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前天 00:18
吉利星越L换了个雷诺的马甲:就在韩国卖爆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雷诺韩国的大科雷傲,即吉利星越L的换壳车型,在韩国市场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尽管韩国汽车市场以本土品牌为主导,大科雷傲却凭借吉利先进的技术、雷诺的品牌影响力和本土化生产模式,成功打破了韩系车的壁垒。文章深入分析了其内饰科技感、混动系统的平顺性以及驾驶质感,这些都赢得了韩国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通过模糊其中国品牌身份,巧妙利用雷诺的品牌认知度,成功吸引了消费者。这种合作模式不仅盘活了雷诺韩国,也为吉利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文章也指出,这种贴牌模式难以建立中国汽车的国际品牌形象,中国汽车品牌建设仍需努力。

🌟 吉利技术赋能,内饰与混动系统获韩国消费者青睐:大科雷傲以其超越韩系车的科技感内饰(如三联屏和高分辨率倒车影像)以及平顺高效的雷神超级混动系统,赢得了韩国消费者的认可。其混动版本占据了95%的销量,尤其受到好评,这表明中国汽车技术在海外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 雷诺品牌加持,模糊中国身份的策略奏效:通过弱化其中国制造的背景,利用雷诺品牌和经销商网络,大科雷傲成功进入了以本土品牌为主导的韩国市场。这种策略借鉴了当年雷诺保留三星汽车名称的做法,通过品牌借力,为中国汽车的海外推广提供了新思路,尽管部分消费者对此存在争议。

🏭 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优势:在韩国本土生产使得大科雷傲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市场,相较于同级别韩系竞品,其性价比优势明显。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为吉利汽车提供了通过韩美自贸协定“曲线”进入美国市场的潜在机会,展现了其全球化战略的布局。

💡 合作模式的启示与品牌建设的挑战:吉利与雷诺的合作,通过技术输出换取市场资源,取得了初步成功,不仅拯救了雷诺韩国,也为吉利拓展了国际市场。然而,文章也指出,这种贴牌销售模式难以建立独立的中国汽车品牌形象,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仍需解决品牌建设的根本问题。

如果你关注韩国的车媒,就会发现有一台车,从去年一直火到今天。

那就是雷诺韩国的大科雷傲(그랑 콜레오스)。

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如果我说星越 L ,你是不是马上就明白了?

哎对,这个大科雷傲本质上就是吉利星越 L 的换壳,除了改个前脸和车标,几乎啥也没动。


吉利星越L 智擎

但没想到,就这么一台换壳车,从去年 9 月一经推出,就立刻好评如潮, 15 天之内,拿下了 7000 多台的订单。

你别以为这个数不大,和国内小订动不动一小时破万没法比。 7000 台在韩国市场,你完全可以说是卖爆了。

因为韩国人“ 身土不二(신토불이) ”的消费传统,他们基本上只买本土的汽车品牌,现代、起亚和捷尼赛思的销量占到全部的 70% 以上,其他那都是小喽喽。

甚至在全球制霸的丰田,也不得不在韩国吃瘪,卖的还不如保时捷。

咱们可以看看今年前三个月的韩国市场,除了上面说的 “ 御三家 ” ,其他能月销上几千的品牌,也就剩宝马、奔驰、双龙、特斯拉这些,连奥迪都排不上号。

结果这个大科雷傲,强行在韩系车的铜墙铁壁里拉开了一道口子。甚至靠着这一台车,雷诺韩国也从过去的路边车企,直接挤进了韩国的二线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凭啥它就能卖爆呢?真是换个标,国产车就能拳打欧美,脚踢日韩?

虽然脖子哥没法从韩国人的角度回答,但在看了一大堆韩国车友的评价之后,我还是找到了三个答案。那就是:吉利的技术+雷诺的品牌+韩国的生产。

首先,大伙儿肯定没想到,这车最打动韩国人的,不是价格,而是中国的技术。

比如有位韩国 UP 就拿大科雷傲和现代的胜达做对比,结果光看大科雷傲的内饰就让他眼前一亮,它的三联屏和倒车影像明显更科技一点,而同级别韩系车的中控,那真是土到没边。

而且不止是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大科雷傲的造车水平也更胜一筹。韩国星越 L 不仅保留了吉利系祖传的 CMA 架构,关键还有这套雷神超级混动,广受韩国车主好评。

韩国人有多喜欢这个混动呢?大科雷傲的油电混动版本占了它总销量的 95%。

上面这位 UP 体验了之后,就认为大科雷傲的驾驶质感更优,相比韩系车以发动机直驱为主的混动逻辑,大科雷傲的动力则基本来自电机,所以开起来明显要平顺得多。

并且由于发动机增程时的隔音效果很好,一度让他怀疑,到底有没有开启增程系统。

而从许多韩国车主的评价看来,大家也确实赞同大科雷傲的混动能力,胜过现代起亚这些本土车型。

所以它的技术是过了韩国人这关,但在韩国卖车,更重要的还有品牌。

这里比较抽象的就是,许多韩国人其实并不知道这台大科雷傲是中国车换个壳。

无论是车评人还是底下的评论,都很少愿意提起它的中国身份,有人会把它当成法系车,甚至还有人认为它是一台正统韩国国产车。

因为最早的时候,这家车企叫三星汽车,没错,就是那个三星。

但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三星弃车保帅,就把它卖给了雷诺。而后它俩做了个协议,三星这个名字保留了下来,很多老车主还是把它当自家车企对待。

不过,随着销量每况愈下,雷诺决定过期不续改成了雷诺韩国。在 2022 年,吉利又接手了其中 34.02% 的股份。。。

既然雷诺韩国是三星、雷诺、吉利的三家姓奴,那为啥吉利就不配拥有姓名呢?

其实并非不配,而是不想。

就说大科雷傲的这个混动系统,在韩国其实并不叫 “ 雷神 ” ,而是包含在雷诺 E-TECH 里,你在官网是找不到任何与吉利相关的蛛丝马迹。

但它 1.5T + 3 挡 DHT 的油混构造,咱们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是怎么来的对吧?

所以一些了解实情韩国人,也都在吐槽这个问题,明明是中国制造,为什么却都在传播法系车的卖点。。。

有些人觉得上当受骗,也有务实的韩国人认为只要车好,无所谓什么品牌。

但总体来说,吉利和雷诺的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

你不能否认,打着雷诺的招牌,用雷诺的经销商,确实是大科雷傲卖得好的原因之一。吉利蹭雷诺的品牌,就像当年雷诺保留三星的名字一样。

而要说这个合作是怎么来的,在去年 5 月,吉利和雷诺就各自出资 50% ,搞了一家合资公司 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

说白了,就是吉利用混动技术换雷诺的资源和市场。

结果合作的第一款产品大科雷傲,就获得成功,不仅救活了雷诺韩国,也帮助了吉利。

在今年 2 月,吉利又把雷诺的合作推广到巴西,共享雷诺的工厂和经销商,将来说不定就有什么吉利雷诺联盟了。

当然,除了吉利的技术和雷诺的品牌,本土化的生产模式也不得不提。

通过雷诺韩国,吉利只需要出口部分零部件,就能在韩国国内生产,把这台韩国星越 L 的造车成本压得很低。

大科雷傲混动版本的其售价是 3760.9 万韩元 ( 约 19.5 万 RMB ),和国内价格比,贵了不到 4 万。但竞品索兰托的混动则要 4058 万(约 21 万 RMB)。

虽然配置相对较低,但大科雷傲技术占优,且还要再便宜 300 万韩元。对大多数韩国消费者来说,大科雷傲的性价比是无需质疑的,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选择。

而除此以外,韩国本地生产的出口模式,其实也给吉利更多全球化的机会。

因为韩美自贸协定,在理论上吉利可以绕开美国汽车关税,让大科雷傲 “ 曲线 ” 进入美国。如果这成功了,那远比韩国这 1 万不到的月度市场更有意义。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之,因为吉利的技术,雷诺的品牌,以及韩国的生产,这辆大科雷傲确实在韩国打出了名头。

不仅对雷诺韩国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对咱们国产车也是一次鼓舞。

以后再说买国产车低人一等,你就可以把大科雷傲丢出来举例了。

不过,这种贴牌的卖法并非长久之计,更多则是一种无奈之举。它能让中国汽车迅速占领海外,但中国车的品牌形象,依然很难在国际上建立起来。

要知道,咱们国产车缺的不是技术和投资,其实就是这块金字招牌而已。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科雷傲 吉利星越L 雷诺韩国 汽车技术 品牌战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