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前天 14:56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和再通胀的可能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指出,近期房地产市场数据下跌与股市上涨之间存在反差,揭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非需求不足,而是房地产行业过度挤占其他行业利润,导致债务性通缩。解决之道在于供给侧改革,提高租房供给弹性,降低房租收入比,从而带动整体物价回升。文章援引官方理论范式,阐述了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土地与其他要素的矛盾,以及稳健货币政策在抑制房租过快上涨中的作用。最终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畸形是阻碍中国再通胀的根本原因,而近期政策的转向预示着资本市场可能迎来新的机遇。

📈 **土地与要素的结构性冲突导致租房供给弹性不足:**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中出现了土地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冲突,导致租房供给弹性显著低于其他要素。这使得在其他要素快速扩张时,房租相对于居民收入的比例持续上升,形成了“房租收入比”的结构性问题。

📉 **供给侧管理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关键:** 面对房租收入比持续上升的结构性问题,文章强调供给侧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解决经济深层矛盾的根本途径。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才能真正激发经济增长动力。

⚖️ **需求侧管理作为辅助压制房租收入比:** 文章指出,解决结构性问题需要稳中求进,需求侧的管理手段可以作为辅助,用于压制房租收入比的过快上涨。例如,鼓励生产要素扩张的同时,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冲,以延缓租房需求曲线的扩张速度。

🏠 **畸形的房地产市场是再通胀的真正障碍:**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中国经济“高实际增速+低CPI”的现象,以及无法实现再通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畸形的房地产市场。高企的房租收入比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使得通胀难以启动。

🚀 **政策转向预示再通胀机遇:**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央行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表明高层对房地产行业问题的定性发生变化。这预示着租房市场的供给曲线可能已恢复弹性,货币政策得以解放,中国再通胀的希望正在显现。

2025年8月15日,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全国二手房成交数据:

如上图所示,北京环比下跌1.1%,上海环比下跌0.9%,深圳环比下跌0.9%。

不少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会因为这份数据调整;结果万得全A大涨1.44%,完成反包。

这说明,在微观个体中流行的逻辑其实是错的,物价萎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房价回落,而是,曾经的房地产行业实在是太好了,挤占了其他行业的利润,形成了债务性通缩。

也就是说,根本矛盾并不在需求侧,而在于供给侧,一线城市的房租相对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要让中国再通胀,必须把租房的供给曲线恢复弹性,把房租降低下来,整个国家的物价水平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因此,对于8月15日的市场反馈,正确的解读是:资本市场看到了中国再通胀的希望。

这篇文章,我们将用官方的理论范式来回答中国的再通胀问题: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page64

一、土地和其他要素的矛盾

那么,最近二十年,中国出现了什么结构性问题呢?土地和其他要素出现了结构性冲突,租房的供给弹性远远低于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

如上图所示,根据瓦尔拉斯定律,其他要素的供给构成了租房的需求,因此,如果租房的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当其他要素快速扩张时,我们会观察到房租从P1上升到P2。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P是相对价格,我们是拿房租除以其他要素的回报。

譬如,我们可以拿平均房租和平均收入相除,如果租房的供给弹性显著低于其他要素,那么,我们必然会观察到房租收入比持续上升。

上图是deepseek所统计的北京的房租收入比情况,结论是:房租收入比高位缓降,但压力十分显著。

不难发现,对于要素比率的异常,需求侧的措施无能为力,我们只能诉诸供给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

二、结构性问题下低通胀率的必然

但是,处理结构性问题不能大干快上,要稳中求进,所以,在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需求端的手段来作为辅助压制房租收入比。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page66

那么,我们该如何用需求手段来压制房租收入比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其他要素再做一个二分法,区分为生产要素和货币要素。

对于生产要素,我们要大力鼓励其扩张,它对应于我们的实际GDP增速;对于货币要素,我们可以用来作为对冲工具来抑制租房的需求曲线快速扩张。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潜在增速很高,于是,生产要素的扩张会把需求曲线推高到外围的虚线那里,导致房租攀升至P3;但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对冲,把需求曲线反推至现实的位置,使得现实中的房租只提高到P2。

这张图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冲,我们现在的房租收入比会更离谱,北京的平均房价会更高。

也就是说,如果民怨沸腾的房租收入比是P*,显而易见,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缓了租房需求曲线的扩张速度,避免现实中的房租收入比过快地“触礁”。需求端政策的配合给供给端政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三、畸形的房地产市场才是再通胀的真正障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不难明白国内经济保持“高实际增速+低CPI”的根本原因了,我们是被逼到这条路上的:一方面,我们不应该限制生产要素的扩张,反而,应该鼓励生产要素的扩张;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降低租房需求曲线的扩张,避免房租收入比过快地撞南墙。于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那个最优答案。

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到2024年。如上图所示,在这14年间,中国的CPI增速一直被压制在一个较低区间,为供给侧改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上图向我们展示了“房租收入比

1. 生产要素应该被优先鼓励,可以跳出限制;

2. 如果土地要素的供给弹性低,那么,就要抑制货币要素的供给;

3. 如果土地要素的供给弹性高,那么,就可以放松货币要素的供给。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土地和货币之间的跷跷板关系,土地要素的供给缺乏弹性,才是货币扩张的真正障碍。如果租房的供给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那么,货币要素就没法得到放松,通胀就永远不会做起来。因此,畸形的房地产市场才是中国再通胀的真正阻碍。

四、结束语

上述分析所采取的理论,要么来自于《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要么来自于微观经济学本科内容,大家可以自行验证出处和推理过程。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货币政策是在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转向的,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央行在2025年一季度的货币开始提“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那么,为什么之前怕货币宽松和物价上涨,现在又不怕了呢??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高层对地产行业问题的定性发生了变化,不再认为它是一个扼住中国经济咽喉的要命问题了。代入上文的框架中,结论则是租房市场的供给曲线已经恢复了足够的弹性,货币政策终于被解放了,可以搞货币宽松,做再通胀了。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M1和M2增速的回升,央行愿意把M2增速做起来,也特别想要把M2增速做起来。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一鲸落而万物生”,把地产这个堵点拆掉之后,会有两个自然结果:

1. 利润能流到企业端,股市可以涨了;

2. 政府不再担心房租收入比爆表,货币也可以真的宽松了。

因此,资本市场因为房价继续回落而上涨并不奇怪,对于这种微观想法和宏观结果的撕裂,大家不要觉得意外。

市场就是有效的,即便每一个微观个体都不清楚全貌也不要紧,即便所有人都指鹿为马也没问题,只要大家真金白银地下场交易,一定会输出正确结果,只不过多花费一些时间罢了。

这种迂回的有效性告诉大家,市场的有效性来源于“真金白银”,不要听那些不下注交易的人乱讲,那些不会亏钱的人的观点一点都不重要,就是单纯的噪音罢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房地产市场 再通胀 供给侧管理 货币政策 结构性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