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7小时前
90%的企业都找错了灯塔客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资源有限,选择并聚焦“灯塔客群”至关重要。灯塔客群是目标客群中,具有明确、稳定、可持续需求,且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大部分覆盖,同时具备充足付费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客户。他们认可产品价值,有能力因产品增值,并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能为企业带来背书和传播效应。企业应不遗余力与这类客户建立联系并加强黏性,通过他们的引领作用,辐射更广泛的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详细阐述了客户分类矩阵,并深入剖析了灯塔客群的六大关键标签,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 **理解并聚焦灯塔客群是企业战略的起点。** 灯塔客群是指在目标客群中,那些需求明确、稳定、可持续,并且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大部分覆盖的客户群体。锁定这类客群,能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避免无效投入,将精力集中在最能产生价值的客户身上,从而锚定战略方向。

📊 **客户分类矩阵助力识别目标客户。** 文章提出了一个客户分类矩阵,将客户按价格敏感度和品质要求分为“屌丝客群”、“杠精客群”、“土豪客群”和“目标客群”。其中,“目标客群”是对价格不敏感但对品质高度敏感的客户,是企业业务发展的基础。然而,识别客户的真实属性需要经验,避免客户的伪装,例如通过价格和品质的深度探讨来判断。

💎 **灯塔客群的六大关键标签。** 文章详细定义了灯塔客群的六个标签:1. 需求明确、有边界、够稳定、可持续;2. 需求能被企业核心竞争力大部分覆盖;3. 相对需求有足够的付费能力;4. 认可产品价值且有足够的支付意愿;5. 有承接产品的能力并能形成自身定向增值;6. 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能形成背书与传播效应。

📈 **与灯塔客群建立深度连接是关键。** 企业应全力以赴与灯塔客群建立联系并加强黏性,因为他们不仅是企业合理利润的来源,更能通过其品牌影响力和传播效应,引导其他客户的需求,从而形成“灯塔”效应,照亮和辐射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 **警惕“无效营收”与客户伪装。** 文章提醒企业要警惕那些看似“唾手可得”的营收,它们可能只是“无效营收”,最终难以守住。同时,要识别客户的伪装,例如那些口头重视品质但实际上对价格高度敏感,或者不愿意深入探讨产品细节的客户,避免将资源浪费在非目标群体上。

文 | 穆胜

在我的战略观里,灯塔客群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灯塔客群的范围,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决定了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形式,决定了相应的组织设计。可以说,选择灯塔客群就是锚定战略的起点。

尤其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的资源有限,锁定灯塔客群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利基市场之外的投入,可能都会形成“无效营收”,也就是企业最初投入代价巨大,但最终却守不住的地盘。这些营收,不是蛋糕,而是陷阱。

道理显然是这个道理,但很多人却不一定认可。一是大多企业都会高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水平,认为自己强大到足以覆盖市场上的大多数需求。最油腻的话是“没有这个资源,我们可以整合资源;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培养能力”。二是面对那些似乎存在可能的客户,似乎能够“唾手可得”的营收,很少有老板会抵制得住诱惑。最油腻的话是“能赚的钱为什么不赚呢?赚钱不就是战略吗?”

现实中,这两种认知上的坚持很难被改变,也没有必要去交流。所谓人教人,百无一用,事教人,一次入心。寒冷的市场会让秉持这些观念的人为自己的幼稚买单。这里,我们只需要解释清楚核心客群及相关的逻辑,有心之人自然会一悟百得。

01 客户分类矩阵

客户总是综合价格和质量两个决策因素,进行最终的购买选择,利用这两个标签,我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客户分类矩阵(如下图):

图:客户分类矩阵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

理论上讲,依靠上述的客户分类矩阵,一个企业完全可以简单地把自己的客户进行分类,因为矩阵中的横纵坐标相当清晰。但问题是,客户在最开始都是会伪装的,没有客户会承认自己计较价格,更没有客户会承认自己不计较品质。大多数客户在与企业接触之初,表达出来的状态都是“预算肯定有,但一定要求产品好”,看看,这不就是伪装成目标客群吗?

要戳破这些伪装,还是得运用一点经验。

一方面,无论提及任何品质,客户都觉得价格太贵、自己不划算的,一定是高价格敏感度。平心而论,任何品质都有个对价,高质对高价,低质对低价,企业要主张自己的价格,肯定会拿出品质的证据,毕竟都在接受客户选择,不太可能出现完全的漫天要价。但某些客户受限于自己的购买力,或者没有为这个产品(也包括服务、解决方案等形式,下同)规划出足够的预算,他们就一定会进入这种高价格敏感的状态,说白了,就是总想捡便宜。客观来说,他们并不真正需要这个产品。

另一方面,不愿意进行关于品质的深度探讨,只谈量不谈质、关注表面交付的,一定是低品质敏感度。有的客户,他们口头重视质量,但对产品却知之甚少,也不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当企业想要与他们深度讨论产品的品质,他们却会进入游离状态,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模样。同时,他们又会对产品是否“足量”异常关注,对于一些细节斤斤计较,表演出自己关注品质,或是寻找内心的平衡,或是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谨慎。

02 锁定灯塔客群

当我们确定了目标客群,他们是否能直接成为我们的灯塔?当然不是。

首先区分两个概念。目标客群是在乎品质、并愿意为品质付费的客户群体,他们是企业建立合理生意的基础;而灯塔客群则是在目标客群中进一步聚焦出来的最具投产比(Efficiency,效能)和最有持续性(Lifetime Value,LTV,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客群,他们是企业真正的根据地。也就是说,只有在目标客群中利用若干标签进行筛选,我们才能过滤出最终的灯塔客群。

我定义的灯塔客群,有六大标签:

标签1——这类客户的需求“很明确、有边界、够稳定、可持续”。

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热衷跟风。这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基于“说得清楚”的需求来制定策略,排兵布阵;而不是被“说不清楚”的需求反复折磨,拼命猜测客户的真实想法,胡乱投入资源。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关客户需求的信息并不是唾手可得的,挖掘这些信息本来就是企业自己的本事,但企业应该挖的是深埋地下的“矿藏”,而不是神话中一挖就跑的“人参娃”。前者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埋得越深越有价值,而后者则是虚无缥缈的,挖不挖得到全凭运气。如果是后者,只能说明这个市场没有成熟。

标签2——这些客户需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大部分覆盖的。

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大多数企业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缺乏客观认识的,他们为了不放弃某些市场,而过分高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核心竞争力的检验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对比对手即可,业务数据、经营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都可以提供证明。举例来说,一个生产制造企业主张自己的精益生产能力更强,但他们的生产成本就是比对手高,显然,他们在该维度上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成立的。

正因为在某项能力上相对竞争对手更强,所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做的事,竞争对手就做不了,或者做得不够好。因此,在这个维度上满足客户,投产比是最高的,形象点说,企业不用怎么发力,就能够获得客户的更高认可。

标签3——相对自己的需求,这类客户有足够的付费能力。

客户想要的,永远是无限的,但他们能付出的对价,却是有限的。目标客群在乎品质,也认可价格,但却不一定有付费能力。这很尴尬,如果他们不在乎品质,企业就可以减质减价,让他们买得起,但偏偏客户看上这个品质了,不愿妥协,企业的价格自然就降不下去,生意也就无法成立。

无论是to C市场的个人客户,还是to B市场的企业客户,都有预算,而预算都是随着他们的经济状况波动的。因此,在某一个时段上,的确有可能出现明确需求,认可品质,却没有付费能力的情况。这个时候,企业一定不能强行降价或赊销,因为这会形成负利润或负现金流,相当于企业为客户承担了风险。更糟糕的是,一旦客户的经济状况好转,他们大概率也会坚持之前的价格,并不会为企业的好心领情。生意就是生意,应该按照市场逻辑来进行。

标签4——这类客户认可产品的价值,有足够的支付意愿。

除了支付能力之外,支付意愿也很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有的客户需求明确,也认可产品品质,更有付费能力,但就是习惯了占便宜,不愿意付钱。这种to B客户的口头禅是“我们不要谈钱,谈资源交换”,而这种to C客户的口头禅则是“我用你们的产品,帮你们宣传,以后你们就能卖更多”,他们共同的口头禅是“不要这么功利,要看长远”。

听出来了吗?这类客户有深层次的“病态消费观”,他们占所有人的便宜,甚至占自己的便宜,会让自己没苦硬吃。除非不付钱买单他们就生存不下去了,否则他们就会一拖再拖,大量坏账就是从这类客户身上产生的。

标签5——这类客户有承接产品的能力,能够基于这些补给,形成自身的定向增值。

客户认可产品品质,和产品对他们有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例如,鱼子酱有作为美食的价值,但对于大量工薪阶层来说,这种消费并不会让他们产生更好的体验。再如,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强大的E-HR系统(数字化人力资源系统)有提升管理的价值,但对于大量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来说,加载这种系统并不能让他们提升管理,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客户对产品价值的认可,可能是因为它相较于竞品的确更加出色,但这个产品本身却不一定适合客户当下所处的阶段,对他们没有意义。这种错配可能源于客户高估了自己所处的消费阶段,并可能因为这种错觉进行消费,但一定会因为没有效果而最终放弃。这种不能持续的业务,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或者说,这种客户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值得作为灯塔来做。只有那些会因为产品变得更好的客户,才会从自己的“成长”中,拿出一部分预算来继续购买产品,该项生意才能进入持续的正循环。

标签6——这类客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与他们的合作能够形成明显的背书与传播效应。

与客户交易会形成直接的经营结果,但与优质客户的交易还能形成其他好处。一方面,这类客户的名气形成了“背书”,一旦有其他客户犹豫是否购买时,这种背书比较容易帮他们打消顾虑——优质客户都在消费,我们还怕什么呢?他们默认,优秀客户是有鉴别产品的能力的。另一方面,优质客户的名气也方便了“传播”,宣传某个或某类优质客户在使用自己的产品,比单纯叫卖自己的产品性能更容易让人接受。to B市场里,企业总在宣传自己的标杆大客,而to C市场(尤其是新消费市场)里,企业不断对KOL群体进行投放,也正是这个道理。

灯塔的意义是可以照耀周边,企业基于灯塔客群,当然也可以辐射其他客户。客户需求各异,企业没有办法讨好所有客户,面面俱到,最终将一无所有。但如果企业讨好了灯塔客群,他们就会通过背书和传播来引领消费的趋势,让其他客户的需求向他们靠拢,这就是聚焦“灯塔”的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灯塔客群 战略定位 客户价值 核心竞争力 市场聚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