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据资讯网-199IT 08月05日 16:4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4年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项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该群体面临较高的心理健康风险,尤其在抑郁风险、手机沉迷和学习适应方面。调查发现,父母离异、亲子沟通不畅以及父母长期外出等家庭因素显著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师资短缺、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报告建议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家庭支持,利用新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并优化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与推广,以系统性地改善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风险较高**:调查显示,约29.6%的农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手机沉迷现象严重,尤其在初中阶段,超过半数学生表示难以忍受没有手机或经常想着手机,初二女生表现尤为突出。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成绩不佳的学生抑郁风险显著升高。

🏠 **家庭支持薄弱加剧心理健康风险**:父母婚姻关系不和睦或离异的学生,以及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困难的学生,其抑郁高风险率明显更高。父母长期外出导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支持缺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尤其当父母双方均外出时,风险最高。

🏫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尽管大多数农村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多数为兼职心理教师,专职师资匮乏且资源分布不均。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更偏好教师组织的实践性活动,而非单纯的讲授课程,这表明现有教学模式存在改进空间。

💡 **多维度对策促进农村学生心理健康**:为应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报告提出五项建议:全面提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建设专业化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强化家庭支持功能,促进亲子良好沟通;利用新技术(如在线平台)共享优质心理健康资源;以及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活动设计与推广,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相比城市青少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抑郁风险更高、学业适应困难、心理创伤发生率高、行为问题显著以及积极心理品质有待提升等方面。

抑郁风险反映存在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不等同于临床评估诊断的抑郁症,也非患病率。

大规模留守儿童因家庭结构破碎与情感支持缺失陷入困境,农村学校面临专业心理师资匮乏、课程体系薄弱的现实,叠加贫困、校园欺凌、低龄寄宿等压力源,形成系统性风险,亟需社会广泛关注与支持。开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对于分析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促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心理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对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联合开展调查。调查采集有效样本13992份,对象涵盖小学五年级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14.6岁,其中男生占50.2%,汉族占75.7%,住校生占65.4%。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风险较高

抑郁风险较高,需重点关注。报告指出,70.4%的农村学生无抑郁风险;21.5%的农村学生有轻度抑郁风险;8.1%的农村学生有抑郁高风险。农村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高于以往我国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

手机沉迷现象严重,初中阶段尤为突出。报告指出,46.1%的学生倾向于不能忍受没有手机,43.8%的学生倾向于即使未使用手机也会一直想着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农村学生的手机沉迷倾向存在差异,初二女生表现出更强烈的手机沉迷倾向。

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根据学生的自我报告,39.3%的农村学生成绩处于60-70分区间,15.8%日常成绩不及格。60-70多分的成绩,实际上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学习问题,有相当部分的所学内容没有掌握;日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则意味着严重的学习问题。抑郁风险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关联。随着分数的降低,抑郁风险检出率升高

二、家庭支持薄弱增加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风险

父母婚姻关系。报告指出,父母离异的学生抑郁高风险率(10.0%)高于父母结婚家庭(7.5%)。父母关系越差的学生抑郁风险越高,父母关系非常和睦的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最低,父母关系很不和睦的学生的抑郁风险学生检出率最高。

亲子沟通是父母提供有效支持的重要基础。报告指出,当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遇到的困难时,抑郁风险较高,其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认为父母了解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学生这一组的7倍。

空间距离。父母长期外出、学生住校都会增加心理健康风险。父母均外出的学生抑郁高风险率最高。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干预力度有限

心理健康师资短缺,资源分布不均。报告指出,79.7%的农村学校配备心理教师,但多为兼职,仅有少数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83.1%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但部分学校与办公区共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报告指出,89.8%的学校开展心理课,农村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教师组织开展的心理类活动,而不是纯粹的讲授课程。

四、对策建议

第一,全面提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素养。

第二,建设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第三,强化家庭支持,促进家庭功能。

第四,借助新技术推动优质资源援助农村地区。

第五,加强心理课的活动设计与推广。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方圆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农村学生 心理健康 抑郁风险 家庭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