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宣布从2025级学生起全面取消绩点制,将学生从“卷学分”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此举旨在改变“唯绩点论”的现象,鼓励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实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取消绩点制后,课程考核将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不再设置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专家指出,此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升学路径,而非仅仅追求高绩点。
🎓 北大宣布从2025级新生开始,在所有与学业评价相关的活动中不再使用绩点,课程成绩将以百分制或等级制呈现,等级制成绩不再换算为成绩点,同时取消指导性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
💡 此项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打破“唯绩点论”,引导学生摆脱过度追求学分的“卷学分”现象,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上,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 绩点制之所以未能完全避免学生“卷学分”,主要原因在于评优、升学中的单一评价标准,即以平均学分绩点高低作为主要排序依据,以及在名校保研竞争中,学业成绩占据的极高权重。
🛤️ 相关专家建议,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教育,帮助他们基于个人兴趣和能力,规划适合自己的升学和发展道路,从而减轻因追求绩点而产生的学业压力。
快科技7月29日消息,近日北大全面取消绩点,把学生从卷学分中解放出来的话题冲上热搜,这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近日,北京大学在校内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内容包括从2025级学生起,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课程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和记载(等级制成绩不换算成绩点);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
在学业评价中不再使用绩点,这一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唯绩点论”,让学生不再简单卷学分,而是把更多时间用于创新实践,重视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发展。
实行绩点制,用意就是破除百分制的“每分必究”的弊端。但为何绩点制评价,还是让学生卷学分呢?其主要原因,一是评优、升学中的单一评价,即用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排序,进行名次评价;二是不少本科毕业生把读研作为毕业选择,在北大等名校,争夺保研名额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学业成绩在保研中占最大的权重。
相关专家也直言,大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能力出发,规划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