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12:02 浙江
近日,一挖煤小伙逆袭成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的故事引发关注,其博士论文致谢更是感动了不少网友,被网友称为“最猛的大丈夫”。
十二岁那年,他第一次跟着父亲钻进漆黑的小矿洞。本该在教室读书的年纪,却要蜷缩在狭窄的巷道里搬运煤块。高中毕业后,当同龄人准备大学生活时,他已在建筑工地绑钢筋、铺沥青,在爆破现场扛起沉重的炸药包。这些经历在致谢中被轻描淡写地提及,却字字千钧——它们不是值得炫耀的"苦难勋章",而是生存重压下不得不承受的重量。但正如他在文中写的那样:"艰苦成就了自己",这种认知背后,是对苦难的清醒认知:苦难本身没有意义,但人在对抗苦难时迸发的生命力,却能成为照亮前路的火种。
文章引发全网关注后,7月17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该文作者确有其人,曾于2020年9月至2025年6月,在该校全日制学习,所在学院是建筑工程学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
7月18日,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发文
“他的求学路
让无数人看到坚持的力量”
学校官微提到:
12岁的少年
本该无忧无虑地成长
他却已跟着父亲钻进昏暗的煤窑
一锹一铲地挖着生活的希望
19岁那年
经过两次高考,他考上了专科
寒暑假里,当同龄人在享受假期时
他的身影,出现在上海电子厂的流水线上、
焦作建筑工地的高架旁、
邯郸高速公路的沥青摊铺现场、
晋城煤矿的爆破作业区……
“高中毕业后没让父母有太多负担”
这句话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坚持
求学路上,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一些”
专科起步,专升本学习地质工程
考研转向采矿工程
研二才拥有第一台电脑
写了5次入党申请书
申请了2次才获得读博的机会……
2020年9月,他走进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
2025年6月,他戴上了工学博士的学位帽
从矿井到博士毕业
这是他用坚持
铺就的蜕变之路
学校表示:
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
而是属于每位奋斗者的
生命印记!
据媒体报道,7月16日,对那些还在奋斗中的寒门学子,他建议大家:“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该做什么事情时,要果断、坚决、讲究策略地去干。迷茫和焦虑是没有任何用的,思想先行,行动至上。在调查研究清楚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方向,死打硬拼去深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对所处行业的判断与认识,等待机会。当然这些有很多人做不到,还是少玩会儿手机,少和父母争吵吧。”
回顾致谢全文: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张小松 编辑:李丽)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南方都市报、九派新闻。