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6小时前
一个人被淘汰,是从好奇心退化开始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好奇心是驱动个人成长、领导力、适应力和持续学习的关键心理能量。文章强调,好奇心如同肌肉,需要通过持续锻炼来增强。通过摒弃借口、找到兴趣切入点、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以及在兴趣减退时及时切换,可以有效激活和强化“好奇肌”。好奇心不仅是雇主看重的素质,更是保持职场竞争力、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重要能力。激发好奇心,意味着保持对学习的渴望,对新观点的开放,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动力,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和成长。

💡 好奇心是多重能力的基石:文章指出,好奇心是个人成长、领导力、适应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驱动力。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在职场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应对变化。

💪 锻炼“好奇肌”的五大策略:为增强好奇心,文章提出了五个具体方法:1. 摒弃“没时间”等借口,有意识地投入学习和新体验;2. 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切入点,并留出深度思考的空间;3. 通过改变日常惯例,打破舒适区,激发新想法;4. 勇于尝试新事物,即使是与自身经验不太相关的内容;5. 当兴趣减退时,果断切换关注点,让思绪自由驰骋。

🌟 好奇心在职场中的关键价值:文章强调,好奇心是衡量领导效能的重要指标,它能推动持续学习以保持竞争力,并且是雇主选拔人才时的重要品质。具备好奇心的员工,更能适应未来的岗位变化,并展现出更强的技能重塑能力。

❓ 好奇心的本质与驱动力:好奇心的本质是对学习的渴望,对新观点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未知环境的探索动力。它驱使人们通过发问“为什么”和“如何”来深入理解事物,从而促进发现和改变。

好奇心是一种驱动成长与改变的心理能量,它不仅关乎个人兴趣,更关乎领导力、适应力与持续学习力的养成。像肌肉一样,好奇心也需持续锻炼,才能更强大地作用于职场与生活。通过摒弃借口、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等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唤醒并强化这份内在驱动力。

塑造我们的好奇心“肌肉”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能提升领导力、推动持续学习,同时也是雇主高度看重的一项能力。

像其他肌肉一样,要让“好奇肌”更加强大,也需要先激活再锻炼。增强好奇肌的方式有:摒弃借口、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以及在兴趣减退时果断切换关注点。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亲密关系中,好奇心在各类场景中都有用武之地。它驱使着人们展现兴趣、促进发现,最终以某种形式或方法改变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而这一切,都源自好奇者的简单发问:“是谁、是什么、何时、何地、为何”以及“如何发生”

好奇心的本质是对学习的渴望,是对待新观点的开放态度,是对未知环境与情境的探索动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激发并培养好奇心。

首先,好奇心是衡量领导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你想要管理或领导他人,展现出好奇心将有所助益,尤其是因为这样做还能帮助他人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好奇心会推动持续学习,这对保持自身竞争力和事业长青而言都不可或缺。在我近期出版的《我,人类:AI、自动化与重塑人类独特价值的探索》(I, Human: AI, Automation, and the Quest to Reclaim What Makes Us Unique)一书中,我阐述了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职场技能正在快速更替,从而使锻炼“好奇肌”如今成为一种生存机制。

再次,好奇心是雇主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无论岗位、行业、管理层级,拥有好奇心常常是人才最重要且最受青睐的一个品质。例如,在万宝盛华集团(ManpowerGroup),招聘人员和人事代理机构常常将好奇心作为甄选人才的考量标准,而这也深受客户认可。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岗位会作何变化,但只要员工具备好奇心,其提升和重塑技能的动力与能力就会显著增加。

那么,如何塑造并锻炼“好奇肌”呢?有以下五个科学建议:

摒弃借口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好奇心。毕竟,无论是对待琐碎小事还是探索深奥问题,充分发挥好奇心最能让人获得智力上的满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时间有限、不得不专注于可预测的任务,交付“稳妥”成果,或者处于百无聊赖或缺乏刺激的工作环境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阻碍我们发挥好奇心。

其实,以上这些都不过是借口。事实是,没有什么能够真正阻止我们激发自身好奇心。关键在于要选择正确的优先事项、有意识地投入学习、寻求全新体验,并努力缩小“已知”与“想知”之间的差距。由于个体意志存在差异,即便是身处同一团队或组织、拥有相同上司的员工,其好奇程度也会千差万别。

所以,不要指望上司来激发你的好奇心——这是你自己的责任。以下建议可帮助你在职场中逐步提升好奇心:

• 每天专门留出20至30分钟,即便是上下班前后,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好奇心;

• 围绕长期战略或优化现有流程与策略等话题积极与同事交流想法;

• 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深挖问题的本质,避免浮于表面。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我想拥有好奇心,但该对什么感兴趣呢?”这恐怕是我们在培养好奇心时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显然,我们对原本就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好奇。因此,明确你的内在动机是关键。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说过:“爱你所爱,至死方休。”(当然,不要用字面意思理解)不妨问问自己:

• 我最想深入了解的是什么?

• 我想在哪一领域成为专家?

• 我会在哪些问题和话题的讨论中乐此不疲、忘却时间?

同时,你还需要找到“空白时段”,即那些可以远离工作或琐事,专注于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本质上讲,明确了你感兴趣的事情并全情投入,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之后,好奇心会驱使你继续前进。

有实例表明,对本不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出一定的好奇心也有助益。诀窍在于找到一个对你来说更有意义的视角或维度。例如,你可能对技术无感,因此在处理技术相关问题时感觉乏味,毫无激情可言。但若稍加思考探究,从“技术如何影响生产力、士气、疏离感或幸福感”等人文或心理学角度切入,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技术问题中包含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能将单调乏味的外部任务转化为有意义和价值的行动,从而激发好奇心,提升专业能力。

打破常规

研究发现,富有创造力与好奇心的人往往对常规“过敏”,容易因一成不变而感到厌倦与脱离。因此,改变日常惯例能带来新鲜体验,激发新的想法,思考新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尝试与不同的人共事;改变处理常规事务的时间与方式;更换通勤路线、就餐地点,或者周末的安排。哪怕是微小的改变,如改变笔记本的摆放位置、找不同的午饭搭子、尝试(或停止)参加某些线上会议,或者培养一些新的业余爱好,都能对你的思维和好奇心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大脑天生懒惰,我们会倾向于为自己营造舒适圈,避免应对新事物,因为新事物会制造压力和焦虑,还会导致额外付出。每当我们身处陌生环境,就无法依赖程式化的惯性模式,不得不主动思考如何行动。适当打破常规能为你的生活带来新鲜感与多样性,即便是一些看似随机的变化,也可能激发新的兴趣,唤起你的好奇心。

尝试新事物

好奇心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它通常伴随着乐趣。它能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让人进入心流状态,为创造力和尝试新事物提供理想土壤。让人有机会去尝试新鲜事物、接纳新观念、提出更深层次且更有意义的问题,进而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出独特的专业技能。

有趣的是,AI,特别是生成式AI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类知识的价值,因为AI能回答的问题比任何人都要多。但AI仍旧依赖人类来提出问题,或是提示答案。即便AI学会了“自我提示”,本质上也只是在复制人类的提示。

由此可见,自由发散的好奇心是人类独特的或者说独有的一种品质。具体来说,好奇心具有自主性,它源自我们内心的直觉与兴趣,还具有偶然性,即使我们知道好奇心何时而生,也无法预知它最终会走向何方。

因此,做好尝试准备,走出舒适区,去探索你从未涉猎过的话题和事物。科学研究表明,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好奇心的最可靠指标之一。多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与自身价值观、偏好和经验不太相关的事物,去发现新的兴趣、哪怕是“有罪恶感的快乐”,以及变化带来的乐趣。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Amy Edmondson)在其新书中所言:“要有足够的好奇心,从错误中学习,把错误转化为‘聪明的失败’”。

兴趣减退时,果断切换关注点

激发“好奇肌”应该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体验,更像是水中畅游,而非负重训练。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停滞、兴趣减退,甚至感到厌腻,就像学生迫不得已要完成千篇一律的家庭作业一样,这时请果断切换关注点,还大脑自由,让思绪自由驰骋。真正的好奇心应该能使你感到学习轻松,乐此不疲,仿若冲浪者踏浪前行,帆船借风远航。

这正是自驱式探索尝试与外部强迫式学习的差异,前者可释放你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后者往往会抑制它。所以,不要压抑自己真正的兴趣与学习激情,要让其引领你通往真正渴望抵达的地方。

最后要考虑到:好奇心与其他心理特质一样,既是受天性影响,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的好奇程度存在先天差异,无论身处何地、置身何种环境。话虽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好奇心。据乐观估计,好奇心约50%由先天决定,那么剩下50%就可后天培养,尽管其中很多在成年后会逐渐固定。因此,虽然天生缺乏好奇心的人不可能突然达到与爱因斯坦一样的好奇程度(反之亦然),但我们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调整或增强好奇心水平。而这,与所有技能一样,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

你,准备好锻炼“好奇肌”了吗?

作者:托马斯·查莫罗-普雷穆季奇(Tomas Chamorro-Premuzic)

托马斯·查莫罗-普雷穆季奇现任万宝盛华集团首席创新官,伦敦大学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商业心理学教授,deepersignals.com联合创始人,哈佛创业金融实验室(Harvard’s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Lab)研究员。著有《为什么很多无能男性成为了领导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19),并基于此书发表过TEDx演讲。其最新著作为《我,人类:AI、自动化与重塑人类独特价值的探索》(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23)。

本文选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5年8月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译校:武晞羽,编辑:廖琦菁,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好奇心 职场发展 个人成长 学习能力 领导力
相关文章
How to Know with Celeste Kidd - #330
和同事聊天,聊到输出倒逼输入,所以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就要保证多输出。 在保证输出上,我的经验是:每天保持写作,写800-1000字的短内容。 大家听过金发女孩...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伟大始于无名》 在线阅读英文版:https://chipwilson.com/chapter/why-i-am-writing-this-book 网站内有PDF.EPUB 等格式下载。 本来想用沉浸翻一下,但是貌似...
“特意去接触那些聪明、有趣、有抱负的人。为他们工作,雇佣他们(实际上,工作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之一就是与真正优秀的人建立深厚的关系)。尽量与那些在他们领...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我毕生所愿。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
?? 一个好的领导者知道如何战略性地“拍马屁”: ? 来自Tim ferriss推荐 《克林顿战情室的12条胜选秘诀》 「如果你认为某些人是傻瓜,而你唯一的应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