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10亿天价薪酬,直接拒了?!据称,在这家仅有50名员工的初创公司里,已有超12人收到了Meta的橄榄枝。这些offer堪称天价:大部分薪酬包,四年内给2亿-5亿美元。20人创始团队一位了解谈判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其中一份多年期offer的总价值甚至超过了惊人的10亿美元。仅第一年,部分员工的保底收入就高达5000万至1亿美元。然而,结果却令Meta无比尴尬:到目前为止,Thinking Machines Lab无一人接受offer。Meta的公关总监 Andy Stone,却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但是这种自证,又经不住自家员工爆出猛料的考验。一位自称是Meta HR的网友,回忆这起了「10亿美金天价薪酬」案。他表示,「当看到这一连串的数字后,瞬间傻了眼,还以为输入错误」。一再确认之后,他联系了薪资系统部门负责人,告诉他们有一个10位数薪酬方案,电话那头都在以为signulll开玩笑。
可见,这个数字,是Meta内部员工都不敢想象的。据Wired获得内部信息,小扎的招募方式初期十分低调。有时,他会直接在WhatsApp上给目标人私信聊天。一旦建立联系,面试进程便会极速推进:首先是与小扎本人的长谈,随后是与CTO Andrew Bosworth等高管的交流。如下是,在MSL成立前,小扎发给一位潜在候选人发送的信息(如今的招募口吻也大同小异):
我们正对研究、产品和基础设施进行重大投资,旨在为用户打造最具价值的AI产品与服务……我们希望将最优秀的人才汇聚到Meta,并非常乐意与您分享我们正在构建的未来。
在与候选人的沟通中,CTO Bosworth坦率地阐述了Meta将如何通过开源策略与OpenAI竞争。Meta的想法是,既然在尖端模型上暂时落后,那就通过发布强大的开源模型,将AI技术「商品化」,从而削弱OpenAI的商业模式。
一月走4员大将,苹果AI团队「大出血」对于苹果来说,自研AI内部已经火烧眉毛了。刚刚叛逃苹果的Bowen Zhang,是近来离职的AFM团队第四位核心研究员。个人资料显示,他于2022年8月加盟苹果,任机器学习研究员。此前,他曾在谷歌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研究员。他曾获得了同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并于2022年获得了南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苹果任职期间,在庞若明带队下,Bowen Zhang也参与了苹果关键AI大模型的核心研究。比如,苹果WWDC公开的「基础模型架构」(Foundation Models framework)。据称,苹果AFM团队也就几十号人,分布在加州库比蒂诺和纽约两地。如今,核心成员接连出走,内部研发团队士气低迷。在内部,一些高层认为自研模型是追赶AI竞争对手的绊脚石,并考虑转向使用更多的第三方模型。对于苹果AFM团队来说,这种里外夹击的感觉并不好受。有工程师甚至在外面开始面试新工作了,另一位团队成员 Floris Weers也悄悄跳槽去了一家初创公司。这波人才流失的节奏,苹果AI团队是要「散伙」的前奏?目前,AFM团队由Zhifeng Chen负责监督,并向苹果AI研究负责人Daphne Luong汇报,后者又向公司AI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汇报。
作弊丑闻爆出,小扎「屠刀」整个AI团队!
用钱砸人,恰恰是小扎的惯用伎俩。这件事最直接的导火索,便是仓促发布的Llama 4引起了全网骂战。作为Llama家族新一代开源旗舰,先因性能提升受阻而延迟发布,后又因被指责操纵「基准测试数据」而陷入争议。Llama 4溃败:从模仿到迷失
Llama 4的困境可追溯至今年1月。当时,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R1异军突起,其先进的MoE架构让Meta措手不及,并促使其对Llama的底层架构进行重新评估。MoE模型擅长处理分步的复杂任务,而此前,Llama一直采用更易于开发者微调的「密集型模型」架构。尽管Meta内部曾有声音主张Llama 4应坚持原有路线,但DeepSeek的成功以及超越OpenAI的巨大诱惑,最终让公司选择了MoE路线。多年以来,Meta以善于借鉴对手创新来巩固自身技术而闻名。但这一次,为了追赶OpenAI,Meta匆忙发布Llama 4却适得其反。在许多开发者看来,新模型更难定制和集成。当时,AI大佬吐槽质疑其真实性能——人脑非常容易被操控。此外,围绕Meta是否操纵行业基准测试的争议,也让小扎对公司内部的「生成式AI团队」及其领导层失去了信心。鉴于此,小扎不得不决定豪掷数十亿美元重组AI部门,至今仍在考虑对AI战略进行更彻底的洗牌。周三,Meta将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届时,小扎将向投资者们解释AI人才的「烧钱大战」,以及背后混乱的战略转变。这场AI「闪电战」始于6月,Meta向Scale AI豪掷143亿美元,将其CEO Alexandr Wang及部分团队成员招致麾下,负责一个新成立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新任「首席AI官」Alexandr Wang和Nathaniel Friedman共同领导。同时,SSI联创Daniel Gross也一同加入。尽管Ilya这样的AI先驱,Meta还是从OpenAI、苹果、谷歌等劲敌中,聘请了多名顶级研究员,以在AI竞赛中重新站稳脚跟。其中就包括,ChatGPT核心人物赵昇佳,上周末刚被小扎任命为新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这场人才争夺战,未必会导致Meta上调其2025年总支出预测(预计为1130亿-1180亿美元)。但Cantor的分析师在本月初的报告中警告,这项投资「可能导致最终支出超出预测区间的下限」。简而言之:所有招聘都有代价。与此同时,据LSEG数据,Meta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速预计将从去年同期的22%放缓至15%,创下2023年初以来的最低增速。分析师普遍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增长将持续放缓。小扎坚信,如果Meta能借此重获动能,创造出足以碾压对手的AI技术,那么为超级智能部门引入顶尖人才的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前段时间,NYT曾爆料,Meta内部正考虑跳过「巨兽」版Behemoth的发布,转而开发一款更强大的闭源专有模型。对此,Meta发言人坚称公司「在开源AI上的立场没有改变」,并表示未来将继续训练开源与闭源混合的模型。核心业务强劲,但AI豪赌回报成疑
尽管AI战略陷入困境,Meta的核心在线广告业务依旧稳健,投资者也寄望于近期的AI投资最终能获得回报。小扎曾表示将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AI所需的基础设施,并承诺为研究人员提供「行业领先的人均算力」。美国银行分析师认为,这既是小扎对收入前景充满信心的信号,也暗示了未来更高的资本和运营支出。既然这个团队已耗费了Meta数十亿美元,如何将这场烧钱的招聘冲刺转化为一个成功的实验室,巨大的压力已然降临。据Wired获悉,目前MSL所有人都向Wang汇报,正式的组织架构尚未敲定。一旦架构明晰,所有人或许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个实验室的未来——前提是,Meta能留住这些它重金挖来的新员工们。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29/apple-loses-ai-models-engineer-bowen-zhang-to-meta-superintelligence-team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