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3小时前
取消绩点,大学生就不卷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北京大学宣布自2025级新生起取消本科生的绩点制,转为实行等级制,以期减轻学生的学业内卷,鼓励探索与创新。此举并非国内首创,清华大学等高校已有先行先试的经验。文章分析了百分制、绩点制和等级制各自的优劣,指出绩点制虽能缓解“每分必争”,却易引发“卷绩点”现象。等级制的推行效果,关键在于其在评优、升学等环节的应用方式,以及能否真正实现多元化、过程化、综合化的评价。文章强调,破除“唯分数论”的根本在于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机制,赋予教师评价自主权,并依靠现代大学制度保障教师的教育权与评价权,构建专业评价机制。

🎓 北大宣布自2025级新生起取消本科生的绩点制,引入等级制评定方式,旨在鼓励学生探索个人禀赋,摆脱“每分必争”的学业内卷,将学业情况体现在成绩单上,不再使用绩点。此改革是继清华大学等高校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业评价体系的又一次重要调整。

📊 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学业评价的三种主要方式:百分制、绩点制和等级制。指出百分制易导致学生过度关注分数细节,而绩点制虽将分数区间化,却因“卷绩点”现象,使得在评奖学金、保研等竞争中,微小的绩点差异也可能导致学生激烈角逐,引发新的“内卷”。

⚖️ 等级制的推行效果,关键在于其如何应用于具体的评优、升学等评价环节。如果等级制依然依赖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和排名,则可能导致学生从“卷绩点”转向“卷等级”,例如争夺更多的A或A+等级。因此,改革的重点在于评价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而非简单的计分方式更迭。

💡 破除“唯分数论”的核心在于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机制。文章强调,应将学生上课表现、课程作业、期中考试等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并赋予教师评价自主权,通过教师的教育尊严和学术尊严来保障评价的公正性。这需要现代大学制度的支持,确保教师的评价权不受外部干扰。

🚀 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在于建设专业评价机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应由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教育事务,实行专业共同体评价,这是实现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的基础。建立健全此类机制,是大学学业评价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025-07-28 19:00:00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图/辛省志

北京大学宣布取消本科学业评价绩点制,实行等级制,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2025年7月25日,北京大学教务部发布《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将从设置容错探索机制、增加等级制评定方式、完善课程考核反馈机制、深化学业多元评价等方面优化本科学生学业评价工作。

《通知》称,为鼓励学生更好地探索发展方向、发挥个人禀赋,不以单一标准评价学生学业能力,自2025级的学生开始,学生学业情况将由成绩单完整体现,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增加等级制评定方式,等级制成绩不换算成绩点。

取消绩点制,实行等级制,北大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当年,清华大学率先以12档等级制替代绩点制。

北大在全面取消绩点制之前,也曾自2022年起在生命科学学院进行相关改革试点,该学院在部分课程中试行“粗线条等级制”的评定方式,学生的成绩分为A(85分或以上)、B(75至85分)、C(65至75分)、D(60至65分)、F(不及格)五个等级。

总体看来,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有三种方式:百分制、绩点制、等级制。目前这三种方式并存,有的学校使用百分制加绩点制,有的使用百分制加等级制,还有的实行等级制加绩点制(如清华大学的等级制,实质是等级制加绩点制,既有等级,又有绩点),有的则只实行百分制或绩点制,完全实行等级制的高校目前还没有。

取消百分制,实行绩点制,再取消绩点制,实行等级制,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摆脱学业内卷,不再“每分必究”,把更多时间用于创新创造,培养创新能力。但是,即使实行等级制,如果缺乏配套的评优、升学评价改革,也难以做到真正让学生不再卷学业。因此,比推进对学业的等级制改革更重要的,是推进对学生的多元与综合评价改革。

百分制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评分直观,但却把学生引导到追求每一分上。针对百分制的弊端,各国高校普遍实行绩点制,最高绩点为5分或4分,把百分制得分转换为相应绩点,如90-100分,对应绩点为4.0,85-89分,对应绩点为3.7。实行绩点制的好处是,只要90分以上,绩点都是4,这就让学生不再为提高一分而在学业上投入那么多时间。

但随着绩点制的推进,学生出现了“卷绩点”的“学业成就观”。原因是,在评奖学金、保研中,平均绩点是重要的指标,要按平均绩点对学业成绩排序。在有的高校,学生的平均绩点竞争已经如奥运赛场比赛那么激烈,有的相差只有0.001个绩点。这让不少大学生对绩点制不满,甚至呼吁回到百分制。大学生们的理由是,90分以上绩点是4,考89分只有3.7,只少一分,就少0.3,这不公平。

清华大学的12档等级评分,是将等级与绩点结合,具体而言,100分,等级为A+,绩点4;95-99分,等级为A,绩点4;90-94分,等级为A-,绩点3.7。等级和绩点,在不同场合使用。学生申请国内外大学,要看绩点。

实行等级制会不会比绩点制更好?这要看等级制派什么用场。如果在评优、升学评价中,还要把全年级学生按等级分出高低,那么,很可能出现的走向是,大学生会从“卷绩点”转为“卷等级”。以本科期间共修30门课程为例,评价学生就会按有多少个A多少个B来进行。像清华大学,等级制有12档,那就要看学生有多少A+、多少A。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清华大学曾提出,从2024年起,大一第一学期成绩不计入绩点(GPA)计算,给学生一定“容错空间”。

不管怎么进行计分改革,最终都要对学生进行排名评价。这是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推进的学业评价改革一直没有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在中考改革中,有省市曾推进等级计分改革,但成效并不理想。因为高中录取学生,要按科目等级高低排序,以6门中考科目计算,先录6A考生,再录5A1B考生,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只要有一门科目的等级为B以下,就不能报考示范性高中,导致学生和家长更焦虑。这一改革很快被取消。新高考改革中,浙江省曾规定选考科目等级赋分为一个等级相差3分,其用意是打破“唯分数论”,但由于高考录取要依据学生的总分、排名,这种赋分方式遭遇质疑,浙江已从2022年起,将选考科目赋分的等级差从原先的3分改为1分。这样一来,赋分和原始分排名,已相差无几。

大学此前的绩点制改革,与眼下的等级制改革,也存在同样问题。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奖、升学中,主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序。这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最公平的评价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在推进多元评价改革,但多元评价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多元评价变为学业一元评价,其他评价每个学生的得分差不多,把学生区分出来主要还是看学业成绩;二是即便在学业之外还有其他评价,即“学业+综合评价”,如竞赛获奖、发表论文、担任干部、参加公益活动等,但却被质疑存在“拼爹”、弄虚作假等问题,学生和家长呼吁取消这些评价。

如何推进具有公信力的过程评价、多元评价、综合评价,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包括在具体课程评分中,也不能只用一次期末考试进行评分给等级,而应该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综合评价,把学生上课情况、完成课程作业(论文)情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纳入课程评价。而任课老师在考试之外的其他评价中,能否保证公平、公正,将影响到课程评分改革的推进。

这就要赋予教师评价自主权,并用教师的教育尊严、学术尊严,来保障评价的公信力。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不受任何非教学的行政、利益因素干扰的,这是因为有现代大学制度保障教师的教育权与评价权。学校的教育事务,由教授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实行专业共同体评价。而专业评价是实现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的基本评价机制。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方案,重点和难点,均在于建设专业评价机制。这也是大学推进学业评价等级制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学业评价 等级制 绩点制 教育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