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圈的发明者琼·安德森于本月14日在加州圣地亚哥去世,享年101岁。1956年,她在澳大利亚发现一种用木制玩具环套在腰间转动的健身方式,并受夏威夷舞蹈“Hula”的启发,将其命名为呼啦圈。她的丈夫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并与玩具公司Wham-O合作生产。这款呼啦圈迅速风靡全美,销售额在两个月内飙升至3000万美元。然而,Wham-O公司独占了大部分收益,安德森夫妇的补偿微薄。
🌟 呼啦圈发明者琼·安德森于当地时间本月14日在加州圣地亚哥去世,享年101岁。她的发明对全球健身和娱乐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呼啦圈的灵感来源于1956年琼·安德森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一种用木制玩具环在腰间转动的健身热潮。在洛杉矶,朋友们看到她玩耍时,认为她“看起来像在跳‘Hula’(一种夏威夷舞蹈)”,从而启发了她将这个玩具命名为“呼啦圈”。
💰 琼·安德森的丈夫发现了呼啦圈的巨大商业潜力,并成功将其推销给玩具公司Wham-O进行生产。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风靡全美,两个月内销售额就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美元,成为当时的一大文化现象。
⚖️ 尽管呼啦圈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Wham-O公司独占了大部分收益。安德森夫妇在提起诉讼后,以几千美元的和解补偿结束了这场纠纷,这与产品的巨额销售额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地时间本月14日,呼啦圈的发明者琼·安德森于在加州圣地亚哥北部卡尔斯巴德的一家疗养院去世,享年101岁。据了解,在1956年,琼·安德森在回澳大利亚探亲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健身热潮:很多人会把一个木制的玩具环套在腰上和屁股上转。
安德森女士把这个玩具环带回洛杉矶与朋友分享,并受到朋友“你看起来像在跳‘Hula’(一种夏威夷舞蹈)”的启发,正式将其命名为呼啦圈。
后其丈夫看到了这个玩具的商机,并决定把它推销给玩具公司Wham-O生产。
纪录片《呼啦女孩》(《Hula girl》)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安德森夫妇从汽车后备箱里拿出玩具环,向Wham-O的CEO推荐了它,当时甚至没有目击证人,双方仅是通过握手就达成了合作。
随后这款呼啦圈迅速风靡全国,销售额两月飙升至3000万美元,
然而但Wham-O却独占了呼啦圈收益,安德森夫妇起诉后以和解告终,仅仅获得几千美元的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