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14小时前
我在投资上犯过的错(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回顾了作者34年股市生涯中的三次深刻教训,从1992年因误解错失良机,到2008年受奥运行情影响判断失误,再到2012年过度依赖数据规律导致亏损。作者通过这些亲身经历,强调了独立思考、不受舆论干扰以及对未知风险的敬畏,旨在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 1992年因噎废食的教训:作者在股票认购证发行初期因工作人员的不耐烦和对“虚无缥缈”的认购证的犹豫,错失了可能带来巨额回报的机会。即使后来参与购买上海石化,因其长期低迷,使其一度对股市绝缘。这个经历教会作者,一次失败不应成为放弃的理由,要勇于尝试和坚持。

📉 2008年相信舆论导致再次亏损:在2007年牛市后,作者在2008年熊市中一度通过分离债躲过了大部分跌幅。然而,在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受市场普遍看好奥运行情引发大盘的舆论影响,重新满仓封闭基金,结果在奥运会开幕当天遭遇重挫,再次亏损。这深刻揭示了独立思考、不被社会舆论裹挟的重要性。

🔄 2012年片面信赖规律的警示:作者在2012年通过统计发现打新冻结资金释放当日市场上涨的规律,并据此满仓分级B产品。初次获利丰厚,但第二次该规律失效,市场下跌,作者在恐慌中割肉,不仅将前次盈利吐回,还造成了亏损。这个教训强调了即使是过往100%应验的规律,也不能保证未来,要对“黑天鹅”事件保持警惕。

从1991年中国发行第一张股票认购证开始到今天已经整整34年了。虽然我是从2006年年底半程参与,但其实从1991年开始就和股票有所接触。虽然整体收益超过了大部分人,但期间也犯过很多错误。下面就按照时间顺序把对我印象深刻的几次错做一个回顾。

第一次:1992年,因噎废食错失股市10多年

1991年年初发行的股票认购证,是30元一张,当年我们的工资才100多元,相当于现在如果1万多元工资要让你花费3000元去买一张虚无缥缈的认购证,还是有很多人会犹豫的。我当在发行最后一天去银行想再了解一下,结果工作人员因为快要下班了,很不耐烦的说你要买就买,问那么多干吗?我一气之下就走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30元一张的认购证,黑市市场的交易价就曾经高达1万元。这当年的1万元,大概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100万,3000元买一张纸变成100万,即使现在看来还是很刺激的。

后来第二次认购证我是和几个同事凑钱一起买的,但运气不好的是中签了一个大盘股上海石化,5元的股价,加上3元的认购证成本,后来10多年一直没到过8元,成了当年第二批认购证唯一亏损的股票。即使后来2006年后的股改,也是拖了很长时间,我记得当年没有股改的戴一顶“S”帽子,上海石化是少有的几只S股。

当时我想我大概命中注定和股市绝缘,所以一气之下10多年就没碰股票,一直到2006年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开始。

教训:一次失败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第二次:2008年,相信奥运行情再落虎口

享受完2007年的大牛市后,迎来了2008年历史上最大的熊市了。当时我满仓的封闭基金普遍还有30%多的折价率,总觉得这些折价能扛住这波熊市的下跌,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没想到这一年能跌那么多,运气好的是我在2008年3月份就止损了所有的封基,满仓了分离债。

现在说分离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年的可转债上市后不是像现在这样交易的,而是把它一拆二,变成最激进的期权和最保守的债券,两部分分开始上市交易,当然期权会炒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而债券则大幅度打折,如当年我买过的青啤债、江铜债,价格最低的时候只有50-60元,到期年化收益率YTM高达10%以上。这种债券顾名思义就叫分离债。

随着市场行情的每况愈下,股票、封基等权益类品种也大幅度下跌,而分离债这样的品种则受跷跷板效应影响上涨,记得半年后我差不多能把当年的亏损基本填满了。

这个时候一件影响极大的事情发生了,奥运会要第一次在中国北京召开了。当时市场的舆论普遍看好,认为奥运会引发一波大行情,不幸的是我也相信了。

在奥运前我清仓了分离债,又一次满仓了封基。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8月8日当天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的当天,几乎所有的股票全部跌停,指数没跌停是因为有一些股票正好停牌。虽然封基有折价率保护,但也是跌的很惨的,同时被我清仓的债券却稳步走高。

当年我们公司是奥运会的TOP赞助商,还给了我两张嘉宾票,正好我儿子考上大学了,两个人本来高高兴兴的看奥运,结果头上一盆冷水。

2008年最终我大概亏了20%,虽然债券还做了正贡献,而且封基跌的比股票要少,20%的下跌比起指数要少很多,当年如日中天的王亚伟的华夏大盘也跌了65.95%,虽然我跌的少很多,但这毕竟是亏损了那么多,最懊悔的是本来已经逃出虎口了,结果相信社会舆论再入虎口。

教训:独立思考,不要受社会舆论的影响。

第三次:2012年,片面相信规律导致得而复失

到了2012年,我入市已经5年了,除了当年还在做封基外,我在不断的寻找机会。当年的沪深两市的打新,和现在不同,有点和北交所类似,都是要冻结资金打新的。每次冻结资金的数量都会在网上公布,我统计了前面几年的数据,发现一个规律,当冻结的资金超过3000亿,释放资金的当天,100%市场上涨。核对了好几次都是这个结果。当年还有分级B的产品,这个产品相当于上了杠杆,我在前一天满仓了10多只分级B潜伏进去,第二天打新资金释放,市场上涨,我就落袋为安了。

第一次很成功,因为是满仓分级B,所以当天的盈利创了历史新高,兴奋的晚上睡不着觉了。当时还在算如果这样做1年,能赚到梦里都没想到的那么多钱。

乐极生悲了,第二次黑天鹅来了,市场不知道什么原因下跌了,当天晚上第二次失眠了,上一次是兴奋地失眠,这次是恐惧地失眠了,思想斗争了半天,第二天只能清仓割肉。好在第一次赚的多,第二次的割肉,差不多把第一次赚的钱又全部还给市场了。

神奇的是,我刚割肉完毕,市场又开始上升了,如果能坚持到收盘,其实第二次的盈利还是不少。但没有如果了。

教训:即使过去100%的事情,也不能保证将来不出黑天鹅,当时我还没看过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

明天继续。



本话题在雪球有61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股市投资 投资教训 风险控制 独立思考 股市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