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水来 2025-08-10 13:10 云南
备考,杂图蛐蛐。
昨天贴了个录取通知书,也算是4年以来努力的一个结局,今天就稍微详细解释一下操作细节,或许能缓解一下各位家长朋友的焦虑,这里特别声明,就是针对普通选手,中等或者中等偏上,不算上等的,上等学生的套路和这些略有区别。
这是山东某朋友家的学霸娃,考分高达683,高一开始就牛逼得不行,但是这样了,还是上不了清北,只能转求其次,大家都羡慕得不行,这些牛逼的娃,比例非常少,一个学校的顶尖那么1%,不作为典型。
高考结果,完美的踩在80%上,也和考前的预计高度重合。
去年年底去了一趟母校,转悠了一圈,问了不少小娃娃,发现不管是初中的,还是高中的娃,普遍挫折感都极强,非常累,但是没有分,非常感慨,学习其实不是那么难,但是学校普遍给小娃整了超级多的课程,动不动就是一天11-12节课,太离谱了。
正常而言,初中高中那点东西,不是那么难的,基础知识记得牢,最少就有20-30分了(这里专门针对数理化,英语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几乎就完全靠记忆,记得就高分,记不得就没分),后续有一些变化,典型题型和解法熟悉后,大体就70-80分了,剩下的20分,难度比较大,普通学生一般掌握不了,得不了几分,假如娃的能力不是特别强,建议放弃,尽量少折腾。
集中火力在基础题或者中等难度的题目上,时间花的比较少,难度比较低,容易掌握,而且折腾下来效果比较好。
总体来看,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学生,出题要求全面,但是针对具体个人而言,基本都是各有千秋,每个人不会的都不会完全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娃娃需要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
总体来说,人的注意力集中是很有局限了,小娃一节课45分钟,大部分就是15分钟能做到比较集中精力,再长就比较难了,除非老师上课艺术性极高,或者大考之前最后一堂老师画考试轮廓。
而且现在的学习普遍搞疲劳战术,上课太多,作业太多,搞得娃娃疲惫不堪,学习效果并不真的好,这也是很多娃娃读书很努力,但是没有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这种情况,娃娃就需要自己制定比较适合自己的策略,尽量取消没有意义的过度重复,将重点放在自己的弱点上,包括不太熟的知识点(包括公式定理定义了概述这些),还有自己不不太会不太熟的公式定理常见的固定扩展套路和解法。
理论上来说,娃娃能力要是足够强,做题效率高,疯狂刷题就行了,这个套路对最最强的那一拨没错,但是对中等选手就不行了,基础和中等掌握的不太好,难题更是一塌糊涂,长远来看,还是紧抓基础和中等,放弃难题,偶尔跟着老师刷点就是,不求难题得高分,高低缘分由天定。
还有一部分很努力的娃,分数也不凑合,但是一直等不了顶,难题基本也会做,思路都对,但是扣分比较多,这一类的娃,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计算过程出错概率太大,计算结果大规模错误,主要原因就是日常对于推理计算过程习惯不好,习惯性跳级计算(而且复查特别毛糙),从而引发各种错漏,最终全场累计下来,失分非常高。
对于这种娃娃,尽量要求计算过程尽量不要跳,当年就见了好多血淋淋的案例,包括很多同学,也包括自己,老师当年破口大骂:计算过程乱跳的基本都死,确实很有印象,对于普通选手,正常计算过程,习惯性两步三步并一步的,大概率爆雷,比如打开括号后,正负号记错,计算项目计算过程中看漏等等,这种习惯性的错漏,在考试时候极难复查出问题所在,就一个办法,强制娃娃一步步走,慢点,但是保证尽量少错,而且更加容易复查出错误,这种毛病,正常一个月的专项纠正基本就可以好,还有的学生更快。
假如娃娃把基础知识搞得很熟悉,中等难度的题目也做得非常好了,假如还有时间和精力,那就可以往上攀登高峰,那就是难题的套路,难题的套路,大多是几个知识点,或者几个方法的嫁接,再难的题目怪题偏题不做无量无边,老师也经常做不出来,不做常规备考训练的主体,这一部分就要基于基础和所有常见的体型解法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多加一些训练就能过关,提分也不算那么困难。
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审题的训练,不少娃娃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点扩展掌握得比较好,但是考试分数却比较低,长期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查,发现娃娃的审题能力比较低下,题目细节看错看漏的情况高发,死在第一步,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多找点题目进行专项审题训练,拿到题目后,就给1 2分钟的时间去写自己的审题思路,写1 2句话概括,然后去看答案,认真对比错误在何处,这种训练,一天可以整好多次,几十道题下来也不辛苦,就是给个思路,训练多了,就很好,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最后突然想起一个点来,那就是高中虽然繁忙,但是身体锻炼也极其重要,当年的经验,跑步打篮球排球乒乓球半小时到1小时之后去整作业,脑子明显的快,快了几乎一倍,效率非常高。
复查的技巧:很多时候大家都发现,考试时候脑子都不太转,但是出考场的那一瞬间,灵感突然迸发,大题错了,错在哪里哪里,这就是长时间持续紧张高压,脑子用的太紧,丧失了灵性,错漏高发,而且难于检查出来。
某个牛逼飞行员的经验是,遇到比较麻烦的题目,不要着急往前冲,而是暂时停下来,啥都不要想,让脑子休息个10秒左右,再回头来看,往往能发现一些容易错漏的地方。
好了,娃娃备考的事情大体就这样,希望各位朋友家家学霸个个清北高中状元!
昨晚稿子完事后,才找到的新图,这里可以看到,后缘设计算是比较正常了,前掠后掠角度都在10-20度,不算那么离谱,飞机的机翼外表轮廓的对向平行很明显,细节放大大家看看。
整机的平面轮廓大约是5对法线方向,几乎比歼-20,F-22,F-35这一代成熟战斗机,少一半还多,F-22大约是12对,歼-20稍微多点点,F-35战斗机也差不多。
美帝PW1120用来给枭龙,或者给法国的幻影2000,性能都会很不错,可惜了,发动机实力强,研发飞机几乎就是喝水一样的事情,这是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航空航天大爆发后的常态,现在嘛,他们空有发动机,飞机就是出不来,消化系统的史密斯专员太多,肠梗阻得厉害。
这个可以有啊,确实比较有创意,最大号的人工菌。
昨天找不到的资料,这里补上。
细节多多,总体来看,平尾基本稳定在最常规的模式,苏-27的设计被放弃,这种设计,应该加入了厂家最近些年特殊的专利调节机构设计。
好像是犹太人技术支持,韩国人给钱,折腾一阵子后,自己完成自产,这个套路玩的很溜,确实也很成功。
反无人机的最低成本模式,这也是俄乌死了上百万士兵得到的经验。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针对莫迪政府称击落6架巴基斯坦战机提出挑战,说不妨双方各自把自己的J10CE和阵风都拉出来电视直播数数,看看到底是谁的飞机被击落了,惹急了老实人,不好办啊
PS:昨晚灵感迸发了许久,今天几乎一点也不剩了,就到这里吧,暂时休息几天,还得忙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