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8日 03:28
[要 闻]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问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专为科研打造,能深入理解科学数据,具备深度文献分析、科学知识推理和科研工具编排能力,推动‘AI+科学’研究平台化、体系化,加速科研进程。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是一个专为科研打造的智能平台,由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训练而成,能深入理解波、谱、场等各种科学数据。

📚磐石·文献罗盘已接入1.7亿篇科技文献与实时开源科技信息,可深度理解包含公式与图表的科学数据,将文献调研工作从3-5天缩短至20分钟。

⚙️磐石·工具调度台可自主规划及调用超过300个科学计算工具,实现工具的协同编排和便捷调用,深度赋能科研全流程。

🌐该模型就像一个跨学科的“智能操作系统”,可统一管理数据和模型等资源,调度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推动‘AI+科学’研究向平台化、体系化转变。

🔍目前,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应用,如在高能物理领域,有效提升了粒子模拟速度与重建效率。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AI+科学”成为新趋势,为解决重大科技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专门为科研打造的智能平台,由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训练而成,能深入理解波、谱、场等各种科学数据,并具备深度文献分析、科学知识推理和科研工具编排能力。

    “AI+科学”研究常用两种方式:用专业数据微调通用模型,或自建单一领域专用工具。这带来了科学数据不互通、专业推理能力不够以及研发生态封闭三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多家研究所组成研发团队,开展体系化研究,推动‘AI+科学’研究向平台化、体系化转变,成功打造了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曾大军介绍,该模型就像一个跨学科的“智能操作系统”,可统一管理数据和模型等资源,调度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深度赋能“假设提出—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规律发现”的科研全流程。

    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研发团队还开发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科学智能体。其中,磐石·文献罗盘已接入1.7亿篇科技文献与实时开源科技信息,可深度理解包含公式与图表的科学数据,一次性透彻梳理上千篇文献,在其支持下,以往需要3—5天才能完成的文献调研工作可缩短至20分钟。磐石·工具调度台可自主规划及调用超过300个科学计算工具,实现工具的协同编排和便捷调用。

    “目前,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应用,大幅加速了科研进程。”曾大军举例说,在高能物理领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依托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正在实现粒子物理研究任务的自动分解与高效规划,有效提升了粒子模拟速度与重建效率,为探索物质基本组成和宇宙基本规律提供了助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AI+科学 科研平台 文献罗盘 工具调度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