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moocat 2025-08-08 22:07 浙江
昨天9月1日全民强制参保的话题在后台引起了热烈讨论,说来惭愧,我其实对社保缴费的细节是不太了解的,反正每个月公司划账的时候该扣扣,交了多少我不关心。
这次因为身边的人讨论的很激烈,我好奇才去看了下社保缴费规则的明细。
首先它有一个基数,是根据所在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算的,下限60%,上限300%。假如你所在城市的社会平均1万,那么社保最低基数就是6000,最高基数30000。
那根据常理推断,那些高收入的一线城市社保最低基数肯定高,上海7384元,北京6821元,这个很正常,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西藏6927元,呼和浩特6543元(医保基数),这个就很意外。
去网上学习了一下,西藏是因为工资基数纳入了高原津贴和物价补贴,呼和浩特是因为当地能源企业收入高,实缴比例偏高导致的,这两在全国都排进了前五。
有了最低基数后,五大保险就可以按照百分比去套了。
养老保险:单位16% + 个人8%
医疗保险:单位6.5%-8% + 个人2%
失业保险:单位0.5%-0.7% + 个人0.3%-0.5%
工伤保险:单位0.2%-1.9%(按行业风险,个人不缴)
生育保险:单位0.5%-0.7%(个人不缴)
一整个算下来单位大概要承担26%,个人承担10.5%,假如你是北京打工人,公司承担1773元,你承担716元,这是最低标准,一分都不能少的硬成本。
我以前从来没去算过这笔账,现在一算觉得确实对灵活就业的低收入人群负担不轻,你让打工人每个月缴纳716元不容易,本来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差不多月收入的10-20%没了。
企业这边每个员工增加支出1773元,一些利润微薄的小本生意可能就难以为继,要么涨价,要么裁人,要么降薪,要么关店,适应不了新规则就会被淘汰。
我之前做过读者收入统计,中位数是在17-18万之间,妥妥的国内中高收入人群,所以我觉得除了一小部分自己做企业的老板外,大部分读者对社保新规是无感的。板子不落在中产阶级身上是很难共情的,但中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板子要挨,例如最近几年尺度突然严格的征税,两件事的本质其实是差不多的。
……
今晚北京楼市又出新政了,核心内容就两条,一个是五环外解除限购,只要符合购房资格你想买几套买几套。另一个是调整了公积金的首套二套认定标准,具体我懒得复制,反正就是申请额度上比以前更优惠了,多了几十万。
北京房价这两个月跌挺猛的,上个月统计局官方披露的70城房价数据里,北京月环比跌1%,在一二线城市里跌幅居前,北京房价目前已经跌至2016年的水平,我们家北京这套平层就是2016年初买的,小区最新成交价就和我当初的入手价相当。
但那么多年下来房贷交了差不多300万,扣掉公允的房租抵扣,净亏起码也100多万,反正现在2015年之后在北京买房的人在财务上已经不挣钱了。
救市政策分段式挤牙膏,隔一阵出一点,作用是延缓跌势,给那些扛不住的人止损的窗口,但真正要把房价在目前这个位置硬兜底谁也没这个信心。
我前几年曾经考虑过在老婆家苏州的金鸡湖边上买一套湖景房,房东报价1500,当时楼市已经有一些松动的迹象,我们尝试报1300,房主拒绝,之后就没联系了。现在应该已经跌破1000了,省了一大笔。
我们家房子全部是自住,没有任何投资目的,我过去这些年一直说,房地产未来几十年都会是一个低效投资品,以2050年为限,它大概率跑不赢a股,虽然a股也就那么回事。
……
这几天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瓜,一个23岁中国女性7月底在悉尼街头酒驾,驾驶一辆价值tiffany蓝色劳斯莱斯Cullinan,和一辆奔驰车迎面撞上。对方司机52岁,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救治。
23岁中国女性无大碍,警方赶到后对她进行了测试,已经证明酒驾。
这个女性叫Lanlan Yang(杨兰兰?),居住在悉尼东区一栋价值数百万澳元的三居室顶层公寓,除了车祸撞毁的劳斯莱斯外,她还有一辆未注册的白色Ghost敞篷车,停放在公寓地下车库。
这么有钱,这么年轻,很显然不是自己挣的,应该是二代千金,但我搜了媒体信息,目前没有报道关于她的家世。
互联网上流传说她交了7000万澳元的保释金,以及她银行账户存款2700亿澳元,我搜了一圈信源都是微信聊天记录或者自媒体账号,可靠媒体没有报道,置信度极低。从常识判断,这两个数字的量级也不对,反正我不信。
下面的照片是她被保释出来时当地媒体拍的,穿的是价格不菲的香奈儿套装,鸭舌帽口罩挡的严严实实,估计也是怕给国内的家人惹麻烦。
今天这一头一尾两件事真反差,国内那么多人舍不得交最低社保,国外二代喝酒撞车惹是生非,换做你是悉尼本地人,看到这个车祸新闻对中国又是什么观感?
就这些吧,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