养阅读习惯,形成知行合一的正向循环。

📚 认知模糊是知行差距根源:我们常仅凭模糊概念而非深度理解来判断对错,导致难以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如明知应健康饮食却难以坚持。

📖 书籍是深度认知的载体:相比短平快的文章,书籍是作者长期研究思考的结晶,经编辑校对,能系统性帮助读者理解问题本质,如作者通过阅读认识到社交网络成瘾的系统性原因。

🎯 深度认知驱动持久改变:只有真正理解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持续行动,作者克服社交网络成瘾的经历证明认知深化的重要性。

🚧 读书本身需认知驱动:许多人知道该读书却做不到,形成认知悖论,解决之道在于创造条件培养阅读习惯,逐步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 正向循环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深化认知,指导行动,再从行动中验证认知,不断循环,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作者以读者与不读书者的生命体验差异点明此理。

有一位医生曾经被问到:“你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医生回答:“不是压力或责任,那些都太基本了,最难的是让我的病人按照我要求的去做。“

如果你去看过病,你就会知道,医生有的时候嘱咐我们该吃什么,以及不该吃什么。我们知道医生是对的,这代表我们会严格遵守医嘱吗?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能只会在前几天有所注意,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会回到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我们只期待那该死的药能帮我们快捷的解决所有问题。

类似的我们知道不该做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抽烟,酗酒,社交网络成瘾,打游戏等等,我们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大多数人真的很难克制去这样做(对我来说是社交网络)。

而该做的事情,比如说多读书,吃健康的食品,保持运动等等,我们也都知道该做这些事情,但是为什么就那么难做到呢?

为什么知道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和真正去做或真正克制自己不去做之间的差距这么的巨大?

我的观点是:我们其实并不真正知道我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实际上,我们对这些事情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知道该吃健康的食物,但是我们有多了解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不该整天浪费时间刷社交网络,但是有多不该?为什么不该?

但是要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了解它才行。这不能是只知道一个口号或者概念

如何真正了解?我认为只能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

为什么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通过读书去了解相关概念而不是通过阅读文章呢?

要知道,每一本书都是有人坐下来,花了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组织需要的信息,然后再由一位或者几位专业的图书编辑校对,整理,而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把所有的这些成果都放在我们的脑海中。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能“扯”出一本书的话,那么他肯定比只能“扯”出一篇文章的人做了更多的研究和思考。他会在写书的过程中多次帮我们去搜集各种资料,抽象各种东西,最终才能汇总成一本书。而这本书要出版还需要经过编辑的大量校对,整理,润色,最终才能来到我们的手上。

这位写书的人,一般来说,他已写过大量的文章(而即使是写文章,也需要大量的储备和信息的整理),只有这样,出版社的人才会注意到他,然后他会付出了比写文章多十倍的努力,然后才能慢慢凝结成一本能出版的书。

而我们将受益于他的思考和整理,得以深入了解我们关心的事情的本质。那些不看书的人,就只能凭自己的直觉,经验,然后再夹杂一些别人碎片化的思考来指导自己的想法和行事。

以我自己为例,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自己能稍稍克服刷社交网络的问题。这本被偷走的注意力对我影响巨大。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注意力问题已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全世界,整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和社会在这种系统的影响下,已经失去了专注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能力。如果我没读这本书,我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我们的意志力在面对社交网络时为什么会失败。

当我们真正了解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做出持久的改变。反之如果只是模糊的知道,那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改变。

这就是我的观点。

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读书。读书是一件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该去做的事,但是却没有真正去做。按照我的观点,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真正的了解读书的意义,然后才可能做到持续的读书。

这就有点悖论了,如何开始呢?

坦白说,这个问题我并不知道如何解决。如果你现在已经真正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且实际上也在一直读书,那么你真的很幸运。

其他那些只意识到我们应该多读书,但是没有实际这样做的人,我只能建议你尽可能多为自己创造能读书的条件,这样你才可能通过读书而真正的爱上读书。也许是买一些书,也许是买一个电子书设备,也许是查看我整理的阅读指南,或许你会在里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

希望你能如此的幸运而真正的爱上读书,继而通过读书来了解各种问题,最终能真正的去做或者克制自己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最后分享乔治·R·R·马丁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读者在死前活了一千次,但是从不读书的人只活了一次。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知行合一 阅读 认知 自我提升 行为改变
相关文章
Engineering the Future of AI with Ruchir Puri - TWiML Talk #21
Comment on Breaking – CoinMex to Launch Its Own Token for Exchange and Become First Crypto Exchange to Support ONG Introducing CT by Новосибирск медициналық университетінің оқу ақысы 2023
人跟人的重要差距之一,就是落地的执行力。大部分人都把问题想复杂了,很多人以为认知重要,方法重要,这个重要,那个重要,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这些都...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阅读思考行动的环 回想下,如果一个爱阅读的人从未分享自己的思考,如果一个爱思考的人从未行动,如果一个爱行动的人从来不阅读,或者一个爱思考的人从来不阅读...
给男孩子的建议 1、普通男孩,翻盘的第一张牌,必须去更好的圈子,去认识更高层次的人。而更好的圈子,只能是工作、学校、或者由家境带来。至于什么酒吧、高档酒...
猴子心态VS僧人心态 Monkey Mind:被细节困扰 过度思考 抱怨比较批评 短期满足 苛刻专权 自我中心执迷不悟 被愤怒等情绪掌控 寻求应急之道 Monk Mind: 专注问题...
这首诗即一种明显的摄影讲述体,秘密—文学性赋予一幅照片的神秘气息—诱使阅读。与此诗差不多的,还有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
不好说什么,如果自己都没有什么变好的欲望的话,那就只能无病呻吟了
本周推荐一本《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 我超喜欢这本书。它真的很好读,内容就是一个个的寓言故事。但同时它又非常发人深省。 用生活化又有趣的故事,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