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0.8个百分点,至4.8%。
IMF称,这一修正反映了中国2025年上半年强于预期的经济活动,以及中美关税的大幅下调。
该机构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主要是由出口推动,对美出口的下降被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强劲销售所抵消。此外,财政政策亦推动消费增长。
7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
近日,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在CF40宏观季度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总体而言,消费在上半年明显增长。就消费情况而言,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以旧换新”政策对其贡献巨大。 “短期内,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对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增长见效最显著。”他说。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从市场销售看,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
2025年,中国政府拨款3000亿元,以扩大针对车辆和电器的“以旧换新”计划,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车或电子产品。
对于未来如何继续扩大总需求,在张斌看来,保障财政支出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他建议充分运用公共预算的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考虑额外发行政府债券,力争广义财政支出达到全年预算增长目标。
在关税方面,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双方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IMF表示,出口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虽然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但这被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强劲销售所抵消。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此期间,中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同期,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展望后市,IMF认为,从积极方面看,如果贸易谈判取得突破,建立了一个可预见的框架,则可能使有效关税税率进一步下降、其他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减少。减少贸易壁垒的非歧视性协议能够切实降低不确定性和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从而促进投资和其他企业决策。
不过,IMF也表示,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流向的变化已在2025年上半年提前显现,这影响了在此期间的经济活动,其产生的风险或放大任何潜在的负面冲击。
此外,IMF还上调202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0.2个百分点至4.2%。该机构称,这也体现了较低的有效关税税率的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作者:康恺,编辑:张威,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