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哥的黑板报 前天 17:43
不想再谈元宇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作者对当前媒体和投资界对“元宇宙”概念的过度炒作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重蹈“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的泡沫覆辙。作者以自身在网络安全领域提出“态势感知”概念的经历为例,说明了理论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可能导致概念被误读甚至被边缘化。他认为,实现元宇宙的难度被普遍低估,目前甚至连实现元宇宙所需克服的“十座大山”是什么都未被清晰定义。因此,作者选择与“元宇宙”保持距离,并将继续专注于“计算的未来”这一更具实质性的议题,强调技术的长期价值和实现过程的艰巨性。

💡 媒体与资本炒作易致概念泡沫化:作者通过回顾“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态势感知”等概念被过度解读和炒作的经历,表达了对当前“元宇宙”热潮的担忧,认为这可能是一场由媒体和投资人共同炮制的泡沫,其发展轨迹可能与过去的类似概念相似。

⛰️ 元宇宙实现的巨大技术挑战:作者强调,实现“元宇宙”的愿景面临着极其艰巨的技术挑战,他将其比喻为需要翻越“十座大山”,而每座山的攀登都需要耗费大量个人乃至集体的终生精力。目前,甚至连这些挑战的具体内容都尚未被清晰界定,这表明元宇宙的实现并非短期内可以达成。

🎯 区分概念与务实探索:作者明确表示,他将与“元宇宙”这一被过度炒作的概念划清界限,转而继续深入探讨“计算的未来”。他认为,技术的价值在长期内往往被低估,而短期内又被高估,他更倾向于脚踏实地地进行技术探索,而非追逐热点概念,即便只是翻越其中一两座山,他也会感到心满意足。

🔬 态势感知概念的演变与反思:作者以其在网络安全领域首次提出“态势感知”概念的经历为例,说明了即使一个有价值的概念,如果理论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也可能被误解为“新瓶装旧酒”,甚至最终被搁置。这为理解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即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其理论的成熟和实际的落地能力。

2021-07-30 09:46

两三个月前我在多个场合分享了关于「计算的未来」的观点,并认为计算的未来在于创造,尤其是在4.24日在云栖大会


两三个月前我在多个场合分享了关于「计算的未来」的观点,并认为计算的未来在于创造,尤其是在4.24日在云栖大会的团聚里,我的一个朋友茅老师提出这个在业界应该叫Metaverse,也就是元宇宙。在后续的文章中我引用了这个词。


但是最近感觉味道有点变化,媒体上炒作元宇宙的文章突然一下子变多。最夸张的是我身边的朋友也开始谈论。某国际知名公司的朋友跑来找我,说要聊聊元宇宙。某阿里技术大牛跑来找我,说准备投入在元宇宙的方向上。最夸张的是最近扎克伯格突然宣布将成立一个部门开始做元宇宙,Facebook未来是一家元宇宙公司。这下媒体炸锅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却开始恐慌,因为这似乎又是媒体与投资人共同炮制的一次泡沫,就如当年他们对「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概念的炒作一样。在还没有人能定义清楚这些概念之前,资本和媒体就信誓旦旦的表达这才是人类的未来,然后接下来就会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群专家,共同参与这餮餮盛宴。


所以我现在的感觉很糟糕,仿佛回到了五年前。在2015年7月9日我在阿里举办的「天下无贼峰会」上做了一次关于《安全的未来是态势感知》的主题演讲,这应该是在网络安全产业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态势感知」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一个月前我们公司内部共创时产出的结果,借鉴了军事上的一些思想,我们认为用在网络安全领域也非常恰当,当时参与的人有方兴、王伟、肖力、云舒、老聂等人。在随后的半年里突然各个安全厂商都开始谈论「态势感知」,冒出来很多专家。然后到了2016年4月19日,总书记在一次会上突然提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自此以后的几年,态势感知逐渐成为一个合规性的需求,各个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但是迄今为止,态势感知的理论都没有完善和成熟过,也没有真正做得好的态势感知产品,以至于有人批评这个概念是新瓶装旧酒。实际上在我看来是理论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而我因为在2017年离开了网络安全领域,所以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方向,一两年后阿里云的态势感知产品也下线了。


现在的「元宇宙」,又给了我类似的感觉。当所有人突然开始谈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概念,往往是泡沫。因此我不打算再谈论「元宇宙」,但我会继续谈论关于计算的未来。我很担心大家会过于低估实现「元宇宙」的难度,因此不想因为我的言论有任何的误导。在当下我想和「元宇宙」划清界限。技术的挑战与价值在短期内往往被高估,长期往往又被低估。在我看来要实现「元宇宙」的愿景,这中间的难度,好比要再翻越十座大山,而攀上每座大山,可能都要耗费许多人一生的所有精力。而我投入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如果能翻过一两座山,就很心满意足了。如果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起努力,可能速度会稍微快一点。因此很高兴看到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愿意投入进来。但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连这十座大山是什么,都还没有人能讲清楚。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元宇宙 计算的未来 技术泡沫 态势感知 概念炒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