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28日 10:14
重庆为啥这么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半年,重庆以微弱优势超越上海,再次夺得“消费第一城”的称号。文章深入分析了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十年内翻番并跃升至全国第九位。这得益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财政政策的持续投入以及消费场景的创新。同时,重庆在促进就业、稳定消费方面也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发放就业补贴、降低失业保险费、鼓励青年留渝就业等。尽管城乡及单位性质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但重庆正通过多方面努力,致力于实现更均衡、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并巩固其“消费第一城”的地位,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 重庆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00.37亿元,同比增长4.5%,以约40亿元的优势超过上海,重夺“消费第一城”称号。这一成绩得益于3C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汽车消费回升以及全年累计举办的各类促消费活动,如“不夜重庆生活节”等,有效拉动了销售增长。

📈 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上半年达到2211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81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跃升至第九位。十年来,重庆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尤为突出,这主要归功于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加以及财政在民生领域的重点投入。

💼 为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非私营与私营单位工资差距问题,重庆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扩大农业农村投资,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民营企业工资指导机制。同时,“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聚焦关键领域,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更均衡的增长。

🛍️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重庆发布了26条具体举措,包括对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提供补贴、扩大离境退税地域和规模、以及通过奖励引进演艺赛事活动来发展演唱会经济,显示出其作为中西部唯一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巩固消费领先地位。

随着上海经济数据的发布,上半年“消费第一城”的争夺战结果出炉:重庆凭借约40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过上海,再度荣登宝座。 

上半年两地的拉锯可谓激烈。一季度,重庆抢过上海连续守了七年的“消费第一城”称号,以西部黑马之势惊艳众人。5月,凭借消费市场的爆发,上海“王者归来”,夺回首位。但这个情况并未持续太久,一个月后,重庆再次迎头赶上,以上半年8300.37亿元的社零总额,超越了上海的8260.41亿元。

这座位于西部的“消费第一城”,长期被视为“能花钱”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如今也开始展现“会赚钱”的能力,在人均收入的排名上也有了亮眼表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31个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重庆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1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81元。对比去年全年,重庆的人均收入排位从第11位跃升至第9位。

这一跃升背后,释放出怎样的信号?重庆的人均收入为何实现突破?接下来,重庆又将如何借由收入增长撬动更强的内需动能,守住“消费第一城”的宝座?

能挣:十年收入翻番      

2025年上半年,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1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0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5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216、693元。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在十年前的2015年上半年,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07元,城镇和农村收入分别为14307、5194元。

也就是说,在十年内,重庆居民收入翻了一番。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速快于城镇,如果不考虑通胀,分别为128%和96%。

如果放到全国31个省份中来看,重庆的人均收入排位在十年内并无太大变化,长期稳定地居于第11位左右。而到了今年上半年,重庆实现跳跃,超过内蒙古和辽宁,升至第9位。

 2025年二季度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源:国家统计局)‍ 

“这主要得益于重庆在产业结构优化、财政政策投入和消费场景创新方面的持续发力。”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庆华分析认为,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加,提升了整体工资性收入水平;同时财政政策持续发力,2025年上半年重庆财政继续发力支撑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提升,重点投向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为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重庆市统计局在6月底也公布了2024年重庆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7546元,同比增长3.4%;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098元,同比增长1.8%。

重庆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3位的行业是金融业、信息传输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规上企业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71304元,专业技术人员为120295元。

2024年重庆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图源:重庆市统计局)  

不难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差距大,依旧是重庆面临的问题。

黄庆华建议,可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加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民营企业的工资指导机制,逐步提高员工工资水平;“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可以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领域,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加包容、更为均衡的增长。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24年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报告》,2024年以来,重庆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累计向1.56万户企业发放就业补贴17.3亿元,为33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31亿元;促进34.5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实施“以工代赈”带动13.6万名城乡低收入群众、就业困难群体参与工程建设。

更能花:守住“消费第一城”      

收入与消费相辅相成。在今年以来发布的多份提振消费的文件中,提升居民收入都被视作关键方式。

从人均消费支出来看,上半年,重庆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4001元,与人均收入排位一样,在31个省份中同样位居第9。但重庆的另一个消费数据长期表现突出。上半年,重庆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37亿元,同比增长4.5%,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而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0.41亿元,同比增长1.7%。虽然上海在5月曾短暂夺回“消费第一城”,但在半年的节点中,重庆更胜一筹。

重回“消费第一城”的宝座,重庆靠的是什么?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分析,在政策支撑方面,今年3C数码类产品首次纳入补贴范围,有效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家电、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326.82万单,共涉及补贴资金17.01亿元。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9%,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4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0%,比一季度回升4.2个百分点。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重庆促消费举措频频。二季度以来,一场贯穿全域、全季的消费盛宴,通过文旅融合、场景创新与政策联动,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数据显示,仅在4至6月,重庆市累计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700多场,拉动直接销售70亿元。

“三季度还将开展40场市级重点活动和787场区县活动。作为年度消费盛宴的重头戏,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于7月11日启幕,将持续至9月底。”重庆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副处长刘朝斌介绍,这场覆盖200余场活动的夏日消费季,整合超亿元消费福利,成为“全域全季消费潮”的核心引擎。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在消费方面仍有巨大潜力。7月15日,重庆发布《提振消费若干措施》,以26条具体举措提升消费能力。

其中提到,对2025年购置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的,给予不高于实际成交价格20%的补贴,最高补贴3000元;推动离境退税地域和规模双扩围,三年内全市离境退税商店达到200家;发展演唱会经济,对引进演艺赛事活动的主办单位给予奖励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作者:王晨婷,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重庆 消费 人均收入 经济发展 促消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