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17小时前
韩国生活两年后,谈谈中日韩三国未来吸收外来劳工时可能存在的不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从一位在韩博士生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韩国对外来劳务资源的吸引力,认为其在底层劳务方面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具有较强收割能力,这与韩国老龄化社会及强势经济有关,并类比了美国收割全球人才的模式。同时,文章也深入分析了东亚三国(中日韩)文化高度自洽和内向凝聚力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既能保持民族向心力,也有利于保留本国人才,但也使得外来者难以融入,处处感受到“外人”的标签。作者认为,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吸收外来人才,但不能照搬现有少数民族政策,并期待中国能探索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 韩国对外劳务市场的吸引力较强,尤其在底层劳务岗位上,大量中国和东南亚劳动力(如越南、印尼)的涌入,反映了韩国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其经济对外部资源的收割能力,这与美国收割全球人才的模式有相似之处。

🌏 东亚三国(中日韩)文化普遍存在高度的自洽性和内向凝聚力,这种文化特性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传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本国人才,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外来者难以真正融入,无论多么努力,都可能被视为“外人”,这与美国相对多元的族裔背景下更容易找到生态位形成对比。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单纯依靠国内人才资源已不足够,未来需要积极吸收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外部人才。然而,在吸引和留住外籍人才方面,不能简单套用现有的对少数民族的政策,需要探索出更符合中国国情且更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展现大国的智慧。

💡 韩国和日本在对待外籍劳工的态度上似乎存在某种缺失,暗示了在文化融合和人才吸引策略上可能存在不足。作者以此为鉴,对中国未来如何更好地处理对外人才政策和文化包容性问题,提出了值得深思的期望。

背景:博士生,来韩2年,由于没有在韩工作计划,所以语言、社会文化方面体验并不深度。以下仅代表个人的一些思考。

首先,韩国对外来劳务资源的吸引力目前看是远远大于中国的。特别是底层工作中,中国人、东南亚(越南、印尼)逐渐开始占据了很多岗位。例如工地上充斥着大量中国人,不只是会韩语的朝鲜族同胞,也有语言完全不同的汉族同胞做“搬砖”工作(朝鲜族一般做的工作选择面大一些,毕竟语言有优势)。这一方面是韩国老龄化社会导致的年轻劳务资源缺乏的必然,也是相对较为强势的经济对外来劳务资源的天然收割。在这方面,目前的终极形态是美国,美国能够收割全世界的人才。

从文化角度,我认为韩国吸引外劳有天然的弊端。在这点上,东亚三国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韩国和日本作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超前版本,挺值得思考。

中韩日三国的文化都天然具有高度的自洽性和完整度,即使经历过战争的摧残和外来文化的倾泻,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内向凝聚力。

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优势在于:能保持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即使经受外部压力,我们依然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不断传承。在细微处说,有利于保留本国人才。例如,国外的劳务报酬虽然比国内高,但还是有大量朋友因为我们国家的人情、烟火气和中国胃而选择归国工作。

我身处韩国最大的感受是:处处是外人。无论你多么努力尝试融入,你就是外人。这点在国内其实也是类似。一个肤色有不同的东南亚人,中文再流畅,我们也很难将其视为本国人看待。因为国内已经有了一个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民族(中华民族/韩民族/大和民族)概念,外来人是非常小众的。但这点在美国会相较容易很多,因为美国的族裔反正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反而相对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和舒适区。当然,美国的多元族裔背景也同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里我们暂不讨论。

随着我们不断的发展,单单依靠国内的人才资源是不够的,一定要吸收外来的人才。先从东亚开始,再东南亚、亚洲乃至全世界。但那时的政策肯定不会也不能照抄现在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政策了。但是从韩国和日本对外籍劳工的态度来看,又似乎差点什么。也许泱泱大国,我们能找到更好的解题之道。

昨晚吃的蚕蛹镇楼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韩国劳务 文化融入 人才吸引 老龄化社会 东亚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