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亚人为何成了社会牛马?我觉得解释最好的书是《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我曾经多次推荐过这本书。
作者张庆夔是韩国社会学家,他用大量数据和历史细节解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韩国人的日子过得如此之苦?
他的分析框架是从家庭经济解构出发,结论很直接:韩国在短短 50 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 200 年的发展路。表面是汉江奇迹,背后是国民代价。
政府把增长放在第一位,对社会福利投入严重不足,一个普通家庭被迫承担教育、养老、照顾老人和孩子等几乎所有社会功能,导致家庭超载。
这种模式叫“压缩的现代性”。
在压缩的状态下:韩国政府要求一个公民同时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但又要保留传统文化和家庭责任。
难不难?太难了。
在韩国生活,简直是地狱级难度。
所以,韩国人看似有医保、养老金、失业保险,但政府投入远低于同等经济水平国家。韩国在国民福利的投入是所有经合组织中占 GDP 比例最低的国家,12% 左右。
像法国、北欧国家社保支出接近 30%,日本近些年也提升到 22% 左右。
所以韩国人整体焦虑恐慌,感受不到政府的托底。
二
理论上,老年人应是养老金保障最大受益者,但韩国的老年人现在处境是最差的,老年人相对贫困率长期高居经合组织首位。
2023 年,有接近 40% 的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我算了下韩国所谓的贫困线以下大概是多少?
每月可支配收入低于5300元人民币,就算贫困线了。
养老金覆盖率低且金额不足。很多韩国老人只能去餐馆打工、收废品,甚至摆地摊,韩国老人的自杀问题也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韩国虽然也有医保,但没有全民医保,现在医疗的自付比例高;政府也做教育投入,但仍然很难覆盖一个孩子 3 岁~18 岁的教育成本。
那么,韩国政府到底把钱花在哪里了?
第一是国防开支。
2024 年,韩国的国防预算大概 3000亿人民币,占 GDP 约 2.7%,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
众所周知,韩国仍然实行全民兵役,韩国也是全球兵役制度延续时间最长的发达国家之一。
第二是基础设施与工业政策。
对交通、能源、港口、工业园区等硬件建设投入大。特别是对半导体、造船、汽车、电池等产业有巨额补贴。
第三就是对财阀和出口产业的支持。
通过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土地优惠等方式扶持大企业。韩国的大企业其实就等同于国企。
三
韩国政府一方面对国民福利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仍然隐性地假设并且倡导:
一个韩国的普通家庭应负责养老、抚养子女、教育投入,这是儒家社会的延续。
在韩国,父母不仅要养孩子到成年,还要帮孩子付大学学费、婚房首付、甚至婚礼花费。
有部韩剧叫《我们的蓝调》,母亲把全部积蓄拿出来,只为了给儿子买一套首尔的小公寓,“否则,他连结婚的机会都没有。”
韩国女性的处境尤其艰难。儒家社会,她们尚可以不工作,心安理得被丈夫养;但现代社会,女性又要在职场努力工作,又要生儿育女、照顾老公公婆。
女性成了最苦的牛马。这就导致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不结婚、不生育。
2024 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0.72,还是全球最低。
年轻人也有很多沮丧:韩国人爱上补习班全世界闻名,但高额投入背后的逻辑很清楚:好大学意味着进入大企业或公务员系统。
但金融危机后,就业市场萎缩,年轻人根本找不到工作,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下降。辛辛苦苦养一个孩子,最终找不到工作。
韩国年轻人流行“三放”:放弃恋爱、结婚、生育,现在升级为“N放”:放弃买房、放弃人际关系、放弃梦想。
在《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结尾,作者引用了一个老人对年轻人的建议:
“你们要为自己活,不要为国家活。”
于是,韩国年轻人以及越来越多人,选择退出这场游戏,拒绝再当牛做马。
以上只是韩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