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15小时前
清华系制霸Meta AI天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Meta近期在AI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尤以吸纳OpenAI人才和华人精英为显著特点。梳理发现,Meta的“华人天团”中,清华校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能接近五分之一。尤其是在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中,清华校友表现抢眼,在关键岗位上扮演重要角色。文章还提及了清华大学“姚班”和“智班”在培养顶尖AI人才方面的贡献,并指出在xAI、OpenAI等其他AI公司中,清华校友也屡次成为焦点。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包括南科大在内的其他高校在AI人才培养方面同样不容忽视的进步,预示着华人AI人才的崛起是多元化且充满潜力的。

🎓 Meta在AI人才抢夺战中表现突出,尤其吸引了大量华人AI精英,其中清华校友占据了显著的比例,在超级智能实验室等关键部门担任要职,显示了他们在AI研发中的重要地位。

🏫 清华大学的“姚班”和“智班”是培养顶尖AI人才的摇篮,为AI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例如在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赵晟佳,以及毕业于“姚班”的常慧文,都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实力。

🌐 清华校友在AI领域的杰出表现不仅限于Meta,在xAI、OpenAI等顶尖AI公司以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中,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这反映了清华大学在AI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华人AI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 除了清华大学,其他国内高校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较年轻的南方科技大学等,也为AI领域输送了优秀人才,表明华人AI人才的崛起是多元化的,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在AI领域的整体进步和潜力。

🤝 华人AI人才的全球崛起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清华等顶尖高校的教育质量是重要基石,而包括黄仁勋等行业领袖对顶尖人才的重视和引进,也为AI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Meta突然在7月发起一场AI人才抢夺战,最明显的两个特点莫过于:第一,OpenAI损失惨重。第二,华人异常突出。而我们通过梳理发现,Meta的“华人天团”中,又以清华校友最为突出,占比可能已经将近五分之一。

就在几个小时前,the Information爆出消息,称Meta计划在六个月内第四次重组AI业务。


在这之前的最新重组是,Meta成立了新部门超级智能实验室。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Meta将这个实验室划分为四个小组:一个新的“TBD实验室”(待定实验室);一个包括元人工智能助手在内的产品团队;一个基础设施团队;以及一个专注于长期研究的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实验室。

看起来,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已经基本成型。从媒体捕捉到的消息来看,抢人的节奏确实也已经有所减缓。

8月截至目前的重磅消息发生在昨天——北大校友孙之清(Zhiqing Sun)从OpenAI跳槽到了Meta,加入超级智能实验室。

实际上,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的华人多,有中国内地高校背景的华人也多,而这其中,又以清华校友最多。

这就不得不提到,风投公司Menlo Ventures的投资者Deedy Das曾在X平台上晒出的一张名单,他表示这份名单来自匿名的Meta内部人士。


该爆料的时间是7月19日,名单包含Meta超能实验室的44名成员,其中有26名华人。有中国内地高校背景的华人高达19人,而清华校友人数高达8人。


这是什么概念?

首先,除了清华校友之外,人数最多的是北大、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也只是分别有两人而已。

其他的分别有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校友各一人。

其次,这意味着至少在这份名单的范围内,清华校友的占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逼近五分之一。而如果聚焦在名单中有中国内地高校背景的AI人才,那么清华校友的占比为42%,接近半数。

清华校友多,已经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在这里说三个点:

第一,清华校友的突出表现,不仅体现在这份名单中。7月初,Meta宣布超级智能实验室成立,曾公布11位核心人员,包括7位华人,其中4位都是清华校友。

而赵晟佳(Shengjia Zhao)更是在其后被任命为超级智能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他2022年加入OpenAI,深度参与GPT‑4训练架构优化。GPT-4o和OpenAI o1、o3 mini的研究工作也都有他的贡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常慧文(Huiwen Chang)毕业于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姚班”。姚班,即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2005年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办,在二十年间已经成为中国计算机界的“黄埔军校”。

2019年,清华又创办了“智班”,也就是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同样由姚期智院士担纲首席教授,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领跑国际的拔尖科研创新人才 。

2022年,清华把三个学堂班姚班、智班、量信班合并为一,统称为姚班。

今年36氪在《清华姚班的天才们,为何成为AI时代的配角》里提到,79岁的姚期智至今仍为姚班学生授课。

第二,在Meta之外,随便拿出一些华人有突出站位的名单,清华校友总是最显眼的存在。

例如xAI在2023年成立时,公布了包含11人的“创始团队”,华人有4人,其中就有一位Zihang Dai是清华校友。


再比如OpenAI前不久发布的GPT-5,通过公开信息至少可以发现6位华人,其中也有两位清华校友。

在这些名单当中,其他国内院校的校友人数最多和清华齐平,但未见超过。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息是黄仁勋与华人顶尖人才的牵手。今年6月29日,黄仁勋亲自挖了中国两个顶尖AI人才进入英伟达,他们都是清华校友。

一位是朱邦华(Banghua Zhu),95后,清华毕业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他曾在Google和微软实习,后来成为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另一位是焦剑涛(Jiantao Jiao),清华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人教授。此二人还曾一起创业,联合创办AI公司Nexusflow。

其中朱邦华在英伟达出任的是“首席研究科学家”。两个人都在X上晒出了和黄仁勋的合照,可见老黄的重视。


在这次的AI浪潮中,华人人才在全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每当有一个热门事件出现时,外界也总忍不住挖掘人才背后的成长轨迹。有意无意之间,几乎形成了高校之间的一场无言的对决,一次人才培养的“答卷”批改。

就像DeepSeek大火时,梁文锋的浙大背景被津津乐道,彼时“为什么不是北大”“为什么不是清华”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像前文提到的《清华姚班的天才们,为何成为AI时代的配角》一文就提出,梁文锋摘得AI桂冠,让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也享有顶级教育资源的姚班“多少显得有些落寞”。

但是当我们退后一步,将视野落到更大的范围上——正如这次Meta抢人大战提供的可贵机会——就不难发现,华人的AI人才崛起,可以是清北和其他院校的共赢。

从Meta的人才名单中,既能看到清华校友人数突出,也能看到其他多元的本科背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Meta的“华人天团”中,除了清北、浙大、同济、中科大校友外,也有南科大校友。南科大建校不过13年,虽然实力雄厚,属于“双一流”大学,但是在985/211的叙事里是“双非”院校,依然走出了AI顶尖人才。

清华依然“能打”,其他院校也不断给人惊喜,华人AI人才,还有很多故事正在展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eta AI人才 清华大学 OpenAI 华人AI精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