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已在太湖正式投入运行。该平台由五艘功能船组成,通过密闭管道实现清淤、筛分、脱水、减容及余水净化全流程闭合作业。其革命性在于将所有处理环节移至水面,实现“淤泥不落地、余水不外排”,并将余水处理至地表湖库Ⅲ类水质标准。平台采用清洁岸电驱动,智能化管控,单日清淤能力达8000立方米,清淤泥饼可用于生态修复和建材生产,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其模块化设计也使其能适应全国多种湖泊的治理需求。
💧 **一体化绿色智能清淤平台**:
“太湖之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由五艘功能各异的作业船通过密闭管道串联而成,实现了清淤、筛分、脱水、减容和余水净化的全流程闭合作业。这套系统代表了全球领先的生态清淤技术,能够高效且环保地处理湖泊淤泥。
🌊 **“淤泥不落地、余水不外排”的环保理念**:
该平台的核心亮点是将所有处理环节转移至水面进行,包括淤泥的脱水、固化和无害化处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先进的“生化+V-MBR+水质综合保障”处理系统,将作业产生的余水净化至地表湖库Ⅲ类水质标准,从而彻底实现了“淤泥不落地、余水不外排”的环保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水体和环境的影响。
⚡ **清洁能源与智能化管控**:
在能源使用方面,“太湖之光”全平台采用清洁岸电驱动,彻底摆脱了对燃油的依赖,实现了零排放的绿色施工。同时,其智能化管控系统使得整个作业过程高度自动化,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显著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与管理水平。
♻️ **循环经济与广泛应用前景**:
“太湖之光”在处理淤泥方面具有显著的循环经济价值。清淤产生的泥饼经过科学处理后,能够广泛应用于湿地修复、矿坑复绿、盐碱地改良以及环保建材生产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此外,其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使其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够灵活组合以满足全国不同地区平原浅水型湖泊的治理需求。
快科技8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近日在江苏无锡宜兴太湖水域正式投入运行。
作为目前全球领先的生态清淤系统,"太湖之光"由五艘功能各异的作业船通过密闭管道串联而成。其中"太湖浚清2号"负责智能环保清淤,"太湖之光1号"承担筛分调节任务,两艘"太湖之光2号、3号"模块船专司脱水减容,而全球首创的余水处理船则配备了"生化+V-MBR(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水质综合保障"的处理系统。
这种创新组合实现了清淤、脱水、净化的全流程闭合作业,单日清淤能力高达8000立方米,相当于100个标准集装箱的容量。
与传统清淤方式相比,"太湖之光"的革命性突破在于将所有处理环节移至水面完成。它不仅能在船上直接进行淤泥脱水、固化和无害化处理,更能通过先进工艺将余水处理至地表湖库Ⅲ类水质标准,实现"淤泥不落地、余水不外排"的环保目标。
在绿色施工方面,"太湖之光"全平台采用清洁岸电驱动,彻底告别燃油消耗。通过智能化管控系统,整个作业过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大幅减少现场作业人员。
更具生态价值的是,清淤产生的泥饼经过科学处理后,可广泛应用于湿地修复、矿坑复绿、盐碱地改良及环保建材生产,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
此外,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各艘模块船灵活组合、动态调动,可适配全国多个平原浅水型湖泊的治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