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在变化面前,就是个笑话。
我的老乡在北京自己开公司,前段时间跟我吐槽说,这段时间他想给团队招个产品经理,面试了10多个人,都没有让他满意的——“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一点计划都没有,怎么做的好工作啊?”
我说不是没有计划,只是这年头计划没有变化快,短期看连自己能在公司待多久都决定不了,哪有心思做长期的规划啊。
01
我有一个做自由撰稿人的朋友,手握几个爆款短剧,因为市场原因今年想加入一家MCN公司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时,被HR提问:“我们目前是大小周,小周如果有拍摄也需要加班,但是可以申请调休,可以接受吗?”
加班可以申请调休,仿佛也成了一种恩赐。
上个月,她终于暂时放弃了找工作,她说要再“摆烂”一段时间,不碰到心仪的岗位坚决不投了,至少不用再顶着40℃的高温到处面试了。
问她那她接下来打算干什么,她说她也不确定,打算先去云南的姑姑家暂住一段时间,有约稿就接,没有的话就到处玩玩,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有合适的项目打算自己创创业。
“谁能想到我找个工作大小周还要加班啊,我的规划看起来挺好笑的。”
02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行业兴衰、公司架构调整、技术革新等变化随时可能发生,让我们的职业规划变得不堪一击。
且看最近10年的变化,那时候的就业市场就和现在大不一样。
十年前土木工程、广告学、旅游管理、英语等专业,那可是炙手可热的存在,是无数高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头好。可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境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辉煌一时的柯达,在数码技术的冲击下迅速衰落,无数柯达员工的职业规划也随之破灭;还有那些被电商冲击的传统零售业从业者,原本稳定的职业轨迹被打乱,不得不重新寻找方向。
苹果CEO 库克曾坦言,根据他自己的经历,1 - 2 年的职业规划也许还能押中一些宝,但超过 3 年的规划,事后看来就是扯,对应不了一点儿。连站在行业顶端的大佬都有这样的感悟,足以说明长远职业规划在现实面前的无力。
03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与其执着于一份长远却可能随时被打破的职业规划,不如学会“随机应变” ,提升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
有个做市场的朋友很有意思,她原本在快消公司做品牌策划,去年公司裁员,她被“优化” 后没急着找工作,反而捡起了大学时的爱好 —— 插画。
她把求职期间的吐槽画成漫画发在网上,意外收获了几万粉丝。现在她一边接商业插画的活儿,一边帮中小企业做视觉营销,收入比原来还翻了倍。
“被裁那天我蹲在公司楼下哭,觉得五年规划全毁了。” 她说,“后来才发现,所谓的‘毁掉’,其实是把你从惯性里拽出来,逼你看看别的可能性。” 她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职场哪有什么定数,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变量。”
04
其实仔细想想,那些让我们羡慕的人生,往往都带着点“意外”。
有人因为一次偶然的出差发现新机会,有人因为帮朋友的忙闯入新领域,有人甚至因为被辞退才逼出隐藏技能。就像河流不会一直沿着直线流淌,遇到礁石就转弯,遇到洼地就分流,最终却能抵达更广阔的海洋。
所以与其困在“规划失效” 的焦虑里,不如试着做个 “灵活的冒险者”: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像雷达一样捕捉新信号。
攒够随时能启动的“应急资金” 和 “技能储备”,还有最重要的—— 别怕偏离轨道,因为人生的精彩,往往就藏在那些计划之外的转角里。
明确自己在生活和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也至关重要。有人追求稳定的工作环境,有人渴望高薪和快速晋升,有人则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只有清楚自己的核心诉求,才能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变化时,做出更符合内心的决策。
下次再有人拿出十年规划图跟你炫耀时,不妨笑着告诉他:“祝你好运,但我更信随机应变。” 毕竟这世界上唯一确定的事,就是所有规划都终将被打乱 —— 而那些能在乱局里找到节奏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猎霸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